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课件.ppt
《第4讲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讲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永友教授,第1节 文化的结构 第2节 文化的特征第3节 文化的功能,思考题1.文化的形态是如何划分的?2.如何理解文化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3.为什么说文化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4.如何理解文化的普遍性与民族性、差异性与一致性?5.文化的阶级性与时代性是怎样统一的?6.文化的累积性与变异性之间具有怎样的辩证关系?7.文化具有哪些主要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8.如何理解文化的凝聚功能以及文化调控的内涵与范围?,完,第1节 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的层次 二、文化的形态,返回,一、文化的层次1.物态层面(基础层或基本层):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的
2、那部分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内容。2.社会层面(制度层和行为层):反应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那部分文化,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规范、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容。3.心理层面:满足人类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的那部分文化,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社会意识等方面的文化内容。,不同的文化层次为其他文化的存在提供支持。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表达和满足了不同的文化需求。文化的心理层决定了其他文化的选择和存在。基础层等具体的文化存在,决定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完全不同。一种文化形态的改变会导致一系列文化形态的改变。一方面,文化形态或文化层次之间相互依存;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一种文化形
3、态决定另一种文化形态的现象。历史文化与今天的文化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今天的文化建设,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重复,是在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和改良、改进。文化的层次性,也体现了文化存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返回,二、文化的形态1.物质文化又称为器物文化,是人类在满足自我生存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形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的诸多要素和内容,包括动物畜养和植物种植以及加工工具的形态、衣饰的材料及其加工和制作等可感知的形态和内容、交通工具等。物质文化不仅是人类创造的最原始的文化形态,也是人类在文化延续期间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形态。如生产工具等物质生产文化,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物质生活文化。
4、物质文化的创新和不断发展,丰富和改变着世界,使人类的文明不断进步。,2.行为文化是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表达的文化形态,即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的各不相同、差异巨大的习惯性规定。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的行为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同一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些行为的差异也非常巨大。行为文化涉及人们的交往、生活、生产、婚姻、丧葬、喜庆等方方面面。它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但它却是每一个生活其间的人必须习得的知识。没有这种知识,人们不仅不能适应其所在地区、所在族群的生活,更不能融入该地区、该族群的生活,也不能被该地区、该族群的文化所接受。,3.制度文化指通过规范的习惯或文字文本形式
5、固定下来的,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典范的文化成果。以文字规范形式出现的文化制度,是制度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习惯性规定的制度文化是文字性规定的制度文化的民间部分。制度文化具有很大的层次性。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适用于全体国民,区域层面的法律制度适用于所在区域或团体成员。适应范围、适应人群有着很大差异的法律、制度、规章和条例,在最大限度上规范着不同群体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保证人们通过相互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往、沟通,并以有序的形态使群体或社会和谐地存续或运行。制度文化既有强制性的形态,也有非强制性的形态。,婚姻变化什么是婚姻?婚姻是男女之间性与经济的结合。人们怎样结婚?婚礼仪式的变化一个人应该同
6、谁结婚?乱伦禁忌、内婚制与外婚制、交表婚与平表婚、续嫁夫兄弟婚与续娶妻姊妹婚一个人能跟几个人结婚?一夫多妻婚、一妻多夫婚、一夫一妻婚,4.精神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一方面通过人类所有的文化进行传达,另一方面通过一些特殊的文化形态来直接展示人类的观念、意识、信仰、心里等需求。(1)宗教信仰层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满足不同国民的需求;不被官方确认的地方性宗教,纯粹民间习俗的信仰或禁忌。(2)价值观念层面意识形态、思维模式、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等,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需要。(3)文学层面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满足人们歌颂美好生活的需要。,(4)哲学层面本
7、体论(存在本性问题)、认识论(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批判主义)、价值论(理学、美学),满足人们认识问题、探索真理的需要。(5)艺术层面绘画、相声、小品、电影、音乐等等。(6)语言文字层面不同语种、方言。(7)娱乐层面体育竞技比赛、民间传统娱乐休闲竞技,以及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龙舟等。(8)传媒层面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精神文化是文化的灵魂和中枢,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或差异,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决定和支配其他文化形态的存在。,返回,第2节 文化的特征一、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
