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操作技巧课件.ppt
《动脉血气操作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血气操作技巧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气分析,太钢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 杜俊利,一、血气分析的概念,血气分析系 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中所存在的氧和二氧化碳以及有关酸碱平衡指标的参数。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的指标是pH、PCO2和PO2,分别由pH电极、二氧化碳电极和氧电极完成,其它指标多为派生或计算值。,动脉血气反映两个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肺,肾,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氧含量,,H,碳酸氢根离子,二、血气的临床应用范围,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初步判断有缺氧和/或酸碱平衡失调者,需查血气分析。判断是否缺氧及缺氧的严重程度,判断有无呼吸衰竭。临床各科的急危重症一般都伴有程度不等的缺氧和/或酸碱失衡,原则上均需查血气分析跟踪病情变化
2、,指导临床治疗。各种诊断不明的疑难杂症,查血气分析可提示氧供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信息,从而可拓展思路,有助于明确诊断。,标本的采集,一、为什么要使用动脉血,1.动脉血是评估血氧含量所必需的。2.动脉血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全身是一致的,而不同部位的静脉血则会出现变化。3.动脉血气显示了机体四大方面的生理机能。1),肺换气2)肾代谢3)肝代谢4)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功能。,一、为什么要使用动脉血,4.动脉血气临床适应症:麻醉、机械通气、手术中、手术后、急诊、外伤、心梗、药物过量、肺病、肝病、肾病。5.动脉血气对呼吸道疾病、酸碱失衡、代谢疾病及危重病人的治疗用药和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6.动脉血气检测优势:
3、血量少、检测项目多、结果快捷、准确度高。,BD血气针和预充肝素注射器对比,BD血气针的特点分析:,1.喷雾态钙平衡(修饰)肝素锂,既保证了肝素的抗凝作用又不再与血液中的离子结合,粉状的肝素锂又不再与血液中的离子结合,粉状的肝素锂不稀释血液,不破坏细胞,提高离子检测度。2.先进的孔石装置,采血时自动充盈,空气自动排出,避免了血液与空气接触,减少了分析前对血液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红蛋白氧合系统的误差因素,提高了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检测准确度。3.针帽、胶塞,确保了标本运送人员的安全,减少了标本分析前的误差,提高了结果的准确度。,二、为什么要用专业的血气针采血,1.与先进的国际医疗水平接轨、规
4、范化、标准化操作。2.对分析前的标本进行抗凝处理,防止血凝块堵塞分析仪,降低抗凝剂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干扰。3.避免分析前的误差,提高检测质量,减少检测次数,降低患者费用。,三.动脉采血操作的步骤,一)、首先要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 根据采血单查对姓名、床号。 让病人知道采取动脉血,会带来一点生理上的疼痛感。 病人因此有了心理准备,缓解了紧张与不适感。二)、挑选合适的动脉:取血要选择浅表、易于触及体表侧支循环较多的动脉。 常用的动脉采血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一般首选桡动脉,因为易固定、便于操作、病人也容易接受、并且是唯一经过二次氧合的动脉血。 肱动脉滚滑、不好固定、且不好操
5、作 股动脉不易压迫,易形成血肿;易错抽静脉血、股动脉解剖位置较深,容易造成感染。,三.动脉采血操作的步骤,三)、取正确的姿势: 病人的姿势:要求病人把手心朝外、向上、外伸,把手腕放置在枕头或物品上,不要让手腕和手悬空。 操作者的姿势:在采血部位的同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去掉床旁挡板。四)、确定穿刺点 采血者将左手(或右手)的食指 沿血管的走向,放在准备采血的部 位,通过“一按一提”,仔细感觉动 脉的搏动。,三.动脉采血操作的步骤,五)、皮肤消毒: 找好穿刺的部位后,就要对病人的拟采血部位进行消毒。 操作者也要对自己要接触病皮肤的手指进行消毒。 根据各人习惯,可戴无菌手套。六)
6、、准备穿刺 一切准备就绪后,采血者用 左手食指沿动脉的走向固定住桡 动脉,并感受到它的搏动。 右手以执笔式是的方法把持 注射器,手的小鱼肌贴在病人手 的大鱼肌处,便于固定。,三.动脉采血操作的步骤,七)、穿刺: 把持针头朝向动脉的流向,和动脉平行,针头的三角斜面朝上,以大约90度的角度刺向皮肤。 动脉比我们想象的要浅, 动作要轻缓,不要一下用力 过猛,穿透动脉。八)、采血: 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 利用动脉采血器中孔石装置, 使动脉血慢慢往上顶。,三.动脉采血操作的步骤,九)、按压止血: 一手在抽出针头的同时,另一手要拿着棉棒,做好加压止血的准备。 加压止血至少要 在5分钟以上,避免皮 下血肿
7、的产生。如果抗 凝机制不好的病人,加压 的时间要在十分钟以上, 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迹象。,三.动脉采血操作的步骤,十)、排除气泡 : 查看血样标本有 无气泡纯在,如果有 要立即排出。,三.动脉采血操作的步骤,十一)、摇匀标本: 充分混合血液标本, 在手掌中滚动标本,让 血样和针管里的肝素抗 凝剂充分混匀。 来回按顺时针的方向, 摇晃注射器,也可以帮助 血样和抗凝剂混合。,十二)、再次核对: 姓名、床号,给标 本贴上标签,如果条件允 许,立即送检.,三.动脉采血操作的步骤,十三、送检: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测定,测定时要充分混匀,如需存放,应置于4冰箱内,放置时间不超过1h
