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研究报告.doc
《土壤调查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调查研究报告.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壤调查研究报告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
2、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源万绿湖自然
3、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保护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低山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台地和丘陵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东部,海拔500m以下,丘陵地势较平坦。河流地貌即新丰江,分布于保护区的北部。人工湖泊地貌即万绿湖,分布于保护
4、区的南部。人工湖岛屿地貌,分布于万绿湖中。保护区西北部的中山和低山主要岩性是石英砂岩,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此,这一区域的风化壳和土层相对较薄,中山山地由于海拔相对较高,主要发育形成山地黄壤,而海拔低于800m的低山则主要发育山地红壤。在保护区的南部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比较容易风化,因此风化壳和土层较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较丰富。保护区东部的台地和丘陵分布区主要是红色砂岩,不易风化,风化壳和土层很薄,植被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岩石直接裸露,该区域内土壤主要为赤红壤。此外,在保护区居民点附近还有一定面积的水稻土和菜园土分布。2.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析2.1. 土壤调查采样与分析方法采样点基本设在植被调
5、查样方内。选择代表性地段,挖掘剖面,深100-120cm左右,划分层次,填写土壤剖面调查表。按20cm的土层厚度由下而上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在采集分析样品后,在各层用环刀采土,用于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用小铝盒采土,用于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环刀样品和小铝盒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立即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分析样品带回室内后风干、除杂、研磨过筛后,贮于密封容器内供分析用。土样测定方法:自然含水量,酒精燃烧法;容重和毛管持水量,环刀法;ph值,水土比2.5:1,电位法;有机质,重铬酸氧化-外加热法;全氮,开氏法;碱解氮,扩散吸收法;全磷,hclo4-h2so4消化,钼锑抗比色法;有效磷,盐酸-氟化铵浸提,钼
6、锑抗比色法;全钾,naoh碱熔,火焰光度法;速效钾,1mol/l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1。2.2.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2.3.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各个肥力因子及土壤的耕性。土壤质地状况决定于成土母质(岩)、气候、地形、地表植被、人为活动等因素。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表1),少数为砂壤土或轻粘土。土壤中3mm-3cm的石砾含量一般较低,多数土壤为非砾质土。这样的质地状况对土壤物质循环和植物生长均比较有利。由表1还可以看出,同一剖面中上层土壤<0.01mm的颗粒含量大多低于下层土壤,这主要是受地表径流水的淋溶作用影响
7、。表1 土壤质地 地点与土层深剖面号 群落类度型 (cm)1. 0-20 白公塘 黄樟-20-40马尾松 40-60 群落 60-8080-100 100-120 2 0-20 茅坑 枫香-20-40油桐- 40-60杉木群 60-80 落 80-100100-120 3 0-20 渔潭电 站后山 20-40罗浮柿 40-60 -杉木 60-80 群落 80-1004 0-20 渔潭电 站东 20-40粉单竹 40-60 -杉木 60-80 群落 80-100100-120 5 0-20 水稻田 20-40 样号 1-1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
8、-5 2-6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石砾含量 g.kg-1 95.6 229.0 59.8 0.0 10.8 173.1 65.1 85.6 167.8 88.6 71.3 3.5 133.5 308.1 213.5 138.5 153.0 61.7 45.2 114.1 48.3 149.1 122.5 0.0 1.0 <0.01mm 土粒含量g.kg-1368.03 323.37 216.41 238.11 190.65 197.05 359.48 404.81 418.77 467.17 457.25
9、 484.41 607.57 601.33 642.81 634.81 677.03 354.59 388.89 364.64 409.24 404.32 363.06 421.42 442.22 土壤质地 非砾质中壤土 少砾质中壤土 非砾质轻壤土 非砾质轻壤土 非砾质砂壤土 少砾质砂壤土 非砾质中壤土 非砾质中壤土 少砾质中壤土 非砾质重壤土 非砾质重壤土 非砾质重壤土 少砾质轻粘土 中砾质轻粘土 少砾质轻粘土 少砾质轻粘土 少砾质轻粘土 非砾质中壤土 非砾质中壤土 少砾质中壤土 非砾质中壤土 少砾质中壤土 少砾质中壤土 非砾质中壤土 非砾质中壤土 23.2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密
10、切相关,同时影响土壤温度、通气状况和养分转化速率。土壤中的水分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亦大不相同。土壤自然含水量受地形、天气状况、植被覆盖、孔隙状况、结构、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变异很大。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自然含水量在163.99461.07g.kg-1之间,平均为300.35 g.kg-1(表2)。毛管持水量是指土壤毛管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了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各种水分形态。其值大小反映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与土壤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密切相关。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毛管持水量在208.89613.53g.kg之间,平均为386.04 g.kg。从毛管持水量来看,保护区
11、内土壤的持水能力较强。2.2.3 土壤容重及孔隙性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的松紧状况,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状指标。其值主要与土壤质地、结构、团聚状况、土粒排列状况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容重在0.651.61g.cm之间,平均值为1.11g.cm,土壤容重总体上较小,表明土壤比较疏松,有利于水分下渗和保存。另外,表层土壤容重一般低于下层土壤(表2)。表2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自然含水量g.kg-1 257.62 254.87 165.69 166.69 163.99 284.58 253.33 254.63 251.67 281.89 461.07 322.34 364.86 346
12、.41 344.31 387.66 392.84 344.84 378.68 329.03 163.99 461.07 300.35 16.25毛管持水量g.kg-1 362.49 345.79 249.98 208.89 226.78 365.82 382.11 351.87 320.68 371.28 603.35 613.53 425.87 401.60 384.05 452.36 473.51 383.99 410.07 386.77 208.89 613.53 386.04 20.36吸湿水- 1g.kg 18.35 14.37 11.80 10.84 7.40 9.30 19.18
13、 20.73 20.94 21.21 19.33 21.07 26.22 24.70 20.38 21.71 22.15 18.82 18.46 16.67 18.70 16.58 14.35 18.74 17.99 15.33 7.40 26.22 17.90 0.90土壤容重g.cm-3 1.04 1.21 1.37 1.61 1.42 0.94 1.07 1.16 1.15 1.07 0.65 0.89 0.89 0.92 1.07 1.06 1.03 1.27 1.24 1.19 0.65 1.61 1.11 0.04总孔隙度% 60.71 54.37 48.38 39.12 46.3
