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表剂课件.ppt
《第一章 解表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解表剂课件.ppt(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述的结构,一、概念 二、主治及病因病机三、分类四、配伍应用 五、使用注意,概念的基本结构组成、作用、治疗病证、立法依据,使用注意:病证选择 三因治宜中病即止症候禁忌煎煮服用方法,解 表 剂,概 念,外受六淫邪气,邪留肌表之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麻疹初起证; 痈疮初起证; 水肿初起证。痢疾初起,伴有寒热表证,解表剂使用注意,二、发 汗 程 度,三、煎 服 法,四、饮 食 宜 忌,一、辨 别 表 里,辨别表里,* 凡邪已入里(麻诊已透、痈疮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者)不宜应用。* 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则宜表里双解。,掌握发汗程度:,* 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
2、* 避免汗出太过,否则易伤津耗气,甚则亡阴亡阳。,煎服法:, 入汤剂不宜久煎; 宜热服以助汗,并可啜粥; 药后应避风,以免重感; 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饮食宜忌: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辛温解表,【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证候】共证 + 无汗,项强身痛,口不渴, 苔薄白,脉浮紧【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张仲景,麻 黄 汤,伤寒论,(一类方),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甘草炙,一两(3g),【组成】, 上四味,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减二升, 去 上沫,内诸药,煮取二 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
3、啜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前提:体质强壮感受风寒,而以寒为主,【主治】风寒表实证,即太阳伤寒证。特征症状 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风寒束表 肺气不宣卫气的功能 “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 开合”,【病机】卫郁营滞【治法】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治法和功效的对等关系),麻黄微苦而辛,性热而轻扬。僧继洪云中牟(河南郑州之地)有麻黄之地,冬不积雪,为泄内阳也。故过用则泄真气。观此则性热可知矣。服麻黄自汗不止者,以冷水浸头发,仍用扑法即止。凡服麻黄药,须避风一日,不尔病复作也。本草纲目,君:麻黄:宣通卫气,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卫郁 臣:桂枝 :发汗解肌,透营达卫; 温通经脉,畅旺营血 营滞佐:
4、杏仁:配伍麻黄止咳平喘、润的特点使:炙甘草:缓和麻桂之峻烈,协调麻杏升降,方 解,需要掌握的两个药对:麻黄+桂枝:峻汗 比例:3:2麻黄+杏仁:宣降相因,止咳平喘,解肌的含义,1、缓和的发汗作用,松动分肉,透邪外达2、解除肌肉上的邪气,比肌表要深一层。张锡纯:石膏“解肌者,其力能达表,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发汗者,言解肌之后,其内蕴之热又可化汗而出也。” 3、调和营卫,指桂枝汤的作用而言。 “桂枝本为解肌”,营 卫 桂枝 透营达卫 麻黄为肺经专药,阳加于阴谓之汗,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麻黄的图片?,【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 2.辨证要点: 恶寒发
5、热,无汗而喘,脉浮紧。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为伤寒(3),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章虚谷“因此方纯乎发表,故先煮麻黄,又用甘草以缓其性,使阳气周遍,以取微似有汗,若发散迅速,大汗淋漓,阳气不及周行而外奔,其邪反未能出也,故甘草只用一两,不同桂枝汤之甘草重用,取其守中,为调营卫之法;此为治寒伤营之主方也”。伤寒论本旨,“此足太阳药也,麻黄中空,辛温气薄,肺家专药而走太阳,能开腠散寒.桂枝辛温,能引营分之邪达之肌表.杏仁苦甘,
6、散寒而降气.甘草甘平,发散而和中.” ( 汪昂医方集解),3.临证加减: 若风寒较轻者,去桂枝,加苏叶; 咳痰清稀,气急者,加苏子、橘红、旋复花; 鼻塞者,加苍耳子、辛夷; 咳嗽者,加紫菀、款冬花、桔梗等; 头身疼痛,加细辛、川芎、白芷等; 入里化热者,加石膏。, 使用注意:凡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疮家”、“衄血”、“淋家”、“亡血家”者均不宜使用柯琴“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三拗汤(局方本方去桂枝 + 生姜; 功效: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肺气不宣。鼻塞身 重,语
7、音不出,伤风受寒,头痛 目眩,肢倦,咳嗽痰多,胸满气 短者。 *华盖散(局方)本方去桂枝 + 苏子、 桑白皮、陈皮、赤茯苓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 不利,呀呷有声,脉浮紧者。,不全,桂 枝 汤伤寒论,【组成】 桂枝三两(9g) 芍药三两 (9g) 大枣十二枚 (3枚) 生姜三两 (9g) 甘草炙,二两 (6g),阳强而不能密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1、感受的风寒以风邪为主2、病机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合。“阳强而不能密”3、主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桂枝汤 ,病机:营卫不和 卫强营弱治法:发汗解肌,调和营卫,君:桂枝:
8、发汗解肌; 温助卫阳臣: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佐:生姜:辛散风寒,助桂以解表调卫; 温胃止呕 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 * 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 佐使:炙甘草 调和脾胃,脾主营 肺主卫 芍药 桂枝 大枣 生姜 (营阴) (卫阳) 营卫为气血之浅层,本方为祛邪调正之代表方,掌握的药对桂枝、芍药 调和营卫生姜、大枣 调和营卫、调和脾胃桂枝、甘草、生姜 辛甘化阳芍药、甘草、大枣 酸甘化阴桂枝、甘草 辛甘化阳芍药、甘草 酸甘化阴,原方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取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
