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理论概述习题课课件.ppt
《化学键理论概述习题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键理论概述习题课课件.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 化学键理论概述习题课,化学学院 张志明,2,本章小结 VSEPR法预测分子结构的实例书后习题课外习题,3,本章小结,1. 离子键理论2. 共价键理论 路易斯理论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3. 金属键理论 4.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5. 离子极化学说,4,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和价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价电子总数=中心原子价电子数 + 配位体提供的电子数,VSEPR法判断共价分子构型的一般规则,(1) 氧和硫作中心原子时价电子数为6 (如H2O, H2S),作端基配原子时提供给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为0 (如在 CO2中);,5,(2) 氮原子作中心原子时价电子数为
2、5,作配原子时提供给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为-1;(3) 卤素原子作中心原子时价电子数为7,作配原子时提供给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为1 (H作配原子亦提供1e)。(4) 处理离子体系时,要加减与离子电荷相应的电子数(正减,负加)。,(5) 价电子总数除以 2 ,得电子对数; 总数为奇数时,对数进 1.,6,2.根据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选定相应的几何构型。若配体数和电子对数相一致,各电子对均为成键电对,则分子构型和电子对构型一致。配体数不可能大于电子对数. 当配体数少于电子对数时,一部分电子对成为成键电对,另一部分电子成为孤对电子,确定出孤对电子的位置,分子构型才能确定。,7,3. 绘出构型图,将配位原子
3、排布在中心原子周围,每一个电子对连接一个配位原子,孤电子对也排布在几何构型的一定位置上。,4. 根据成键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相互排斥作用的大小,确定排斥力最小的稳定构型。当角度相同时,斥力大小顺序为 孤对孤对 孤对成对 成对成对 一般来说,斥力最大的情况发生在 90的方向上,8,根据VSEPR理论的理想几何构型,M,2电子对直线型,3电子对平面三角形,180,M,120 ,4电子对四面体,5电子对三角双锥,6电子对八面体,9,例1 判断SF4分子的结构,在SF4分子中,中心S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6 + 14)/2 = 5,其中4对成键电子对,1对孤电子对,因此S原子价层电子对排布应为三角双锥形
4、。在三角双锥中,孤对电子的排布方式有(a)和(b)两种(见下图),哪种更稳定,可根据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90夹角的排斥作用数来判定。,10,SF4分子的两种可能结构,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90夹角的排斥作用数分别为 (a) 2 和 (b) 3, (b)的斥力更大,所以SF4分子采用(a)种排布,11,由于孤电子对有较大的排斥作用,挤压三角平面的键角使之小于120,同时挤压轴线方向的键角内弯,使之大于180。实验结果表明,前者为101.5,后者为187,SF4分子的构型为变形四面体。,12,例2 ClF3分子的结构,在ClF3分子中,中心Cl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7 + 1 3)/2 = 5
5、,其中3对成键电子对,2对孤电子对,因此Cl原子价层电子对排布应为三角双锥形。在三角双锥中,孤对电子的排布方式有三种,见下图。为了确定哪种最稳定,可根据三角双锥中电子对之间90夹角的排斥作用数来判定。,13,ClF3分子的三种可能结构,14,由上表可知,三种可能结构中的电子对之间排斥作用大小顺序为(b) (c) (a),因此结构(a)最稳定,所以ClF3分子的结构为T字形。,15,例3 判断XeF2分子的结构,在XeF2分子中,中心Xe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8 + 1 2)/2 = 5,其中2对成键电子对,3对孤电子对,因此Xe原子价层电子对排布也为三角双锥形。在三角双锥中,孤对电子的排布方式亦
