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防范措施.doc
《园林病虫害防治防范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病虫害防治防范措施.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林病虫害防治防范措施 第三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观念,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五大技术措施的特点,了解五大防治技术措施的一般实施办法。第一节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植物检疫与其他防治技术具有明显不同。首先,植物检疫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违规。其次,植物检疫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而主要考虑全局长远利益。第三,植物检疫防治策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的
2、种群控制,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进入或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将其彻底消灭。所以,植物检疫是一项最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是园林植物保护的一项主要手段。园林植物检疫对保证园林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搞好园林植物害虫综合治理的前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引种或调苗日益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害虫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给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搞好植物检疫工作对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蔓延、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保障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植物检疫依据进出境的性质,可分为国家间货物流动的对外检疫(口岸
3、检疫)和对国内地区间实施的对内检疫。对外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国外的危险性病虫传入,以及按交往国的要求控制国内发生的病虫向外传播,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物品进行检疫。对内检疫的任务在于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等检疫机构,会同交通运输、邮电、供销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调运的物品进行检验和处理。虽然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疫情的处理。1确定检疫对象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79)的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一个受威胁国
4、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然有分布但分布不广,对该国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根据这个定义,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一般原则如下:必须是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主要植物的病虫害;必须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价值,而防治又是比较困难的病虫害;必须是容易随同植物材料、种子、苗木和所附泥土以及包装材料等传播的病虫害。我国农业部于1995年发布了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一),林业部于1996年发布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二),其中许多病虫与园林植物有关。2划分疫区和非疫区(保护区)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病虫害危害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而保
5、护区则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检疫性病虫害,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疫区和保护区主要根据调查和信息资料,依据危险性病虫的分布和适生区进行划分,并经官方认定,由政府宣布。对疫区应严加控制,禁止检疫对象传出,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消灭。对非疫区要严防检疫对象的传入,充分做好预防工作。3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植物检疫检验一般包括产地检验、关卡检验和隔离场圃检验等。产地检验是指在调运植物产品的生产基地实施的检验。对于关卡检验较难检测的检疫对象常采用此法。产地检验一般是在危险性病虫高发流行期前往生产基地,实地调查应检危险性病虫及其危害情况,考查其发生历史和防治状况,通过综合分析做出决定。对于田间现场检
6、测未发现检疫对象的即可签发产地检疫证书;对于发现检疫对象的则必须经过有效的处理后,方可签发产地检疫证书;对于难以进行处理的,则应停止调运并控制使用。关卡检验是指货物进出境或过境时对调运或携带物品实施的检验,包括货物进出国境和国内地区间货物调运时的检验。关卡检验的实施通常包括现场直接检测和取样后的实验室检测。隔离场圃检验是指对有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苗实施的检验。对可能有危险性病虫的种苗,按审批机关确认的地点和措施进行隔离试种,一年生植物必须隔离试种一个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至少两年以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检疫,证明确实不带有危险性病虫的,方可分散种植。4疫情处理疫情处理所采用的措
7、施依情况而定。一般在产地隔离场圃发现有检疫性病虫,常由官方划定疫区,实施隔离和根除扑灭等控制措施。关卡检验发现检疫性病虫时,则通常采用退回或销毁货物、除害处理和异地转运等检疫措施。除害处理是植物检疫处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处理、温热处理、微波或射线处理等物理方法和药物熏蒸、浸泡或喷洒处理等化学方法。所采用的处理措施必须能彻底消灭危险性病虫和完全阻止危险性病虫的传播和扩展,且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等。 第二节 园林技术防治 园林技术防治是利用园林栽培技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即创造有利于园林植物和花卉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危害的条件,促使园林植物生长健壮,增强其抵抗病虫害危
8、害的能力,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园林技术防治的优点是:防治措施结合在园林栽培过程中完成,不需要另外增加劳动力,因此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其缺点是:见效慢,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暴发性发生的病虫害。园林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有: 一、选用无病虫种苗及繁殖材料 在选用种苗时,尽量选用无虫害、生长健壮的种苗,以减少病虫害危害。如果选用的种苗中带有某些病虫,要用药剂预先进行处理,如桂花上的矢尖蚧,可以在种植前,先将有虫苗木浸入氧化乐果或甲胺磷500倍稀释液中510分钟,然后再种。当前世界上已经培育出多种抗病虫新品种,如菊花、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抗菊花叶线虫病的菊花品