9、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 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药汗和病汗的区别(了解),1.出汗的部位2、汗的温度3、汗的性质4、出汗以后机体的状态,【运用】,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的代表方剂.2.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桂枝汤 ,临床加减:附方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自汗 伤寒论译释:一商人自汗证,达半年之久,延医
10、服止涩收敛药如龙、牡 之类,约数十帖之多,毫无寸进,请中医王子政治疗,询知病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出不温,精神觉得疲倦,脉象弱而不振,温剂收涩药已遍服无效。乃予桂枝汤,服五帖而 愈。 按语:所述病情与伤寒论53条相符,用本方调和营卫,营卫和则汗止而愈。,半身无汗 新中医(1992,12:21):某男,24岁,电工。主诉身体左侧无汗1个 月,时值夏令,一月来尽管天气较热,在烈日下经常登爬电杆,从事电线架设与维修工 作,左侧头部、躯干和上、下肢均无汗,但对侧汗出如往昔。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属营卫失调,桂枝汤主之,处方:白芍15g,桂枝、生姜、炙甘草各6g,大枣6枚。 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
11、。4剂后患部已获微汗,因受凉而鼻流清涕,于上方加辛 夷花lOg,葱白3寸,续服4剂,病痊愈。随访1年半未发。,按语:患侧无汗,健侧有汗,此乃营卫失调,阴阳气血不相顺接,无由畅流布达周 身,酿成此排汗异常之症。桂枝汤本为治疗太阳病中风表虚有汗之证,而本案偏则无汗 用之亦效,说明该方对营卫失调所致之汗腺功能失常,具有一定双向调节作用。,产后发热 中医方剂选讲:某女,28岁。产后2个月内,反复发作3次外感, 第二次感冒时合并支气管炎,体质甚弱,不禁风寒,前医曾以小柴胡汤治之,每有见 效,但头重,恶风,自汗等症状不解。就诊时,病者眼睑微肿,精神不振,发热,声 重,穿衣不少。自诉肢体沉重,乏力,不渴,每
12、有自汗。脉浮而细数,舌质淡润。处 方:桂枝9g生姜12g、白芷9g、当归9g、羌活9g、防风12g、白芍12g、大枣12g、 甘草6g。服药后,大有好转,继续服药1剂,诸症消失。,按语:产后反复感冒,虽经小柴胡汤治疗,病有好转,但恶风、发热、汗出等症仍 存,表明病邪留连于表,体表营卫失调,故以桂枝汤解肌祛邪,调和营卫,白芷、羌 活、防风散寒除湿,是为风寒挟湿而用;当归养血活血,是为产后多虚多瘀而设。,类方比较,麻黄汤,桂枝汤, 麻、桂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强,并能宣 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 风寒表实,肺气失宣而见恶寒发热,无汗 而喘脉浮紧者。, 桂、芍相制而用,发汗解表之力较逊,并
13、 善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兼营 卫不和而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浮缓者 。,均能散寒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以恶 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为特征。,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金史称: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去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不和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 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 “然。”“初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
14、,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为家法云。,此事难知卷上:“易老解利法: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本方都制定打破了麻、桂剂一统解表方都局面,开创了解表方都另一模式羌、防剂。至此,解表方有了“经方”与“时方”的区别,临床表现:风寒表实证四肢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 【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组成】 羌活一两半 防风一两半 苍术一两半 细辛 五分
15、 川芎一两 香白芷一两 生地黄一两 黄芩一两 甘草一两 (原著未著用量),君:羌活 散寒祛湿,祛风止痛。臣:防风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术 燥湿健脾,发汗解表。,佐:细辛 搜风散寒止痛 白芷 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 生地黄 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黄芩 清泄郁热,羌活(治太阳肢节痛君主之药也然非无以为主也乃拨乱反正之主故大无不通小无不入关节痛非此不治也) 防风(治一身尽痛乃军卒中卑下之职一听军令而行所使,引之而至),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纳传之于足太阴脾)细辛(治足少阴肾苦头痛) 川芎(治厥阴头痛在脑),香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 生地黄(治少阴心
16、热在内) 黄芩(治太阴肺热在胸) 甘草(能缓里急调和诸药),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即此是口传心授),太阳证头痛发热自汗恶风脉当缓而反紧伤风得伤寒脉也太阳证头痛发热无汗恶寒脉当急而反缓伤寒得伤风脉也,二证脉不同本经(大青龙汤)主之易老(桂枝麻黄各半汤)此言外之意杨氏云非明脉者不可用大青龙汤以其有厥逆筋惕肉 及亡阳之失也故易老改为九味羌活汤而不用桂枝麻黄也,羌活汤不论有汗无汗悉宜服之但有缓急不同矣九味羌活汤药证加减服饵缓急具见于后,太阳证发热恶寒自汗脉缓太阳证发热恶风无汗脉缓此易老元将麻黄一桂枝二治上二证后复改用羌