6、有三种,见下图。,16,XeF2分子的三种可能结构,17,由上表可知,三种可能结构中的电子对之间排斥作用最小的是 (a),因此结构(a)最稳定,三对孤对电子应排在三角形平面上,所以XeF2为直线形分子。,18,总结:考虑电子对间斥力大小后发现,当价电子对数 = 5,孤对电子总是先处于三角双锥的腰部位置;当价电子对数 = 6,孤对电子总是先处于八面体的轴向位置。当价电子对数 = 7,价电子对的排布方式为五角双锥,若无孤对电子,则分子构型亦为五角双锥,如IF7;若有一对孤对电子,则分子构型为变形八面体,如 XeF6.,19,XeF6,孤电子对数 = 价电子对数 配体数,20,VSEPR法的特殊情况
7、,(1) 多重键的处理 某配体(非VIA族)与中心之间有双键和三键时,提供电子数的规则为:键 +1e,键 1e。所以双键提供净电子数为1e1e0,三键提供净电子数为1e1e1e1e。如乙烯 H2C=CH2 以左碳为中心价电子总数 4 2 0 6 , 3对,呈平面三角形:,21,如乙炔:H-CC-H, 以左碳为中心价电子总数 4 1 1 4 , 2对,呈直线形。,或者视多重键为单键处理,即:C周围有几个单键,即有几个价电子对。,22,(2) 为什么VIA 族元素O、S等为配体时不提供价电子?是因为O, S 等可通过键, 反馈键或大键, 将提供的电子又重新得回; 另外, 端基氧或硫形成的双键, 据
8、前所述,提供电子数为0.,23,P217 7-8 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BeCl2, BCl3, NH4+, H2O, ClF3, PCl5, I3-,ICl4-, ClO2-, PO43-, CO2, SO2, NOCl, POCl3,24,7-8 解:结果见下表。,25,续表,26,由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形成分子或离子时,首先要确定何者为中心原子:化学式中一般习惯先写中心原子,随后写配位原子(如NOCl, POCl3等);但也有以结构连结方式写出的(如SCN-)。判断时运用结构知识就不难发现何者为中心原子。例如SCN-,若S作中心原子而C和N作配位原子的话,就无
9、法写出合理的结构式。,解题讨论:,27,杂化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关系,价电子对数 = 杂化轨道数 2对 sp杂化 3对 sp2 杂化 4对 sp3杂化 5对 sp3d杂化 6对 sp3d2杂化等性杂化, 配体数 = 杂化轨道数; 不等性杂化, 配体数 = 杂化轨道数 孤电子对数,28,P217 7-9 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再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它们的成键情况。 XeF2, XeF4, XeF6, XeO3, XeO4, XeOF4,29,7-9 解:结果见下表。,30,多重键存在时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的判断方法将多重键视为单键处理,即:C周围有几个单键,
10、即有几个价电子对,杂化轨道数即可确定。 单键数 = 价电子对数 = 杂化轨道数,杂化轨道理论,31,乙炔分子,乙炔结构式:HCCH,C原子杂化方式:sp杂化,32,乙烯分子,C原子杂化方式:sp2杂化,33,甲醛分子,Lewis结构式:,C原子杂化方式:sp2杂化,34,书后习题,P216 7-3 试解释下列各组化合物熔点的高低关系。NaCl NaBr;CaO KCl;MgO Al2O3,35,7-3 解题分析: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由晶格能U决定,一般来说,U越大,熔点越高。而晶格能又和阴阳离子的电荷及半径有关,粗略比较时,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则熔点越高。,36,晶格能计算公式,Bo
11、rn-Lande (玻恩-兰德)公式:,n: Born指数,与离子的电子构型有关,A: Madelang(马德隆)常数,与晶格类型有关, CsCl型,A= 1.763;NaCl型,A= 1.748; ZnS型, A= 1.638.,r: 正负离子半径之和 (pm),Z+, Z : 正负离子电荷的绝对值,37, 离子的电荷, 离子的半径, 晶体的结构类型, 离子电子层结构类型,Z, U 例:U(NaCl)U(MgO),r, U 例:U(MgO)U(CaO),影响晶格能的因素,38,晶格能对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39,离子极化作用对离子晶体熔点的影响,除正、负离子电荷和半径影响晶格能,从而影响离
12、子化合物的熔点外,当离子极化作用较强时,也可使离子化合物具有较多的共价成分,从而使晶格能有所减小,熔点有所降低。,40,离子极化作用对离子晶体熔点的影响,注意:离子极化概念一般只适用于对同系列化合物作定性比较。,41,离子极化作用,(1) 正离子的极化力: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极化能力越强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 18 或 (18+2)电子构型917电子构型8电子构型,42,正离子的电子构型,43,离子极化作用,(2) 离子的变形性:离子的正电荷越少,负电荷越高,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18 (18+2) 或917电子构型8电子构型 最易变形的是体积大的阴离子,最不易变