8、。存放时间过长,对检验结果会造成pH下降、PO 2 下降、PCO 2 上升 。 吸氧者如病情允许可停止吸氧30分钟后采血送检,否则应标记给氧浓度与流量。,四、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应得措施,1、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病人若心理状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可以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pH值、PaCO2 、PaO 2 等不稳定参数的结果。 如由于害怕取样,有些病人呼吸急促,引起pH值、PaO 2 增加,PaCO 2 减少;瞬间憋气则会使pH值、PaO2 减少,PaCO2 增加。 在采血时必须向患者进行解释,力求穿刺准确,一针见血,必要时应用局麻药,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处于情绪稳定状态。,四
9、、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应得措施,2、治疗因素 吸氧及吸氧浓度对PaO2 有直接的影响。采血前,应停止吸氧30min 。如果病情不允许,采血时要记录给氧浓度。当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min以上的稳定时间再采血。 同样,机械通气病人取血前30min呼吸机设置应保持不变。临床用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素等输入人体后短期内会引起酸碱平衡暂时变化,从而掩盖了体内真实的酸碱紊乱,以致造成误诊,因此采血应在病人用药前30min进行。 含脂肪乳剂的血标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测定,还会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应尽量在输注乳剂之前取血,或在输注完脂肪乳剂12h后,血浆中已不存在乳
10、糜后才能送检,而且血气申请单上必须注明病人使用脂肪乳剂及输注结束时间。,四、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应得措施,1抗凝剂的影响 血气分析所使用的动脉血标本必须抗凝,而肝素钠是唯一可使用的抗凝剂。肝素溶液对血气测定值的影响主要是稀释。稀释对PaCO 2 、HCO 3- 测定值影响最大。正常动脉血当稀释5%时,PaCO 2下降0.27kPa(-2.0mmHg),碳酸氢根浓度、BE下降1.2mmol/L,PaO2 上升0.53kPa(+4.0mmHg),pH无影响。 美国B-D公司经过一系列测定,发现肝素溶液稀释的2ml血样中因有0.25ml的死腔肝素(塑料注射器),其稀释会使PaCO 2 由4
11、0mmHg降低至35mmHg。 而其公司生产的预设型动脉血气针内含100单位固体肝素锂,无液体稀释效应,结果可靠。采用肝素钠抗凝时,应将肝素钠与血液样本的比例控制在120以下,即5ml和2ml注射器取血量分别应3.3ml和2ml,否则误差极大。,四、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应得措施,标本的存放 血液中含有可呼吸的活性细胞(白细胞、网织红细胞),它们在取样后仍然继续消耗氧气产生CO 2 ,一般动脉血样本体外37保存,每10min PaCO 2 增加1mmHg,pH减少0.01。 因此抽血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时间不超过30min。遇特殊情况不能立即测定时,应放在含有冰水的
12、容器中,但保存时间不超过1h。测定前要在室温下放置数分钟,因为温度每下降1可使pH上升0.014,对PaO2 、PaCO2 也有影响。,四、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应得措施,患者体温的影响 温度会影响pH、PaCO2 、PaO 2 的测定值。患者体温高于37,每增加1,PaO 2 将增加7.2%,PaO 2 增加4.4%,pH降低0.015;体温低于37时,对pH和PaCO2 影响不明显,而对PaO 2 影响较显著。体温每降低1,PaO2 将降低7.2%。因此,必须在化验单上注明患者的实际体温,实验室测定时即可应用仪器中的“温度校正”按钮,校正到患者的实际温度,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五
13、、血气监测的指标,(1)PaO2;(PA-aO2)(2)SaO2 ( 3) PaCO2 TCO2(4)PH(5)HCO3- BE,(一) pH值,PH:指体液内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反映体液总酸碱平衡的指标,受呼吸及代谢因素共同影响。正常值PH=7.357.45,平均7.4。静脉血数量约低0.030.05。PH7.45为碱血症。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的酸碱失衡PH=7.357.45 无酸血症或碱血症; 代偿性酸血症或碱血症; 混合性酸碱失衡。PH只能说明体内酸碱状况,要判断是那种酸碱失衡,要看代谢性和呼吸性指标。 正常pH值酸碱平衡,(二)动脉血氧分压(PaO2),定义:是血液物理溶解的氧分
14、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12.613.3Kpa(95100 mmHg)老年人参考值: 60岁 80 mmHg 70岁 70 mmHg 临床意义:判断有否缺氧及其程度, 它作为缺氧的指标远较血氧饱和度为敏感。 PaO2 8060 mmHg 轻度缺氧。 6040 mmHg 中度缺氧 。 40mmHg 重度缺氧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1000.33年龄 5)mmHg,(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定义: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 (37时系数0.03,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的情况下,物理溶解的CO2为1.2mmol/L,相当于动脉全血CO2总量的5。)正常值:(3545 mmHg)。