8、统一二、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三、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四、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五、累积性与变异性的统一六、差异性与一致性的统一,返回,一、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1.文化的自然性2.文化的超自然性,返回,1.文化的自然性(1)文化创造必须以一定的自然环境为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给人类文化创造提供了直接的对象,也给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并将人类文化行为纳入宇宙生态能量循环系统中。地球生物系统:合成者、消费者、分解者人类既不能离开自然环境谈生存,也不能离开自然环境谈文化创造。地球生物系统在能量交换中通过某种调节机制达到能量守恒,使其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维持这一平衡,是不以人的
9、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的文化创造也必然受到这一生态系统平衡规律的制约。如果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忽略或藐视这一客观规律,一味单纯强调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只能破坏生态平衡,进而遭到自然的报复,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2)人类作为文化创造主体具有生物本能属性从体质结构看,人类只不过是自然生物界中一个有血有肉、具有复杂思维和七情六欲的独特种群。人类在文化创造中,既依赖独特的身体机能发挥主体创造性,又会受到血肉之躯的自然属性局限,文化创造必须考虑满足人类的自然需求。结论:人类文化创造始终只能以自然为对象,并受自然环境状况及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制约;在人类文化创造的过程中,文化主体的自然属性始终以独特
10、的形式参与其中。,返回,2.文化的超自然性(1)从人类文化的生成机制来看,文化既是人类改造外在自然(环境)的过程,也是人类改造内在自然(自身)的过程。“凡是打上人类烙印的自然就不是纯粹的自然”人类不甘受自然的摆布,制作生产工具、结成社会关系,从自然界获得需要的物态文化,并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应的社会制度与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既肩负着改造外在自然(环境)的重任,也承担着改造内在自然(完善自身机能、突破自身生物本能属性)的工作。人类改造自然、创造文化的过程,也是不断超越人的生物本能属性的过程。文化是人化自然和人化自我的产物。可见,文化的
11、发展演变规律具有内在逻辑上的超自然性。,(2)从人类文化的传承方式来看,文化是后天习得行为,非生物遗传,具有超生命有机体属性,即超自然性。人类所有文化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不是通过生物遗传获得的。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文化的习得过程。人类文化通过后天习得这一“社会遗传”方式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并通过婴幼儿逐渐成长为社会成员的“濡化”过程,是人类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从“濡化”的过程、方式和结果来看,文化都具有鲜明的超自然性。但是,不是所有超自然性的习得行为都是文化行为。许多动物都有习得行为。但只有人类在代际传递中才具有创新性继承的能力,这也反映出文化的超自然性。,所有文化都源于对自然的利用和
12、对自然的改造。文化正是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下转化为具有超自然性的物化产品或观念产品的。人类具有提升自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新能力。“文化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有机统一的结果”人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顺从自然,以自然作为文化的创造对象和创造舞台,同时也以自身作为文化创造的物质载体。人类又能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超越自然、发掘自然。人类文化是改造自然与顺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返回,二、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1.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内涵2.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对立统一3.个体行为受超个体性模式制约,返回,1.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内涵(1)个体性的内涵文化的个体性是指文化的实行方式。一是文化主
13、体是由社会个体成员共同组成的社会群体,文化主体的总体创造力有赖于个体积极性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形成群体的文化创造力。二是社会群体内部的文化创造能力存在着事实上的个体差异。这是由个体遗传和其“文化习得的过程”所决定的。三是社会成员一般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一个体都有权选择自己喜好的生活方式,都有选择和享用文化形态的自由。,(2)超个体性的内涵文化的超个体性是指文化的存在方式。一是文化的创造形式、文化的服务对象、文化的传承方式都离不开社会群体。二是个体文化类型选择总是有限的,个体文化行为总是受社会群体文化行为的制约。,返回,2.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对立统一(1)任何一种文
14、化创造活动总是表现为一种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的起源和开端有赖于群体的共同作用,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也要依靠群体的共同努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更要依靠群体的共同奋斗。(2)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总是建立在时代发展和群体智慧基础之上。任何个体的文化成就只能是对以往群体智慧的总结和超越。为什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只能诞生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而不是更早?哥白尼的“日心说”只能诞生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3)个体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的选择自由总是有限的。人类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由社会群体结成的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制约。为什么我们现在对衣食住行的选择与古代人类的选择存在巨大差距?,返回,3.个
15、体行为受超个体性模式制约(1)人类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必须经过漫长的超个体性的社会文化的“濡化”。在这一“濡化”的过程中,个体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语言风俗习惯、社会伦理道德、深层价值观念等超个体性的社会文化被潜移默化地渗入个体心灵。经过“濡化”的个体,其行为必须接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制约。(2)任何社会成员,无论其个体意识多么强烈,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也必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3)社会成员的个体行为由于受到超个体性的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的熏陶而呈现出民族特性。共同的民族文化折射出文化的超个体性对文化个体性的制约。结论:人类创造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文化形态,从本质上制约着人类
