第39章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ppt
《第39章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9章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一、 -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一)青霉素类(抗菌谱、耐药性)1. 窄谱:青霉素G、青霉素V2. 耐酶:甲氧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3. 广谱:氨苄西林、阿莫西林,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羧苄西林、哌拉5. 抗革兰氏阴性菌:美西林、匹美西林(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谱、耐药、肾毒性)1. 一代:头孢拉定、头孢氨苄2. 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克洛3. 三代:头孢派酮、头孢噻肟、头孢克肟4. 四代:头孢匹罗5. 五代:头孢洛林,(三)其他-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等。(四) -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和舒巴坦类(五) -内酰胺类
2、抗生素的复方制剂。,二、抗菌作用机制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菌的作用。三、耐药机制1. 产生水解酶2. 与药物结合:牵制机制3. 改变PBPs,使结合能力降低。4. 改变膜的通透性5. 增强药物外排6. 缺乏自溶酶,第二节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基本结构:母核 6-氨基青霉烷酸 一、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penicillin G,苄青霉素)【来源及化学】 晶粉在室温中稳定,易溶于水,水溶液在室温中不稳定,故需在临用前配成水溶液。,【体内过程】 口服易被破坏, 多静脉和肌肉给药; 脂溶性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不易透过BBB,炎症时可渗透至组织而发挥作用;几乎
3、全部以原型经肾小管分泌排泄。普鲁卡因青霉素(双效西林)油剂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抗菌作用】1. 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不耐药的金葡菌和表皮葡球菌。2. 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乳酸杆菌。3.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4. 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5. 螺旋体;放线菌。,【临床应用】对敏感菌所致感染均可首选。治疗G+菌所致严重感染时需加用抗毒素血清。【不良反应】1. 变态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当发生过敏性休克及时应用肾上腺素进行抢救。2. 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3. 其他不良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 丙磺舒合用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青霉素V(penicillin V) 耐酸,口服易吸收,不耐酶,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活性弱 ,仅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轻度感染和恢复期的巩固治疗和预防用药。,二、耐酶青霉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 甲氧西林(methicillin,新青霉素) 耐酶,不耐酸。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 可注射也可口服:苯唑西林(新青霉素)等 耐酶、耐酸。 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苯唑西林,三、广谱青霉素 耐酸不耐酶,可口服;对G+和G-都有杀菌作用,疗效与青霉素相当,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氨苄西林(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
5、口服吸收不完全,对G+细菌较青霉素G弱,但对G-杆菌如伤寒、大肠、变形杆菌、痢疾杆菌有效。临床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呼吸道感染和败血症。,阿莫西林(amocillin,羟氨苄青霉素) 口服效果好,吸收完全。抗菌谱与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对肺炎球菌、肠杆菌、幽门螺杆菌等作用强于氨苄西林。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不耐酸,不耐酶。,.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羧苄青霉素) 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似,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对肾毒性小。临床上可与阿米卡星等合用,用于烧伤继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2.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氧哌嗪青霉素) 对G-菌作用强于氨苄,对铜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 39 内酰胺 抗生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