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血液及造血课件.ppt
《第24章血液及造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章血液及造血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四章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第一节 抗贫血药,常见的贫血原因:1.生成部位受损: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比较困难)。 2. *生成原料缺乏: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 3. *成熟因子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4.生成调节异常:严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铁+原卟啉-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金属黄素蛋白酶等不能缺少的成分。铁缺乏,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严重时也会影响儿童行为和学习能力。 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枸椽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和右旋糖苷铁(iron dex
2、tran),口服铁剂以亚铁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食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铁,以血红素分子形式最易吸收,也不受饮食成分影响。 非血红素铁和无机铁必须还原为Fe2+才能吸收,吸收很差,受饮食成分干扰。,体内过程,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果糖、半胱氨酸等有助于铁的还原,可促进吸收。 胃酸缺乏以及食物中高磷、高钙、鞣酸等物质使铁沉淀,妨碍吸收。 四环素等与铁络合,也不利铁吸收。,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甚佳。 硫酸亚铁吸收良好,价格也低,最常用。 枸椽酸铁铵为三价铁,吸收差,但可制成糖浆供小儿应用。 右旋糖酐铁供注射应用,仅限于少数严重贫血而又不能口服者应用。,临床应用,胃肠道有刺激性,可引起
3、恶心、腹痛、腹泻便秘,因铁与肠腔中硫化氢结合,减少了硫化氢对肠壁的刺激作用 小儿误服1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坏死性胃肠炎症状,可有呕吐、腹痛、血性腹泻,甚至休克、呼吸困难、死亡。急救措施以磷酸盐或碳酸盐溶液洗胃,并以特殊解毒剂去铁胺,不良反应,由蝶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三部分组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叶酸(folic acid),食物中叶酸和叶酸制剂进人体内被还原和甲基化为具有活性的5-甲基四氢叶酸(5-CH3H4PteGlu)。进入细胞后5-CH3H4PteGlu作为甲基供给体使维生素B12转成甲基B12,而自身变为H4PteGlu,后者能与多种一碳单位结合成四氢叶酸
4、类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药理作用,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 对于叶酸对抗剂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二氢叶酸还原酶被抑制,应用叶酸无效,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calcium leucovorin)治疗。 对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治疗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临床应用,为含钴复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维生素B12(vitamin B12),药理作用 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并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即“内因子
5、”结合才能免受胃液消化而进人空肠吸收。胃粘膜萎缩所致“内因子”缺乏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引起“恶性贫血”。,体内过程,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临床应用,第二节 促凝血药和抗凝血,概述: 正常功能的实现前提 数量及功能正常的血细胞+凝血、抗凝和纤溶的动态平衡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稳定、难溶的纤维蛋白,网罗血细胞而成血凝块。 参与的凝血因子包括:以罗马数字编号的13个凝血因子和前激肽释放酶(Pre-K)、激肽释放酶(Ka)、高分子激肽原( HMWK)、血小板磷脂(PL或PF3)等。反应过程见图。,Blood
6、Vessel Injury,IX,IXa,XI,XIa,X,Xa,XII,XIIa,Tissue Injury,Tissue Factor,TPL,VIIa,VII,a,Fibrinogen,Fribrin monomer,Fibrin polymer,XIII,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Factors affectedBy Heparin,Vit. K dependent FactorsAffected by Oral Anticoagulants,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步: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蛋白质有限水解“瀑布”样的反应链,凝血过程, a凝血酶原 凝
7、血酶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凝血过程:三阶段,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素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血小板的磷脂,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s),纤溶酶原-纤溶酶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 (溶栓、出血),一 促凝血药,分类:影响凝血因子的促凝血药:VitK; 凝血因子制剂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苯酸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垂体后叶素 安特诺新中草药:三七等,维生素K是具有甲萘醌结构的药物。脂溶性的水溶性的,VitK1存在于植物苜
8、蓿中,现可人工合成。,VitK2存在于腐败的鱼粉中,人体肠道的 细菌可以合成。,VitK3VitK4,为人工合成,维生素K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辅酶,促进这些因子的前体蛋白分子的谷氨酸残基羧化,转变成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 这些因子上的谷氨酸残基必须在肝微粒体酶系统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912个-羟谷氨酸,才能使这些因子具有与Ca 2+结合的能力,并连接磷脂表面和调节蛋白,从而使这些因子具有凝血活性。,维生素K缺乏,因子、合成停留于前体状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引起出血。,维生素K的氢醌型,维生素K的环氧化型,维生素K临床应用,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
9、出血,新生儿及早产儿出血。长期或大量使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所致出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作适当补充,以免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不良反应,毒性小 VitK1静注过快:胸闷、出汗、颜面潮红、血压下降,故静注速度不宜超过5/min。 大剂量VitK3:对早产儿、新生儿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 先天性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亦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氨甲苯酸(para-aminomethyl benzoic acid,PAMBA)氨甲环酸(tranxamic acid,AMCHA),药理作用:竞争性地阻抑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并抑制其转变为纤溶酶,保护纤维蛋白不被降
10、解,产生止血作用。,结合的关键部位是:纤维蛋白的赖氨酸残基。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赖氨酸相似,故可竞争性的阻抑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使之不能转变为纤溶酶,临床应用:纤溶亢进所致出血:如肺、肝、脾、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时的异常出血。血友病患者 ,遇有出血情况时,可减少出血。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不良反应与应用注意:1、过量可促进血栓形成:如诱发心肌梗死。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血栓形成倾向者禁用。2、氨甲苯酸可引起视觉障碍。3、禁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肾功能不良者。,二 抗凝血药,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 血液 造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