14、0 64.58 59.55 56.31 56.51 59.47 75.30 66.46 66.53 65.45 59.76 59.86 61.26 52.02 53.05 54.91 39.12 75.30 57.99 1.62非毛毛管孔管孔隙度% 隙度%37.77 22.94 41.82 12.55 34.27 14.12 33.68 5.45 32.43 13.86 34.29 30.29 40.96 18.59 40.67 15.64 36.95 19.56 39.79 19.68 39.49 35.81 54.48 11.98 37.76 28.77 36.78 28.66 40.96
15、 18.80 48.17 11.68 48.54 12.72 48.79 3.22 50.94 2.11 46.21 8.70 32.43 2.11 54.48 35.81 41.24 16.76 1.26 1.83通气孔隙度% 33.89 23.55 25.72 12.25 22.96 37.89 32.39 26.84 27.51 29.18 45.11 37.83 34.17 33.71 23.05 18.63 20.92 8.17 5.96 15.60 5.96 45.11 25.77 2.06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 1.65 3.33 2.43 6.18 2.34 1.13 2.20
16、2.60 1.89 2.02 1.10 4.55 1.31 1.28 2.18 4.12 3.82 15.15 24.14 5.31 1.10 24.14 4.44 1.12- 3- 3- 1-1no.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min max mean se土壤孔隙是土壤水分和空气的存在场所,也是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空间。自然土壤中孔隙容积所占比例愈大,水分和空气的容量就愈大。土壤孔隙包括毛管孔隙和非
17、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主要用于通气,毛管孔隙则可以蓄水。一般对于植物来说,孔隙度在50左右或稍大而其中通气孔隙度占20-40%之间为好。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总孔隙度在39.1275.30%之间,平均为57.99%,毛管孔隙度在32.4354.48%之间,平均为41.24%,通气孔隙度在5.9645.11%之间,平均为25.77%。总体来说,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的总孔隙度较大,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比例比较合理,土壤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并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2.2.4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土壤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对营养元素的分解释放、植物的养分吸收、土壤肥力、微生物活动、土源病虫害的
18、发生及植物的分布与生长有重要影响。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水提ph值在3.924.93之间,平均为4.34,kcl提ph值在2.953.53之间,平均为3.21(见表3),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h2o)与ph(kc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表4)。总体上看,土壤酸性程度由表层土壤往下表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见图1中a,b),主要原因是枯落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使表层土壤酸性增强,另外由于该地区丰富的水热条件,土壤矿物质分解彻底,上层土壤的盐基遭受强烈淋洗,从而造成表层土壤酸性更强。土壤缓冲性是土壤缓和土壤酸碱反应的能力。测定时分别用ph值为2.13和8.26的溶液浸提土壤
19、,然后测定土壤溶液ph值。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ph(h2o)与用酸性浸提液测得的ph之间的差值在0.701.80之间,而ph(h2o)与用碱性浸提液测得的ph差值在0.010.66之间,表明保护区内土壤对酸性物质的缓冲能力较差,而对碱性物质的缓冲能力较强。2.2.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森林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森林凋落物,此外还有枯死根系、森林动物和土壤小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仅占土壤重量的110左右,但它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对水、肥、气、热等肥力因子影响很大,成为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万绿
20、湖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1730.86g.kg-1之间,平均值为13.01g. kg-1(表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与土壤ph值(包括水提和kcl提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5和-0.51(表4),进一步显示了土壤有机质对土壤酸度的影响。在土壤剖面中,由表层往下,有机质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且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远高于下层(图1中c)。 2.2.6 土壤氮素土壤中的氮主要来源于生物,有机质是自然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凋落物的分解可使土壤n素含量明显增加。氮素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土壤含氮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对磷和其它元素的吸收
21、。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全氮含量在0.0900.999 g.kg-1之间,平均值为0.544 g.kg-1(表3)。上层土壤含量明显高于下层(见图1中d)。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2(表4),这与以往许多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3,4。此外,全氮与土壤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碱解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中的氮素。其数量大小可以反映近期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的含量。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8.314149.061 mg.kg-1之间,平均值为72.659 mg.kg-1。碱解氮与全氮、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22、0.58和0.78,这与以往许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剖面中亦表现为上层含量比下层高,呈现明显的梯度(见图1中e)。表3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含量no.4,5。碱解氮在ph ph 缓冲性* 有机全氮碱解氮全p 速效磷全k 速效k(h2o) (kcl)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min max mean seg.kg mg.kg g.kg mg.kg g.kg mg.kg 质(2.13) (8.26) -
23、1g.kg4.16 3.01 3.16 4.19 18.38 0.873 45.181 0.367 1.122 16.558 39.226 4.19 2.98 3.12 4.23 9.35 0.378 55.225 0.314 0.291 15.819 25.842 4.57 3.35 2.93 4.70 3.51 0.090 28.561 0.367 0.145 12.384 15.882 4.93 3.48 3.18 4.97 1.17 0.213 38.724 0.388 0.193 12.701 14.949 4.76 3.53 2.96 4.82 10.76 0.253 22.3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调查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