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L教材课件.ppt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L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L教材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古诗鉴赏,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诗体专攻鉴赏诗歌读懂始,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3、,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苦闷。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
4、反衬等。,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
5、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渲染、对比。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4. 分析重点:景物(意象)特征 5.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鉴赏,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景境法情)意境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练中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闲
6、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答案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注:棹歌:渔民的船歌。,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度观察?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第一句仰视,第二句俯视。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
7、兰溪山色,营造了一种朦胧飘渺、如幻如梦的境界。,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人”的存在,标题“棹歌”即船歌;首句中的“凉”字则是写出人对景物的感受;次句中的一个“看”,分明道出景中之人;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都透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受到人的存在了吗?为什么?,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3.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请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宿建得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8、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江行”,“泊”点出题面上的“宿”字, 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又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 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写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军旅诗,高考回放,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
9、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
10、反映的时代风貌。,边塞诗派的产生,归纳特征,1.内容,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人,统治者 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2.基本主题:,3.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4.常用词语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
11、、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5.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6.风格: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鉴赏方法,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
12、,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
13、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誓欲成名报国,
14、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二、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思想内容上的差别和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三、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四、艺术风格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练中悟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穷边词(其二)姚合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
15、)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答案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 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 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案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16、,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鉴赏举隅,3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
17、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的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2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3分析末句“白发”和
18、“泪”的思想感情。,孤独之感 思乡之情,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氛。,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岁暮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
19、,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发差。,岁暮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对偶,“烟尘犯雪岭”与“鼓角动江城”。 双关,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
20、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晚唐。 反问,“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 写出了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虚实结合,如“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等等。,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古咏史诗,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故国的没落荒凉 ,诗中句
21、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一、咏史怀古诗的含义:,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要领:,(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
22、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三)领悟感情 1.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表达
23、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2.怀古咏史诗的感情类型:,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写兴亡之感 越中览古 石头城 (写情,事为主: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有昔盛今衰型 和物是人非型 )借古抒怀,发不遇之恨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人为主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
24、和同病相怜型 ),(四)分析写法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事与现实中的人、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三、赏析怀古咏史诗的要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特点:
25、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练中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 一水:亦作“二水”。,(1)首联写“江自流”,对应着“凤去台空”,同时又引出下联对_的慨叹。(2)诗人为何要把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答:_(3)“浮云蔽日”是个比喻,再联系“长安”这个特定的所在,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题材 类别 入手 读懂 古诗 教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