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
《宣城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城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宣城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推进全市金融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宣城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三五”期间,宣城市金融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金融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结构体系逐步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一)金融行业总体规模“十三五”期间,宣城市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宣城市金融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时期末的32.6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89.2亿元,年均增长23.65%。宣城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升,“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
2、3.36%,到2020年已增加至5.55虬2020年末,宣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89.9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762.14亿元,较“十二五”末均显著增加。(二)银行业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宣城市信贷业务总量持续增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末,短期贷款余额323.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33.2亿元;2020年末,短期贷款余额增至593.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增至1167.4亿元。“十三五”期间,宣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降,2020年末,小微企业加权平均利率5.21%,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三)保险业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宣城市保险业快速发展,2020
3、年末保费收入59.5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15.4亿元;保险深度3.7%,保险密度2224.35元/人,相较于“十二五”末均大幅提高。(四)资本市场建设情况“十三五”期间,宣城市持续组织实施企业上市(挂牌)“翱翔计划”,加大直接融资宣传力度,开展资本市场知识专题培训,举办企业上市论坛和政府投融资研修班,增强政府、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通过定向指导、政策支持、精准帮扶、兑现奖励等手段,加强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和辅导。依托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建立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工作联系机制,学习沪苏浙先进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2020年末,宣城市形成了8家A股上市、3家上市辅导备案、17“新
4、三板”挂牌、95家省股交中心挂牌的多层次企业上市挂牌体系。(五)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宣城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普惠金融奖补政策,积极申报、争取、兑现中央和省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PPP示范项目以奖代补、财政金融发展等普惠金融奖补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安徽省首家“乡镇银行抵押贷款便民服务点”、安徽省首个“非金融机构个人信用报告代理查询点”在宣城揭牌启用;在全省率先实现“金融知识进课程”。支持引导辖区内各银行加强信贷产品和贷款方式的创新:徽商银行宣城分行、皖南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宣城分行推出
5、了“循环贷”、“保贷通”及“联保贷”等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的新产品;宁国农村合作银行率先开办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业务;郎溪农村合作银行创新家庭农场专项贷款新产品;建设银行宣城分行推出“信贷工厂”,批量办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皖南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绿之源”林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住宅房抵押贷款、金龙易贷富农卡、96669贷款直通车,大大增加了农户、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便利性。(六)金融改革创新情况“十三五”期间,宣城市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积极推进合作金融发展,落实政银担合作业务“4321”风险分担机制;加强银税互动,推进“税融通”业务。积极推进国家级宣州区农房抵押
6、贷款试点,有序推动农村住房财产权交易流转平台等配套机制建设;支持信贷抵押物和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信贷采用弱抵押物;在全省首创“出口退税贷”,为外向型企业提供万元信贷支持;积极推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信用增信贷款(担保),充分挖掘企业信用品牌金融价值。2020年末,宣城市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122.96亿元,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为4.07倍;新增新型政银担贷款70.01亿元,新增税融通贷款30.87亿元。(七)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农商行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和股东股权管理情况调查,推动辖区内农商行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股权管理。督促辖区内村镇银行严
7、格有限持牌经营,坚持服务社区、支农支小。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开通行政许可绿色通道,支持辖区内村镇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推动村镇银行乡镇网点延伸,加强对县域及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实现全辖753个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强化银行业发展质量,加强股东管理,完善公司治理,指导法人机构开展股权管理摸底调查及股东行为排查,督促规范股东履职行为,督促修订完善股权质押管理办法,加强全面股权管理。(八)金融生态建设情况“十三五”期间,宣城市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为抓手,建立起良好的金融生态。在全省率先建立银行业协会与市法院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构建银行债权案件立案、审理
8、、执行绿色通道,开展银行债权集中清理百日攻坚活动,提高银行债权处置效率。拓展EAST系统应用深度广度,强化组织领导、定期组织培训和业务交流、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严抓非现场监管数据质量,督促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制、关键指标承诺制和异常变动报告三项制度。运用“四单制度”,定期通报银行机构数据差错情况。研究制定农村商业银行银行间交叉审计业务合作实施细则,着力推进监审联动,充分运用银行交叉审计结果,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指定“银行内审+监管检查评估”等新型检查方式,提高整体检查效能。发挥债权人委员会功能,建立重大事项联络沟通协调报告机制。建立不良贷款常态化考核机制,督促法人机构积极开展不良贷款风险防控工作,加
9、强贷后跟踪检查,化解不良贷款。发挥市“处非”领导小组作用,开展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加大金融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宣传,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各类交易场所、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涉嫌非法集资专项排查、涉众型经济领域信访维稳问题摸排调研、企业集资风险排查化解等活动,建立工作台账,采取约谈劝导、函告提示等方式防范化解风险。(九)绿色科技金融情况“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发展。研究出台宣城银监分局关于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通知宣城市银行业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推进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推广”工程,宁国农商行建
10、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制。二、宣城市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功能有待完善。小贷公司存在收入来源和融资渠道单一、盈利能力不强,扶持政策缺乏、发展后劲不足,贷款客户级次较低、风险控制手段有限,前景不明朗,缺乏长期经营战略等困难。融资性担保公司普遍存在注册资本规模偏小、缺少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未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多重压力。类金融机构亟待规范。近年来,众多类金融机构在各级县市区成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管理民间金融信贷方面的法律并不健全,民间融资本身规范性欠缺,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农村消费性金融需求
11、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在产品和服务上是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导,信贷产品除了农户小额信用、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少量的农户联保贷款,其余是担保抵押贷款,而农民本身拥有的可担保抵押物数量、种类很少,特别是农户在住房、就医、求学等方面的消费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农村里基于现代金融服务的ATM机、商户POS机等基础设施缺乏,农民不能享受到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三、宣城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宣城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宏观政策调整为宣城市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宣城市金融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比较优势,首先是国家宏观政策给宣城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国家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政策框
12、架下,将继续保持经济基本面的稳定与健康,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突出分类指导,有扶有控,政策导向有利于宣城发展。国家财政支出和信贷资金,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对以皖南、皖西为代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快推进平原、湖区、山区及丘陵地带的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国家将继续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对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这些无疑为宣城市金融