9、种等。 二、苗圃地的选择及处理 一般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腐殖质多的地段作为苗圃地。在栽植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曝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病虫害。消毒剂一般可用50倍的甲醛稀释液,均匀洒布在土壤内,再用塑料薄膜覆盖,约2周后取走覆盖物,将土壤翻动耙松后进行播种或移植。用硫酸亚铁消毒,可在播种或扦插前以23硫酸亚铁水溶液浇盆土或床土,可有效抑制幼苗猝倒病的发生。 三、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 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在圃地内考虑合理轮作、合理密植以及合理配置花木等原则。从而避免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增强苗木的抗病虫性能。有些花木种植过密,易引起某些病虫害的大发生,在花木的配置方面,除考虑观
10、赏水平及经济效益外,还应避免种植病虫的中间寄主植物(桥梁寄主)。露根栽植落叶树时,栽前必须适度修剪,根部不能暴露时间过长;栽植常绿树时,须带土球,土球不能散,不能晾晒时间过长,栽植深浅适度,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四、合理配施肥料 (一)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如猪粪、鸡粪、人粪尿等,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无机肥如各种化肥,其优点是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会产生不良影响,故两者以兼施为宜。 (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施:氮、磷、钾是化肥中的三种主要元素,植物对其需要最多,称为大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钙、镁、铁、锰、锌等,则称为微量元素。在施肥时,强调大量元
11、素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在大量元素中,强调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造成花木的徒长,降低其抗病虫性。微量元素施用时也应均衡,如在花木生长期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则可造成花、叶等器官的畸形、变色,降低观赏价值。 (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施用有机肥时,强调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原因是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往往带有大量的虫卵,容易引起地下害虫的暴发危害。 五、合理浇水 花木在灌溉中,浇水的方法、浇水量及时间等,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喷灌和“滋”水等方式往往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沟灌、滴灌或沿盆钵边缘浇水。浇水要适量,水分过大往往引起植物根部缺氧窒息,轻者植物生长不良,重则引起根部腐烂,尤其是
12、肉质根等器官。浇水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以便及时降低叶片表面的湿度。 六、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 许多花卉是以球茎、鳞茎等器官越冬,为了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存,要在晴天收获;在挖掘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口;挖出后剔除有病的器官,并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方可入窖。贮窖必须预先清扫消毒,通风晾晒;入窖后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窖温一般控制在5左右,湿度控制在70以下。球茎等器官最好单个装入尼龙网袋内悬挂在窖顶贮藏。 七、加强园林管理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例如,防治危害悬铃木的日本龟蜡蚧,可及时的剪除虫枝,以有效地抑制该虫的危害;及时清除被害植株及树枝等,以减少病虫的来源。公园、苗圃的枯枝落叶、
13、杂草,都是害虫的潜伏场所,清除病枝虫枝,清扫落叶,及时除草,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病虫。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透气,降低湿度,以减少花卉灰霉病等的发生发展。第三节 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简单的工具以及物理因素(如光、温度、热能、放射能等)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的措施简单实用,容易操作,见效快,可以作危害虫大发生时的一种应急措施。特别对于一些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害虫或发生范围小时,往往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一、人工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性、假死性的害虫。例如,用竹竿打树枝振落金龟子,组织人工摘除袋蛾的越冬虫囊,摘除卵块,发动群众于清晨到苗圃捕捉地老虎以及利用简
14、单器具钩杀天牛幼虫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诱杀法 是指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诱虫器械或诱物诱杀害虫,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常见的诱杀方法有: (一)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人为设置灯光来诱杀防治害虫。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光源主要是黑光灯,此外,还有高压电网灭虫灯。黑光灯是一种能辐射出360nm紫外线的低气压汞气灯,而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330400nm的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的趋性,因而诱虫效果很好。利用黑光灯诱虫,除能消灭大量虫源外,还可以用于开展预测预报和科学实验,进行害虫种类、分布和虫口密度的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安置黑光灯时应以安全、经济、简便为原则。黑
15、光灯诱虫时间一般在59月份,灯要设置在空旷处,选择闷热、无风、无雨、无月光的夜晚开灯,诱集效果最好,一般以晚上910时诱虫最好。由于设灯时,易造成灯下或灯的附近虫口密度增加,因此,应注意及时消灭灯光周围的害虫。除黑光灯诱虫外,还可以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用黄色光板诱杀蚜虫及美洲斑潜蝇成虫等。 (二)毒饵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嗜好的食物中(糖醋、麦麸等)掺人适当的毒剂,制成各种毒饵诱杀害虫。例如,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麦麸、谷糠等作饵料,掺人适量敌百虫或其他药剂制成毒饵来诱杀。所用配方一般是饵料100份、毒剂12份、水适量。另外诱杀地老虎、梨小食心虫成虫时,通常以糖、酒、醋作饵料,以
