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Agent的复杂系统建模与模拟方法课件.ppt
《第5单元——Agent的复杂系统建模与模拟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单元——Agent的复杂系统建模与模拟方法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单元 基于Agent的复杂系统 建模与模拟方法,本章内容,主体与多主体系统多主体建模与仿真多主体模型的实现多主体仿真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Aspen多主体经济模型,5.1 主体与多主体系统,5.1.1 主体概念(1)主体的来源Agent :主体,智能体,代理来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Minsky,1986The Society of Mind 1990s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重视 1990s 在其他领域广泛应用,(2)Agent的定义,研究人员对Agent的理解并不一致,至今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关于Agent的定义。“Agent”一般用来描述自包含的、能感知环境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身行为的计算实体
2、。Hewitt:“什么是主体对于基于主体的计算来说是个尴尬的问题,就像主流的人工智能研究中什么是智能这个问题一样”,(3)主体的弱概念,主体的弱概念从广义的角度规定主体的特性:自治性(autonomy):主体的运行不受人或其它物的直接控制,它对自己的行动和内部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社会能力(social ability):主体通过某种主体通信语言与其它主体或人进行信息交互。反应能力(reactivity):即对环境的感知和影响。无论主体生存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主体都应该可以感知所处环境,并能及时地对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做出反应,通过行为影响环境。预动性(pro-activeness):主体不
3、是简单的对环境被动反应,而是能采取主动,表现出目标导向(goal-directed)的行为。,(4)主体的强概念,主体的强概念主要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认为主体是一个计算机系统,除了上述弱概念说明的特性外,主体还应该具有人类的某些一般特性,如知识、信念、意图、承诺等心智状态,甚至具有情感等,5.1.2 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1)为什么需要多主体系统?单一主体很难对存在于动态开放环境之中的大规模复杂问题进行求解 。人类智能本质上是社会性的,人们往往为解决复杂问题组织起来,这些组织能够解决任何个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2)多主体系统的特点,概念:多主体系统是由多个可以
4、相互交互的主体所组成的系统。多主体系统的特点:有限视角,即每个主体都面临不完全信息,或只具备有限能力;没有系统全局控制;数据分散;计算是异步的,(3)多主体系统的结构,各个主体相对独立,主体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类型,结构相关结构相关性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具有结构关系,如小组关系、上下级关系等。这种结构关系将对系统中主体的运行以及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行为相关不同的主体对环境的一部分产生影响,某些主体的影响范围发生重叠,则它们之间就产生了行为上的相互影响。,5.1.3 主体的一般结构,从计算的角度看,主体是一个计算实体,具有属于自身的资源,能够感知环境信息,根据内部的行为控
5、制机制确定主体应采取的行动,主体的行动实施后,将对自身状态和环境状态产生影响。要实现这样的主体,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所谓结构就是定义主体的基本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机制。对特定的应用场合采用某种结构可能会更自然,也更容易理解。,(1)标准主体,形式化,假设环境变化可以抽象为一个环境状态序列,环境在任何离散的瞬时状态的有穷集合为:主体有一个可执行动作集合主体在环境中的一次执行r是环境状态与主体动作的一个交替序列:主体的动作决策部件可以定义为以下函数: 为环境演化的状态序列。,主体的动作将对环境状态产生影响,定义影响函数为:标准主体定义为以下三元组:,(2)纯反应式主体,有一种Agent决
6、策完全基于当前状态,不考虑过去的状态。这种Agent只是直接对环境做出反应,因此称为纯反应式Agent。其动作决策部件与标准主体有所不同,决策函数为:,(3)具有感知部件的主体,将标准主体的决策部件分解为感知子系统和动作子系统,称为具有感知部件的Agent。,(4)具有状态部件的主体,一种与标准主体等价的表示方法,思路是认为Agent具有内部状态,5.1.4主体之间的通信与交互,主体之间实现交互需要三个方面的技术保障:要有一致的消息协议,要有实现通信的机制,要有高层的交互协议。这三个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主体之间的协作。,(1)主体通信语言,主体通信语言是一种用于表达主体之间交互消息的描述性语
7、言,它定义了交互消息的格式(即语法)和内涵(即语义)。影响较大的主体通信语言:KQML ACL,ACL 消息结构,一个ACL消息是由通信行为、通信内容以及一组消息参数等几部分组成,(2)通信方式,主体之间常用的通信机制有三种:黑板机制邮箱机制消息传递机制,(3)交互协议,交互协议定义了主体之间为了进行协作,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进行交互的结构化消息。 FIPA对一些典型的对话定义了交互协议,请求(request)查询(query)合同网(contract-net)代理(broking)订阅(subscribe)建议(propose),查询交互协议,5.2 多主体建模与仿真,5.2.1 多主体建模思
8、想ABM:MAS是对人类或生物群体的自然隐喻,采用多主体观点可以更自然的对这些系统建模,由此形成了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Agent-Based Modeling,ABM )。ABM的基本出发点是:许多系统可以看作是由多个自治的主体构成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系统宏观模式出现的根源,通过建立主体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解释这些系统。,5.2.2 多主体仿真研究框架,用多主体思想建立的复杂系统模型往往用仿真技术求解。这样就形成了多主体仿真(Multi-Agent Simulation) 技术。多主体仿真方法的本质特征是采用多主体视角建立实际系统的概念模型 首先辨识组成实际系统的微观个体,将这些个体抽象
9、为具有自治性的主体,主体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多主体系统以这样的多主体概念模型为基础通过仿真计算展开研究。,多主体仿真基本过程,多主体仿真过程的特点,在对实际系统进行观察时应同时收集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 概念模型采用多主体视角建立。 仿真模型一般采用多主体技术实现。 模型验证采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 仿真所得到的结论主要用来帮助理解系统微观和宏观的联系。,5.2.3 与其它仿真方法的比较,(1)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区别 基本要素:事件/主体 状态变化:串行/并发 结构变化:无/有 学习适应:无/有,5.2.3 与其它仿真方法的比较,(2) 与微观分析模拟的区别 应用目的:政策效果/理论揭
10、示 个体动机:无/有 个体交互:无/有,5.2.3 与其它仿真方法的比较,(3)与元胞自动机的区别 空间结构:规则/灵活 个体记忆:无/有或无 学习推理:一般无/一般有 交互结构:临近/网络,5.3 多主体仿真的实现技术,5.3.1 主体构建技术(1)产生式系统一个产生式系统包括三个部分:规则集、事实库和控制器。规则集存储有关问题的状态转移、性质变化等过程性知识,简单产生式规则的形式为“if,then”,每个规则有条件和行为两部分组成,当前提条件满足时就执行动作。事实库存储关于目前环境/自身状态、性质等信息,由此决定某个规则的前件是否满足。控制器根据主体的性质选择控制策略,将规则与事实进行匹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Agent 复杂 系统 建模 模拟 方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