13、业发展创造了优势和条件。尽管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但宣城市仍可处于逆势上扬的发展期。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和总量积累,宣城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特别是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已极大地带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表现为东部放缓、西部加快、中部提速。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风气较早,但由于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目前已进入转型调整期。比较之下,中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增长潜力,全面加快发展,赶超东部。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更加重视引导资本注入中西部地区,
14、作为中部省份的安徽在全国增长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宣城市在安徽省中又居中靠东,区位条件良好,综合承载能力较强,金融与产业、科技等都具有承东启西的优势,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丰富,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巨大优势,为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长三角一体化为宣城市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加速金融资源流动。合杭高铁开通运营,宣绩高铁加快推进,芜宣机场建成通航;芜黄高速宣城段全面施工,宣泾高速、宁国至安吉高速开工建设,水阳江船闸通航运营。同时,苏浙境内的扬绩高速公路深阳段和宁宣杭高速公路高淳段、临安段3条省际“断头路”开工建设,宣城市将织密通连长三角的高速公路网。随着一批联通长
15、三角互联互通项目的相继建成,宣城市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产业协同发展将产生规模巨大的融资需求。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宣城市加速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与南京都市圈城市签署共建宁淮宣生态经济带等10个框架协议,成为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2020年新建省外投资项目数居全省第1位,80%以上来自沪苏浙;截至2020年9月,宣城市与杭州市萧山区合作共建的新塘羽绒产业园一期园区落户羽绒及相关企业23家,未来产值预计超过IOO亿元。紧抓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宣城市积极参与产业联盟建设,牵头成立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目前已有80多家新能源企业加入,成为区域内新能源产业合作交流的
16、重要平台。国家级宁国经开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依托该合作园区将深度参与科创走廊产业发展分工协作。(二)宣城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2020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背景下,宣城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2021年,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仍有不少亟待解决。从国际看,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犹存、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全球经济企稳的基础仍不牢固,且后期政策支持空间不断收缩,经济再次下行后复苏的难度加大。从国内看,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
17、化。对于宣城市而言,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创新动能不足,源头创新向产业创新延伸转化机制还不健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产业基础发展相对薄弱。新结构金融学认为,金融结构内生于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安排应以能够满足产业结构融资需求、风险特征与技术结构为适宜,当产业结构以低风险产业为主时,银行导向型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产业增长;当产业结构以高风险产业为主时,市场导向型的金融结构是更优选择。同时,产业结构又由特定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所决定。比如,合肥、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双核城市,近年来经济规模和产业竞争力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
18、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人力资源配置较好,为金融业的相对充分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马鞍山、铜陵等市工业较发达,区位优势明显,银行贷款规模大,上市公司相对较多。而宣城市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导致金融资源外流。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失衡。近年来,全市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大大提高,特别是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民生信贷、涉农信贷等指标整体呈较快增长趋势,农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尤其是从账户拥有量、银行卡人均持卡量、数字支付笔数、保险密度等指标来看,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人口占比较
19、多地区的金融水平发展。六、宣城市金融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宣城市金融发展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努力,推动金融产业聚集化、信息化、国际化格局向纵深发展,构筑与建设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产业支撑体系。建立健全金融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做大做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立足安徽、服务长三角城地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省际金融中心。(二)宣城市金融业的发展目标以“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为基础,对“十四五”时期宣城市金融业发展制定如下具体发展目标:金融业贡献
20、率进一步提高。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IL5%左右,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160亿元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7%和16%左右。信贷投放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7.9%左右;贷款余额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8.4%左右。“十四五”末年度力争新增税融通信贷融资额45亿元,新增新型政银担信贷融资额100亿元。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到2025年末,全市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力争达到15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数量力争达到30家,在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力争达到300家。全市直接融资额年
21、均增长9%以上,2020一2025年直接融资净额力争累计达到IOOo亿元。保险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力争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000元/人。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在市场体系方面,完善各市场的功能;在组织体系上,完善市场主体和自律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打造地方金融骨干企业,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地方交易市场平台。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加快推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构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扩大信用贷款发放规模。建立健全失信惩戒
22、机制,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与联合惩戒力度。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信息安全权等基本权利。提升金融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互联网金融消费保护工作,优化互联网金融消费环境。金融支持作用逐步增强。引导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着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特色金融业态,促进区域金融的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发展。表1“十四五”期间宣城市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2020年2025年目标金融业增加值(亿元)89.2150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3、5.557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2.981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2189.93300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1762.142500新增税融通贷款(亿元)30.8745新增新型政银担贷款额(亿元)70.01100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家)815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数量(家)1730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家)95300直接融资规模95.04200保险深度(%)3.75保险密度(元/人)2224.353500七、宣城市金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宣城市金融工作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不断完善思路举措,着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总
24、体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良好态势,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科学把握形势,在发展大局中深化金融工作重要性认识。目前而言,宣城市的金融体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社会融资结构尚待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较为突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宣城市应全面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宣城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充分合理的利用金融资源,更好的造福宣城人民,争取早日建成小康社会。(-)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宣城市 十四 金融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