17、活汤王好古此事难知,用法 : 原方九味,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粥)投之也。,“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症,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炼蜜作丸尤妙”此事难知,配伍要点: a.升散与寒凉清热药配伍; b.分经论治,方论选录,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之。 谓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也。药之为性,辛者得天地之金气,于人则为义,故能匡正而黜
18、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易老自序云: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用之以治四时瘟疠,诚为稳当,但于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尔!医方考,以代桂枝、麻黄、青龙、各半等汤,此太阳经之神药也。治春、夏、秋非时感冒暴寒,头痛发热恶寒,脊强无汗,脉浮紧。此足太阳膀胱经受邪,是表证宜发散,不与冬时正伤寒同治法。此汤非独治三时暴
19、寒,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治杂证亦有神也。秘之不与庸俗知此奇妙耳。(伤寒六书),此解表而兼清里之剂。节庵治三时感冒风寒,每用此方,代麻黄、桂枝、青龙等汤。气薄则发泄,故以羌、防、芎、芷、辛、苍之气薄者,散其寒邪。胜热,故用地之甘寒养阴,芩之苦寒清热。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 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甘、枣益其脾胃,而建中营之帜。(顾松园医镜),伤寒误遏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卷2:俞金宝,年30余,政界,住汕头。因旅 行遇雨,感冒发热,中医误用白虎汤,以致表邪内陷,寒热如疟。西医误以金鸡纳止 疟,而病遂剧。症见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干口渴,头痛骨节痛,咳喘烦 燥
20、,小便热赤,左寸浮紧,右尺洪实。脉症合参,乃太阳两伤风寒,邪从热化,内犯肺 经也。用张氏冲和汤加减。处方一:羌活二钱,防风钱半,苍术一钱,黄芩钱半,白芷 钱半,川芎一钱,木通钱半,赤芩六钱。处方二:葶苈三钱,牵牛二钱,桑白皮四钱, 桔梗一钱,紫菀三钱,苏子钱半,宋公夏二钱,赤芩六钱,天津红四枚。翌日汗出痛 止,咳仍未除,服后治肺方3剂而愈。,按语:九味羌活汤,本治风寒湿郁而兼内热之正方。今因表邪正盛,反被凉遏误 截,致邪内陷而化热,选此方加减,用得惬当,故1剂而汗出痛止。后方用钱氏葶苈 丸、泻白散法加味,亦有力量。,小 青 龙 汤 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 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
21、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病机】 外感风寒,寒饮内停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 肺失宣降:喘咳,痰多而清稀,胸痞,胸闷或痰饮咳喘,不能平卧(咳逆倚息不得卧) 溢于肌肤:身体沉重,头面四肢浮肿 舌苔白滑,脉浮【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肺心病的视频,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桂枝去皮,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炙,三两,李东垣:(芍药)大抵酸涩者为上,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降之体,故又能至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阴经也。,丹溪云:有痰曰
22、嗽,无痰曰咳,因嗽而动脾之湿也。半夏惟入脾以泻痰之标,不能入肾以泻痰之本。然咳无形,嗽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润燥之剂也。止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五味子 皮肉甘酸,核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方 解, 小青龙汤 ,君: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 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臣:干姜、细辛 温肺散寒化饮,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使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具有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佐: 五味子 酸敛肺气以止喘咳;养阴敛肺 益肺补肾 白芍药 养阴和营,酸敛助湿 防麻、桂发汗伤阴。 半夏 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使:炙甘草 合桂枝辛甘化阳,药对
23、:麻黄、桂枝加芍药细辛、干姜加五味子, 小青龙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 ,配伍特点: 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之风寒,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二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3.临证加减: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24、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 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刘渡舟,1 辨气色 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黑斑,称为“水斑”2、辨咳喘 每至夜晚加重3、舌象 舌苔多见水滑,舌质变化不大,若阳气受损,则见舌淡嫩,舌体胖大4、脉象 多见弦脉5、兼证,止 嗽 散 医学心悟,【组成 】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 , 各二斤 ( 各 1kg) 甘草炒 , 十二两 (375g) 陈皮水洗去白 , 一斤 (500g) 【功用】宣利肺气, 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 , 或微有恶风发热 , 舌苔薄白 , 脉浮缓。,【方解】,【配伍特点】温而不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解表剂课件 解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