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课件.ppt
《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桂林市人民医院干部病房周 波,内容简介,Swan-Ganz导管的历史Swan-Ganz导管结构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Swan-Ganz导管监测的目的及指征Swan-Ganz导管操作过程Swan-Ganz导管压力波识别及分析波形故障的分析与处理,Swan-Ganz导管的历史,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由来,帆 的启示,Swan-Ganz导管的历史,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在同事的协助下将1根导尿管经左肘前静脉送入自己的右心房,并多次尝试,通过注入浓碘化钠溶液拍摄了右心造影片。他也因此受到谴责并被医院解雇。1953年Seldinger创立了经
2、皮血管穿刺技术。1956年,Forssmann与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和迪肯森威廉理查兹一起因“发明心脏导管术和发现循环系统的病态变化”而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0年,Swan H.J.C.和Ganz W.推出了无需透视、顶端带有球囊、可随血流漂浮进入右心和肺动脉的Swan-Ganz导管。,心导管术的创始人 Werner Forssmann,“他对心脏导管和用加强对比度的物质来显示心脏的方法的历史性发现和他以自身实验显示了这些技术对人体的无害开创了心脏介入治疗的新纪元”。,拍摄了医学史上第一张足以震惊世界的心脏介入X光片,通过自身试验完成了医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医学实验,1956年他与安
3、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和迪肯森威廉理查兹一起因“发明心脏导管术和发现循环系统的病态变化”而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完成了医学史上第一例心脏导管术。,人类第一张心脏介入X光片,1970年Swan-Ganz导管在爱德华实验室诞生,Dr. Jeremy Swan and Dr. William Ganz,Swan-Ganz导管的发明者,改良的Seldinger穿刺技术,Swan-Ganz导管结构,Swan-Ganz导管,Swan-Ganz导管,漂浮导管结构示意图,S_G-19,气囊连接口,CVP近端,热敏电阻,气囊,远端,PAP,CVP,热敏电阻连接口,近端连接口,远端连接口,漂浮导管结构示意图,
4、Swan-Ganz导管端口位置及功能,Vigilance II (最新机型)连续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 监 测 系 统,Vigilance 专用导管,肺动脉末梢端 换能的末梢腔- 有独特的肺动脉波形,热敏电阻离末梢4cm位于肺动脉的主体内,热敏导丝离末梢14-25cm位于右房与右室之间在漂入时避免接触心内膜表面不应放入肺动脉内,近端注射端离末梢26cm位于右房内换能的进端注射腔 - 有独特的右房波,球囊膨胀的量合适的膨胀的量应为1.25-1.5cc,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漂浮导管其实是在血流漂浮和压力指导下送入目标位置,Swan-
5、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Swan-Ganz导管测定:肺动脉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PAWP) (LVEDP),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Swan-Ganz导管监测的目的及指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诊断: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状态心功能容量状态氧代谢状态对治疗的反应治疗:指导临床治疗维持液体平衡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指导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预后:可辅助评价患者的预后,Swan-Ganz导管的适应证,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监测严重创伤休克,Swan-Ganz导管的禁忌证,导管径路严重解剖畸形严重出血倾向心血管的