13、形的是半径小电荷高外层电子少的阳离子。,44,离子极化作用,(3) 相互极化作用阳离子所含d电子数越多 18或(18+2)电子构型,电子层数越多,阴离子的变形性越大,附加极化作用越大。,45,7-3 解:(1) NaCl和NaBr其正离子均为Na+,负离子电荷相同而半径为rCl- UNaBr,所以熔点NaCl (800.7 C) NaBr (747 C)。,46,(2) CaO和KCl,其晶格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离子电荷数。CaO的正、负离子电荷数值均为2,而KCl的均为1,故CaO的晶格能比KCl的大,所以熔点CaO (2899 C) KCl ( 771 C)。,47,(3) MgO与Al2O
14、3相比,Al3+的电荷相当高,半径小,极化作用很强,因而使Al2O3具有较多的共价成分,离子键的键能(离子键的强度)有所减小,所以熔点MgO (2806 C) Al2O3 (2054 C)。,48,MgO:NaCl型晶格,即面心立方晶格, U = 3916 kJmol-1,m.p. = 2806 C;Al2O3:六方紧密堆积构型, U = 15111 kJmol-1, m.p. = 2054 C。,49,MgO和Al2O3的熔点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总的来说,Mg2+、Al3+半径均小,Mg2+、Al3+、O2-所带电荷又都比较高,所以离子键都强,氧化镁和氧化铝熔点都相当高;Al3+较Mg2
15、+电荷高,半径小,极化作用很强,因而使Al2O3具有较多的共价成分,极化作用对离子键的削弱比晶格能对离子键的贡献要显著,导致了Al2O3熔点较MgO低。因此Al2O3熔点虽高,但却低于MgO。,50,某些同系列化合物的物性比较,比较某些同系列化合物的熔点、沸点高低顺序时,首先要分清它们属于何种晶体类型。一般来说,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金属晶体的熔点差别较大,有些较高,如W、Os等,有些较低,如Hg、Ga等;而分子晶体的熔点较低。,51,某些同系列化合物的物性比较,对于典型的离子晶体,可从晶格能大小以及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几个因素如离子电荷高低、半径大小来比较说明;对于非典型的离子晶体,则要
16、考虑离子极化的影响。例如同其它碱土金属氯化物相比,BeCl2中由于Be2+ 同Cl 间有较强的离子极化作用,因而在一些物性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共价化合物的特征。,52,某些同系列化合物的物性比较,另外,氢键的存在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沸点、熔点、密度、黏度、溶解性和表面张力等。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常常使物质的沸点和熔点升高,使溶液的密度和黏度增大,而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使沸点和熔点降低,不会使溶液的密度和黏度增大。,53,P217 7-12 试解释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形成的共轭键:(1) NO2, 34或33; (2) CO32-, 46; (3) NO3-, 46;(4) O3, 34。,54,共
17、轭键,在一个平面形的多原子分子中,如果相邻原子中有垂直于分子平面的、对称性一致的、未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那么这些轨道可以互相重叠,形成多中心键,又称为共轭键或非定域键,简称大键。例如,NO2分子和CO2分子中,都有大键。,55,大键形成条件,各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在键基础上,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sp杂化或sp2杂化);电子数目小于轨道数目的2倍,即电子数目小于中心数目的2倍。,56,7-12 解:,NO2, 34 : N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3, 与O成键时,N原子2s轨道的一个电子激发到2p轨道,N采取sp2杂化;孤对电子不占据杂化轨道,而是占据未参与杂化的2pz轨道。,57,杂化后的