15、 CO2分子具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血液PCO2 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CO2平均值。故PCO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客观指标,通气不足时增高,表示有CO2潴留;通气过度时CO2排出过多则PaCO2降低。 临床意义: 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与程度 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 判断肺泡通气状态:,PaCO2与pH值关系,PaCO2每升高或下降(10mmHg),pH值下降或升高0.1单位;如PaCO2从(40 mmHg20 mmHg)则pH值可从740升至7.60;PaCO2升高,氧离解曲线右移;PaCO2每升高(10mmHg),脑血流量可增加1/2。正常差异与呼吸
16、停止时PaCO2变化:正常人站立时PaCO2比卧位时低3mmHg;睡眠时比清醒时高8mmHg;一般情况下,男比女高(3mmHg);呼吸停止1min,PaCO2升高69mmHg,如一正常人呼吸骤停5min,其PaCO2可升至85mmHg,即9540)。,(四)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患者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受呼吸性和代谢性双重因素影响。正常值2227 (24 ) mmol/L。标准碳酸氢盐(SB):是指动脉血在38,PaCO2 40 mmHg(5.33 kPa),SaO2100%的条件下,所测的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排除呼吸因素后HCO3-。正常人SB、A
17、B两者无差异。当体内其它阴离子缺乏时,HCO3-增多,代替其它阴离子而与阳离子保持平衡。意 义:反映酸碱失衡 AB与SB均正常,为酸碱内稳态 AB=SB正常值,为代酸(未代偿) AB=SB正常值,为代碱(未代偿) AB SB 呼酸 AB SB 呼碱,定义:在37 ,一个正常大气压、Hb100%氧合、 PaCO2 40mmHg的条件下,将1L全血的PH调到7.4所需的酸或 碱量。 参考值:3mmol/L(均值0) 意义:1)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 2)反映血液缓冲碱绝对量的增减: +碱超;-碱缺 3)指导临床补酸或补碱量,比据HCO3- 更准确A法: 补酸(碱)量=0.6BE 体重(kg
18、) 一般先补充计算值的2/3-1/2,然后根据血气复查结 果决定再补给量。 B法:代酸:BE/3 x 体重(Kg)=Na HCO3- (ml) 代碱:BE/6 x 体重(Kg)=盐酸精氨酸 (ml),(五)剩余碱(BE),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采的血液标本是否为动脉血 核实结果是否有误差,利用H+= 24PCO2/HCO3-的公式判断结果准确与否。PH=7.4 时, H+ 为40 mmol/L 在pH 7.17.5 范围内, pH每变动0.01单位,则 H+向反方向变化1mmol/L,即可将pH 变换成H+将计算结果和推算结果进行比较,看二者是否相符,H+= 24PCO2/HCO3-=38.77
19、,六、酸碱平衡调节机制,在正常膳食情况下,体内产生的酸比碱多。但在一定范围内这些酸或碱进入血液后不会引起血液的显著变化,原因在于有一系列的调节机理包括:缓冲系统:主要由弱酸及其酸性盐组成。细胞内外液电解质的交换肺的调节肾的调节,各种调节的比较,作用时间强度体液缓冲系统迅速作用不持久肺的调节30min达高峰效能最大肾脏的调节35天达高峰固定酸作用大细胞的缓冲34h较强,七、动脉血气分析,原发失衡 原发改变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呼 酸 PaCO2 HCO3 急性HCO3=0.1PaCO21.5 30mmol/L (HCO3不能3-4mmol/L) 慢性HCO3=0.35PaCO25.5
20、8 45mmol/L 呼 碱 PaCO2 HCO3 急性HCO3= 0.2PaCO22.5 18mmol/L 慢性HCO3= 0.49PaCO2 1.72 12-15mmol/L 代 酸 HCO3 PaCO2 PaCO2=1.5HCO3+82 10mmHg 代 碱 HCO3 PaCO2 PaCO2=0.9HCO35 55mmHg,常用酸碱失衡预计代偿预计公式,定义:高AG代酸(继发性HCO3-降低)掩盖HCO3-升高,潜在HCO3-=实测HCO3-+AG,即无高AG代酸时,体内应有的HCO3-值。意义:1)排除并存高AG代酸对HCO3-掩盖作用,正确反映高AG代酸时等量的HCO3-下降2)揭示
21、被高AG代酸掩盖的代碱和三重酸碱失衡中代碱的存在,潜在HCO3-,4.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来判断 正确使用公式必须要遵从以下步骤:必须首先通过动脉血pH、PCO2、HCO3-三个参数,并结合临床确定原发失衡;根据原发失衡选用合适公式;将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HCO3-或PCO2相比作出判断,凡落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落在范围外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若为并发高AG代酸的混合性酸碱失衡,则应计算潜在HCO3-,将潜在HCO3-替代实测HCO3-与公式计算所得的预计HCO3-相比。,5.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综合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虽对酸碱失衡的判断甚为重要,但单凭一张血气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 血气 操作 技巧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