6、附壁血栓严重的缺氧法洛氏四联征,Swan-Ganz导管操作过程,术前准备,仪器导管:Swan-Ganz 7F导管袖套鞘管:8F测压装置心排血量测定物品穿刺物品其它物品,漂浮导管操作所需仪器设备,仪器:具有有创压力监测功能和心排血量测定功能的监测仪。导管:Swan-Ganz 7F 结构:端孔: 用于测量肺动脉压或PAWP 30cm侧孔:当导管尖端位于肺动脉时,此孔恰位 于右心房。该腔用于注入冷指示剂以 测CO。若连接压力换能器可测右房压。 气囊:7F充气1.5ml。5F充气0.8ml 热敏电阻:位于尖端孔后2-3cm处。 5腔者有另一30cm侧孔 光学纤维热稀释肺导管:可持续监测Svo2。导管袖
7、套,漂浮导管准备,气囊检查。使用肝素盐水或NS充满导管。使心导管远端与持续冲洗器、换能器相联通。,测压装置的准备,加压输液袋:使压力袋压力达300mmHg袋装0.9%NS500ml内加入肝素0.4-0.6ml。冲洗管换能器换能器盖压力延长管三通开关若干,测压准备,连接好后启动快速冲洗器,以彻底清洗管道驱除换能器帽内所有气体,可转动换能器或轻叩换能器帽。零位校准,心排血量测定物品,注射液温度探头热敏电阻连线冰盒注射用冷溶液0.9%NS或5%GS注射器,穿刺物品,18号穿刺针8F钢丝、扩张管、鞘管尖刀、弯止血钳缝针、缝线、持针器若作切开法。尚需眼科剪,镊子等,静切器械,其它物品,消毒敷料:治疗巾、
8、中单、大单、纱布、手术衣、手套。其它器械:巾钳、弯盘、小碗、大托盘、剪刀。生理盐水、局麻药、肝素、抢救药品。最好有X线透视设备,除颤器。,Swan-Ganz导管植入过程,Swan-Ganz导管的操作过程简述,选择血管入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局部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局麻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穿刺血管、置入鞘管Swan-Ganz导管球囊测试、肝素盐水冲洗送入Swan-Ganz导管,调零,监测压力根据压力波形将Swan-Ganz导管送至肺动脉分支测肺毛压、固定、无菌贴膜覆盖,皮肤消毒,Swan-Ganz导管的操作过程,操作方法-血管穿刺技术,局部消毒、铺巾、局麻切开法:一般取肘
9、部静脉,大隐静脉,方法同一般静脉切开法,因操作复杂,切口大,易感染,要结扎一根静脉,故目前已少用。穿刺法:方法简便,几乎无切口,可送部位多,不损坏血管。,操作方法-血管穿刺技术-颈内静脉,颈内静脉 优点:成功率高,走行直,导管易于沿自 然弯曲进入右室、肺动脉。易于长 期保留。 缺点:病人需完全平卧,头低位,心衰病人难 以承受。 并发症:气栓、静脉炎、气胸、误穿颈动脉。,颈部静脉血管位置示意图,操作方法-血管穿刺技术-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 优点:走行易于沿自然弯曲进入右室、肺动脉。 易于长期保留。 缺点:成功率稍低,穿刺技术要求高,病人需 完全平卧。 并发症:较多,有血肿,气栓、静脉炎、气
10、胸、 误穿锁骨下动脉等。,前斜角肌,动静脉紧邻,静脉在前,中间有前斜角肌,前臂静脉解剖结构变异较大:前臂及腋静脉血管较细到达肺动脉路径较曲折,常需要导丝配合,右心导管检查-穿刺部位,右心导管检查-穿刺部位,经左前臂静脉漂浮导管检查,操作方法,穿刺成功后沿穿刺针送入钢丝拔出穿刺针在穿刺点用尖刀开一小口,用弯钳扩张皮下组织。沿钢丝进入扩张管和鞘管。若为带侧臂鞘管,可拔出扩张管和钢丝处理侧臂。,操作方法-进管方法1-盲目送管法:,进管方法盲目送管法:将导管黄色末端与测压装置相联,边看压力边进管。 进入右房时,导管深度(一般成人) 颈静脉15-20cm 锁骨下静脉10-15cm,导管置入原则,从右颈内
11、静脉穿刺部位导管插入 20cm右心房(RA) 3035cm右心室(RV) 4045cm肺动脉(PA) 50cm楔嵌部位(PCWP)记录从皮肤到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的标准距离,可以帮助识别波形,避免因导管打襻和打结引起的并发症。,导管体表标记,标识带表示的长度: 成人导管儿科导管 薄带: 10cm薄带: 5cm 厚带: 50cm厚带: 25cm 右心房(球囊充气) PCWP插入距离 颈内静脉20cm 50cm 锁骨下静脉 15cm 45cm 股静脉30cm 60cm 右前臂静脉40cm 70cm,操作方法,进管方法盲目送管法: 确信进入右房后,将气囊充气,继续送管。出现右室压力图形时,要严密观
12、察心电图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当导管到达右室后再推进大约15cm仍未出现肺动脉压力图形,应缓慢退出导管至右心房,然后重新推进。在气囊保持充气情况下,出现PAWP图形时,说明气囊已嵌顿了某一中等大小肺动脉。故导管不应继续推进。将气囊放气,压力图形变为 PAP。理想位置应是打入全部1.5ml气体后获得满意PAWP图形。,操作方法-进管方法2- X线引导法:,进管方法X线引导法: 可不连接测压装置,一直将管尖送入左或右肺动脉第一分支。 未打气时,导管随心搏跳动,气囊充气后导管向前进,并且因嵌入肺动脉而不再跳动。 连接测压装置,按前述方法核实压力情况。,Swan-Ganz导管的操作过程,术后胸部X-线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漂浮 导管 血流 动力学 监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