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与仲裁法 课件.ppt
《仲裁与仲裁法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仲裁与仲裁法 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仲 裁 法 学,一、走进仲裁,司考的重要内容论文的较佳选题就业的绝佳选择,仲裁是什么?“仲裁法学”中的“仲裁”指什么?,20112015年仲裁法司考真题,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第一节 仲裁概述一、仲裁的概念与特点(一)概念: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第三者就纠纷居中评判,并作出对争议方有拘束力的裁决的解决纠纷的制度或方法。(二)特点:1、自愿性:前提使仲裁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使仲裁协议的内容优先适用;具有相对性,不得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范。2、专业性:仲裁员法律专业能力相关实体专业能力,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3、灵活性:具体程序4、
2、保密性: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仲裁员、当事人及仲裁参与人负有保密义务。5、快捷性:时间当事人的自愿选择;或裁或审、一裁终局;简易仲裁程序的适用。6、经济性:金钱7、独立性 独立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机构与仲裁庭的独立。8、国际性:易于被承认与执行,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二、仲裁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裁决较易得到外国法院的承认与执行自主性 专业性 保密性 管辖权的确定性 费用低、速度快,局限性,适宜的争议类型有限自主性是一柄双刃剑要求仲裁参与人熟悉甚至精通仲裁制度 欠缺法的安定性和预测性 仲裁员的权力有限,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仲裁委员会宣传片1,仲裁委员会宣传片2,我国仲裁制度发展史,第一章 仲裁
3、与仲裁法,三、仲裁的分类(一)以仲裁案件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国内仲裁国际仲裁(二)以仲裁机构的组织形式为标准临时仲裁机构仲裁奥运会临时仲裁庭(三)以仲裁裁决的依据为标准依法仲裁友好仲裁,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四、仲裁的性质,司法权论,混合论,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员的权力、仲裁员的审理行为以及仲裁裁决的执行,其权威性都取决于有关国家的法律。仲裁是司法权的一部分,是国家司法权的让与。,仲裁性质,契约论,仲裁源于私人契约;仲裁又不能超越于法律制度之外,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和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最终取决于有关法院的裁定。,仲裁员的权力不是来自于法律的规定,而是源于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自治论,根据仲裁目的及
4、当事人意思自治对仲裁的法律权威进行论证。,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五、仲裁与民事诉讼(一)共同点:1、都是民事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2、解决的纠纷性质相同;3、都由第三方作为纠纷的公断人;4、所遵循的某些规则和制度是一致的;5、仲裁裁决书、调解书与民事裁判书、调解书具有同等效力;(二)区别,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三)联系1、法律渊源上的联系性;2、纠纷解决方式的独立性;3、功能优势的互补性;4、司法对仲裁的支持与监督通过诉讼程序来实现;5、制度与程序的互鉴性。,趁热打铁,1关于仲裁的性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 A司法权说 B仲裁是一种契约性质的行为C自治说 D仲裁具有司法和契约双重性质2以作
5、出裁决的依据不同为标准,仲裁可以分为( )。 A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 B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 C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 D民间仲裁和行政仲裁 3以进行仲裁的仲裁机构地位和性质不同为标准,可以把仲裁分为( )。 A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 B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 C合法仲裁和衡平仲裁 D民间仲裁和行政仲裁,司考演练,1、下列关于民事诉讼和仲裁异同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06-35)A.法院调解达成协议一般不能制作判决书,而仲裁机构调解达成协议可以制作裁决书B.从理论上说,诉讼当事人无权确定法院审理和判决的范围,仲裁当事人有权确定仲裁机构审理和裁决的范围C.对法院判决不服的,当事人有权上诉或申请再审,对于仲裁机
6、构裁决不服的可以申请重新仲裁D.当事人对于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都有权申请法院裁定不予执行,A,司考演练,2、关于民事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区别,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36)A.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判决书都具有执行力,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裁决书没有执行力B.诉讼中当事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在仲裁中不可以申请财产保全C.仲裁不需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诉讼原则上要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D.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法院是国家机关,D,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第二节 仲裁法概述一、仲裁法的定义: 规定仲裁的范围和基本原则、仲裁机构的地位及设立、仲裁员、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的进行、仲裁参与人和仲裁机构或仲裁员在仲裁程
7、序中的权利与义务、仲裁裁决的效力等内容以及调整由此而引起的其他仲裁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狭义:1994年8月31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仲裁法,该法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二)广义:所有涉及仲裁制度的法律规范。,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二、我国仲裁法的仲裁范围:(一)仲裁范围的概念 指可仲裁的事项或争议的范围,即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 虽然各国关于仲裁范围的规定不完全相同,但当事人有无和解的权利几乎是公认的判断可仲裁性的试金石。(二)我国的有关规定第2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3条:下列纠纷则不能仲裁:婚姻、收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仲裁与仲裁法 课件 仲裁 仲裁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