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护理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05.20,1,传染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护理,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 Community,2008.05.20,2,学习内容,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社区管理传染病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传染病的防疫性护理措施,2008.05.20,3,学 习 目 标(objective),了解传染病的发病的三要素,感染的表现形式,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熟悉传染病的预防原则,社区护士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职责,传染病的护理特点。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性和防疫性护理措施。,2008.05.20,4,传染病病人的社区管理
2、与护理的意义,传染病引起的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一些原有的病种尚未完全控制新的传染病病种时有出现威胁着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2008.05.20,5,传染病定义(definition),传染病(infections disease) 是一组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见病原体( agents ): 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 螺旋体、真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2008.05.20,6,传染病发病的三要素(factors of onset of illness),病原体的致病力(pathogenicity) 人体免疫力 ( immunity
3、)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2008.05.20,7,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2008.05.20,8,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和繁殖,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排除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2008.05.20,9,病人作为传染源,是重要的传染源,不同病型和病期的病人传染病大小不同非典型病人不易被发现,得不到及时隔离与治疗,故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典型病人症状明显而促进病原体的排出与扩散,故是重要的传染源,但因得到及时隔离与治疗,一般不会引发疾病的传播,2008.05.20,10,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4、:发生在显性感染之前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发生在显性感染之后健康病原携带者:发生隐性感染之后因无症状,得到到不及时处理,故是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其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多少和携带时间的长短,更取决于其个人的职业因素和个人卫生习惯,2008.05.20,11,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被感染并能传播疾病的动物可作为传染源以野生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自然疫源性疾病,2008.05.20,1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到达侵入下一个易感者机体的途径经空气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经空气飞沫、飞沫核、尘埃传播经水传播:肠道传染病传染病的重要途径 经饮
5、水、疫水传播经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个别 呼吸道疾病可经此途径,2008.05.20,13,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经土壤传播:某些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又称虫媒传播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人为引起的某种传染病传播垂直传播:孕期和分娩期病原体从母体到其子代之间之间的传播。分为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和经污染产道分娩过程传播,2008.05.20,14,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感的人群,其中个人称为易感者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其高低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占的比例人群易感性
6、升高的因素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2008.05.20,15,流行过程的三环节,感 染 的 人 与 动 物 易感人群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蝇手、用具、玩具吸血节肢动物血液、体液、血制品土壤,2008.05.20,16,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影响更大自然因素: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不仅对人群活动、动物宿主、媒介昆虫的繁殖有明显影响,还影响游离病原体的存活时间,同时对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也有影响 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周期性等,2008.05.20,17,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水平、医疗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生产劳动及居住生活条件等具有
7、扩大传染病流行,制止传染病发生、蔓延以致消灭的双重性贫穷是造成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人口大流动是传染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因素预防接种、消毒杀虫、对传染源隔离和治疗等可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2008.05.20,18,传染病的社区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为主、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发展三级医疗保健网,加强基本监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策略的具体表现,2008.05.20,19,(一)传染病的社区预防,传染病预防是指尚未出现疫情之前,针对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采取的措施,或是针对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的环境、媒介昆虫、动物所采取的预防办
8、法1.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条件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2008.05.20,20,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社区卫生面貌,保持社区环境的卫生加强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实施人畜粪便和各种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社区的卫生条件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性措施,2008.05.20,21,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向全民普及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动员广大群众与传染病作斗争,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一项基本措施健康教育要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使人们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自觉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建立科学、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2008.05.20,22,预防接种,
9、利用生物制品将抗原、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保护易感人群以预防传染病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简便而有效的方法,2008.05.20,23,预防接种的种类及生物制品,人工自动免疫:用病原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品接种后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是预防接种的主要方法。 所用的制品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现有的抗体而受到保护,但维持时间较短 所用的制品有:免疫血清、丙种免疫球蛋白,2008.05.20,24,计划免疫和扩大免疫规划,目前我国计划免疫工作主要内容为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免疫接种。同时也包
10、括成人或特殊职业人群、特殊地区的免疫接种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见表6-3及6-4预防接种的途径及方法见表6-5,2008.05.20,25,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途径:皮上划痕、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法、喷雾吸入法等。 为确保免疫接种的效果及安全应注意: 先培训后上岗 接种前做好接种对象的宣传教育,以取得合作。 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凡过期、变色、标签不明等制品一律不得再用。,2008.05.20,26,预防接种的禁忌症, 发热 急性传染病及恢复期 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年老体弱,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前半期,有超敏反应者。 结核菌素试验阳
11、性、湿疹、化脓性皮肤病、免疫功能缺陷者等。,2008.05.20,27,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一般反应和加重反应:多在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生。 异常反应:其发生与特异体质有关。 晕厥 高热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皮疹 偶合症 预防接种事故,2008.05.20,28,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 疫苗的安全性 免疫学效果 流行病学效果 计划免疫工作考核,2008.05.20,29,(二)传染病的防疫措施,是指传染病疫情发生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止扩散,平复疫情的措施包括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 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 对易感者采取的措施,2008.05.20,30,对传染源(病人)采取的措施,早发现:重要步骤
12、。能否早发现取决于群众对传染病的认 识和社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早诊断: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早报告:要依法进行传染病报告 法定报告人及义务报告人 甲、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措施早隔离:防止疫情扩散的最有效方法 隔离时间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期而定 家庭隔离、医院隔离、临时集中就地隔离早诊断:及时、彻底、正确的治疗,2008.05.20,31,传染病的疫情报告,1989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种分甲、乙、丙3类,共35种。 凡从事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 甲类传染病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乙类传染病:城镇于12小时
13、内,农村于24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报告。,2008.05.20,32,对病原携带者采取的措施,消除病原携带状态加强教育做好随时消毒,防止家庭内传播对特殊人群中某些病种必要时要隔离治疗,2008.05.20,33,对接触者采取的措施,根据接触者的免疫状态不同选不同的处理方法应急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疾病药物预防:多用于家庭内的密切接触者或特殊 职业人群医学观察:对某些较严重的接触者留验:甲类传染病、非典的接触者,2008.05.20,34,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消毒、杀虫: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及传 播病原体的节肢动物卫生措施:搞好给水与饮食卫生、粪便垃圾 无害化处理以及环境卫生和
14、个人 卫生对不同类型传染病采取的主导措施不同,2008.05.20,35,对易感者采取的措施,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特异抵抗力 是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方法药物预防:对某些接触者或可能受感染人群 不能获得特异抵抗力,不可滥用 预防和减少发病的目的体育锻炼:增加机体的一般抵抗力,2008.05.20,36,传染病的社区护理,护理评价,社区 护理评估,社区 护理诊断,社区 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2008.05.20,37,社区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个人、家庭、社区资料 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籍贯、旅居地、职业、接触史、家庭和集体发病情况,既往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发病季节、卫生习惯等。临床资料
15、了解病人的卧位、饮食、排泄、睡眠、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并发症,尤其应注意收集有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征,如起病方式,热型及热程,皮疹出现的时间及分布等。 实验室检查:护士要做好留、送标本及特殊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有关检查目的、注意事项的介绍病人心理评估:对四个方面进行评估,2008.05.20,38,社区护理诊断,病人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见表6-6采用PE公式陈述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病人的资料分析、诊断出传染病患者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根据问题制定护理计划,2008.05.20,39,传染病的社区护理措施,2008.05.20,40,消毒隔离生活护理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出疹患者的护理措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其他护理措施,2008.05.20,41,要坚持预防为主,对病人做到“五早”,对接触者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工作热情有爱心、耐心、责任心重视病人和相关人群的心理护理开展关于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2008.05.20,42,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