16、敌百虫作毒剂来诱杀。所用配方是糖6份、酒1份、醋23份、水10份,再加适量敌百虫。 (三)饵木诱杀 许多蛀干害虫如天牛、小蠹虫、象虫、吉丁虫等喜欢在新伐倒不久的倒木上产卵繁殖。因此,在成虫发生期间,在适当地点设置一些木段,供害虫大量产卵,待新一代幼虫完全孵化后,及时进行剥皮处理,以消灭其中害虫。例如,在山东泰安岱庙内,每年用此方法诱杀双条杉天牛,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四)植物诱杀 或称作物诱杀,即利用害虫对某种植物有特殊嗜好的习性,经种植后诱集捕杀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苗圃周围种植蓖麻,使金龟子误食后麻醉,可以集中捕杀。 (五)潜所诱杀 利用某些害虫的越冬潜伏或白天隐蔽的习性,人工设置类似环
17、境诱杀害虫。注意诱集后一定要及时消灭。例如,有些害虫喜欢选择树皮缝、翘皮下等处越冬,可于害虫越冬前在树干上绑草把,引诱害虫前来越冬,将其集中消灭。三、阻隔法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病虫害的侵害途径,称为阻隔法。 (一)涂环法 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可在树干上涂毒环或涂胶环,从而杀死或阻隔幼虫。多用于树体的胸高处,一般涂23个环。 (二)挖障碍沟 对于无迁飞能力只能靠爬行的害虫,为阻止其危害和转移,可在未受害植株周围挖沟;对于一些根部病害,也可以在受害植株周围挖沟,阻隔病原菌的蔓延,以达到防治病虫害传播蔓延的目的。 (三)设障碍物 主要防治无迁飞能力的害虫。如枣尺蠖的雌成虫无翅,交尾产卵时只能爬到树
18、上,可在上树前在树干基部设置障碍物阻止其上树产卵。 (四)覆盖薄膜 覆盖薄膜能增产同时也能达到防病的目的。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因为薄膜对病原物的传播起了机械阻隔作用,覆膜后土壤温度、湿度提高,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减少了侵染来源。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大幅减少。四、其他杀虫法利用热水浸种、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都可以杀死在种子、果实、木材中的病虫。第四节 生物防治 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生物防治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法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的组成成分,而且能直接消
19、灭大量的病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药性,对害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且防治成本低,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但是,生物防治的效果有时比较缓慢,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害虫的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和利用天敌、引进天敌以及进行人工繁殖与释放天敌控制害虫发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生物农药、生化农药以及抗生素类农药等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人们把生物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也纳入到害虫生物防治工作之中。一、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天敌昆虫主要有两大类型:
20、 捕食性天敌昆虫 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自然界中抑制害虫的作用和效果十分明显。例如,松干蚧花蝽(Elatophilus nipponenses)对抑制松干蚧的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紫额巴食蚜蝇(Bacch pulchriforn Austen)对抑制在南方各省区危害很重的白兰台湾蚜(Formosa phismicheliae T)有一定的作用。据初步观察,每头食蚜蝇每天能捕食蚜虫107头。 寄生性天敌昆虫 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可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及蛹内或体上。凡被寄生的卵、幼虫或蛹,均不能完成发育而死亡。有些寄生性昆虫在自然界的寄生率较高,对害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园林植物害
21、虫,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天敌昆虫的保护 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种类繁多,是各种害虫种群数量重要的控制因素,因此,要善于保护利用。在方法实施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慎用农药 在防治工作中,要选择对害虫选择性强的农药品种,尽量少用广谱性的剧毒农药和残效期长的农药。选择适当的施药时期和方法或根据害虫发生的轻重,重点施药,缩小施药面积,尽量减少对天敌昆虫的伤害。 2、保护越冬天敌 天敌昆虫常常由于冬天恶劣的环境条件而大量减少,因此采取措施使其安全越冬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大红瓢虫、螳螂等的利用,都是在解决了安全过冬的问题后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3、改善昆虫天敌的营养条件 一些寄生蜂、寄
22、生蝇,在羽化后常需补充营养而取食花蜜,因而在种植园林植物时要注意考虑天敌昆虫蜜源植物的配置。有些地方如天敌食料缺乏时(如缺乏寄主卵),要注意补充田间寄主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天敌昆虫的繁衍。(二)天敌昆虫的繁殖和释放 在害虫发生前期,自然界的天敌昆虫数量少、对害虫的控制力很低时,可以在室内繁殖天敌昆虫,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特别在害虫发生之初,大量释放于林间,可取得较显著的防治效果。我国不少地方建立了生物防治站,繁殖天敌昆虫,适时释放到林间消灭害虫。我国以虫治虫的工作也着重于此方面,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rmura)的广泛应用,就是显著的例子。 天敌
23、能否大量繁殖,决定于下列几个方面:首先,要有合适的、稳定的寄主来源或者能够提供天敌昆虫的人工或半人工的饲料食物,并且成本较低,容易管理;第二,天敌昆虫及其寄主,都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满足释放的需要;第三,在连续的大量繁殖过程中,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寄主的能力、对环境的抗逆性、遗传特性等)不会有重大的改变。(三)天敌昆虫的引进 我国引进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已有80多年的历史。据资料记载,全世界成功的约有250多例,其中防治蚧虫成功的例子最多,成功率占78。在引进的天敌昆虫中,寄生性昆虫比捕食性昆虫成功的多。目前,我国已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朝鲜、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瑞典等十多个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 病虫害 防治 防范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