16、个体的行为模式。,返回,三、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1.文化的普遍性及形成2.文化的民族性及意义3.普遍性与民族性的对立统一,返回,1.文化的普遍性及形成因素(1)文化的普遍性的内涵文化的普遍性是指文化为人类的基本生存、生产生活需要和社会组织服务的特性,不因种族、民族、地域、阶级、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本质体现为文化的人类共享性,这种共享是文化的外部共享。(2)文化的外部共享性的形成因素一是人类总体而言是人性普遍相同、需求基本类似,作为具有普遍生存意义的人类文化也必然具有某种共通性。二是人类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带有某种共性,基本生存条件或多或少相似,正是这种相似性导致人类文化必然具有某种普遍性。,返回
17、,2.文化的民族性及意义(1)文化的民族性的内涵文化的民族性是指文化所具有的民族间的差异性。本质上体现为文化的内部共享性文化的内部共享性的形成源于文化的生成机制。由于文化是由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群所创造的,是为了满足这一特定人群的生存需要而持续存在的,文化中的深层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也主要为这一特定人群所理解、所分享,因而文化具有鲜明的内部共享性。在共享文化系统内部,可能还存在着诸多亚文化,即分布着若干小的子文化系统。文化的民族性在物质文化层面体现最为直观,如东西方建筑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行为文化层面,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餐饮文化上体现十分明显;精神文化层面,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
18、观念、信仰等。(如员工招聘),(2)文化的内部共享性的意义一是导致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化的内部共享性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民族性或相应的国度性、地域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制度、行为模式、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甚至想通过记得不同地域也可能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征。二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内部凝聚力形成的基础。民族内部成员共享一套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人们在相互理解中获得一种情感和文化认同,这成为民族内部凝聚力形成的基础和民族文化前进的动力。三是有利于打破种族界线。共享文化是后天习得,在同一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同种族的人就会共享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人与人之间的主要
19、差异不是种族与体质而是文化。文化的内部共享性可以使不同的种族共享同一文化体系,有益于人类各族群的理解与沟通。,返回,3.普遍性与民族性的对立统一(1)从文化的生成方式来看独立发明往往与传播、采借相结合。人类文化创造一部分来源于民族内部的独立发明,一部分通过文化传播采借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质融入自己固有的文化系统中整合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一生成模式体现了文化的普遍性与民族性相统一。(2)从文化的发展状况来看文化累积与文化创新呈加速度发展趋势。随着文化传播的发展,各个民族不断将从别的民族选择、采借到的新文化特质整合到自己的文化系统中,使得文化的累积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如果文化完全由民族内部独立创
20、造,人类文化累积与创新的能力必然十分低下;如果没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民族性作为文化传播的前提条件和文化融合的基本元素,人类文化累积和创新的速度也会十分缓慢。,(3)从文化的内部成分来看文化特质日益多元化。文化不仅为创造者享用,也通过学习、发展、传播等方式为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人们所共享。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文化在超加速传播、累积、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为全球所共享。且随着国家、民族之间跨文化交流的日渐深化,人类不仅外部共享器物文化,一些深层的观念文化也逐渐为人类所共享,如国际礼仪、国际惯例,还包括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席卷全球,西方强势
21、文化渗透至世界各地,致使全球文化呈现出某种同质化倾向。但是,文化的民族性始终不会被普遍性湮灭,文化民族性这一内部共享特征也不会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而消失,在世界多元格局中,各个民族都在尽力彰显着自己的本土文化个性。,返回,四、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1.阶级性寓于时代性2.阶级性具有相对性3.阶级性衡量时代性4.时代性的主要特征5.阶级性不会消失,返回,1.阶级性寓于时代性阶级是文化发展到一定时代的产物。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一段无阶级社会。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寻食生计模式”转变为“产食生计模式”,进入“园艺游牧社会”,产生了一定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社会结构相对复杂起来,出现了
22、阶级和权力的萌芽。到了铁器时代,人类进入农耕社会。随着金属生产工具和畜力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剩余产品大幅度增加,社会分工日渐精细,社会结构日益复杂,阶级、国家随之产生,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阶级关系制度化。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文化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返回,2.阶级性具有相对性不是所有文化都具有阶级性,有些文化超越阶级界限,被所有社会成员享用,具有非阶级性。(1)物态文化的阶级性在形式上从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而生产的角度看不具有阶级性,但其具体形态和使用则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2)制度文化的阶级性本身就是阶级社会发展的产物,为保证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服务,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阶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结构 特征 功能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