18、三个轨道(各占据一个电子)有两个与O形成两个sp2-p的键,决定了NO2分子的折线形结构,并确定了分子平面,而另一个为未成键的单电子。N原子未参杂化的2pz轨道上有两个电子,两个O原子各有一个2pz轨道,其上各有一个单电子。这三个2pz轨道互相平行,且与分子平面垂直,互相重叠形成大键34。,58,NO2, 33,59,(2) CO32-, 46: 在CO32-离子中,中心C原子采取sp2等性杂化,三个sp2等性杂化轨道与三个O原子分别成键,确定了平面三角形离子。,60,在垂直于离子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中心C原子有未参加杂化的2pz轨道,其中有1个电子;三个O原子各有一个垂直于离子所在平面的2pz
19、轨道,其中各有1个电子;另外CO32-离子的2个电子也在这4个2pz轨道中运动。所以离子中有大键46存在。,61,(3) NO3-, 46: 在NO3-离子中,中心N原子采取sp2等性杂化,三个sp2等性杂化轨道与三个O原子分别成键,确定了平面三角形离子。,62,在垂直于离子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中心N原子有未参加杂化的2pz轨道,其中有2个电子;三个O原子各有一个垂直于离子所在平面的2pz轨道,其中各有1个电子;另外NO3-离子的1个电子也在这4个2pz轨道中运动。所以离子中有大键46存在。,63,(4) O3, 34: 在臭氧O3分子中,中心氧原子采取sp2不等性杂化,其中2个有单电子的sp2
20、杂化轨道与2个配体氧原子分别成键,确定了折线形分子。,64,在3个氧原子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大键34,这个离域的键是由中心氧原子提供2个p电子、另外2个配位氧原子各提供1个p电子形成的。,34,65,P217 7-13 实验测得BF3分子中,BF键长为130 pm,比理论BF键长152 pm短,试加以解释。,66,7-13 解:,B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1,在BF3分子中,B采取sp2等性杂化,如下图。,67,中心原子B与3个F结合形成等同的3个键,故BF3分子呈平面正三角形。此外,B还有一个空的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3个F各有一个有对电子的p轨道,这4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轨道
21、形成离域大键46。这个离域大键使B与F的结合力增大,键能增大,键长比理论BF单键键长短。,68,例题 已知CO2、SO2和SO3分子中键角分别为180、120和120,判断它们的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说明成键情况。,69,(1) CO2: C外层电子构型为2s22p2, 与O成键时,C原子2s两个电子激发后,采取sp杂化,因此CO2分子为直线型。两个sp杂化轨道上的单电子与两个O原子形成两个sp-p的键。,70,按价键理论,C上的两个未参与杂化的电子与两个O原子形成两个键。而按杂化轨道理论,C上的两个未杂化的单电子与两个O原子形成两个34键。,71,(2) SO2: S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
22、s23p4,与O成键时S采取sp2杂化,两个sp2杂化轨道时的两个单电子与O原子形成两个sp2-p的键。余下的一对电子与两个O原子形成一个大34键。,72,由于S上的孤对电子中有一对占有杂化轨道,因而SO2分子为V形。因为S原子半径较大,两个O原子间斥力与S上的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相当,因而SO2分子中键角恰好为120。,73,(3) SO3: S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4,与O成键时S采取sp2杂化,两个sp2杂化轨道上的两个单电子与两个O原子形成两个sp2-p的键,另一个sp2杂化轨道上的一对电子与一个O原子提供的空轨道形成配键。 SO3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120。,74,
23、S原子余下的一对电子用以形成大 键, 2 个氧原子各提供 1 个 e ,另外1个氧原子提供1对电子。故为 4 中心 6 电子 键 , 46 。,75,76,7-16 试画出NO的分子轨道图,写出分子轨道式,指出键级和磁性,并比较NO+, NO和NO-的稳定性。,77,7-16 解:NO电子数为15,其分子轨道图与O2的相似。,78,NO、NO+、NO-的分子轨道式、键级和磁性分别为,79,因为 键级:NO+ NO NO-,所以 稳定性: NO+ NO NO-。,讨论:,第二周期异核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也类似于教材P197 图7-29 (a)、(b)两种类型,一般可根据其电子数来判断它们与哪一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键 理论 概述 习题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