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要点课件.ppt
《第5章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要点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纤通信 原理与应用,第5章 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第5章 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 5.1 光纤通信系统新技术简述 5.2 波分复用(WDM)技术 5.3 光中继器,5.1 光纤通信系统新技术简述,从20世纪90年代起,光纤通信进入了一个发展十分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阶段。本章简要介绍多信道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微波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相干光通信系统、光纤孤子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1多信道复用光纤通信技术,(1)光波分复用(OWDM)技术 在光域内进行波长分割复用,使不同的信道占用不同的波长,在单根光纤、多个波长上完成多信道复用,而光信号的中继放大则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来实现。该技术已经
2、实用化。 (2)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 在光域内进行时间分割复用,使不同的信道占用不同的时隙,在单根光纤、单个波长上完成多信道复用。由于要在光域内对信号进行选路、识别、同步等处理,故需要全光逻辑和存储器件,而这些器件目前尚不成熟,所以OTDM还在研究之中。,(3)光码分复用(OCDM)技术 在光域内进行码型分割复用,用不同的码型代表不同的信道,在单根光纤、单个波长上完成多信道复用。目前,该技术尚在研究之中。 2微波副载波复用(SCM)技术 在发送端用基带电信号对微波信号进行幅度、频率或相位调制,形成已调信号副载波,再将多路已调信号副载波合起来共同对一个光源进行强度调制,然后经单根光纤传输;
3、在接收端经光/电转换后用可调微波本振信号混频进行检测。目前,SCM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已经商品化。,3. 相干光通信技术 在发送端用基带电信号对光载波进行幅度、频率或相位调制,形成已调信号光波,经单根光纤传输后,在接收端使用本振相干光与已调信号光波混频进行相干检测。相干光通信对光源的谱线纯度和光频率的稳定性要求非常苛刻,其完全实用化仍有相当大的距离。,4. 光纤孤子通信技术 大功率光脉冲输入光纤时,可以产生非线性效应导致光脉冲压縮。通过适当选择有关参数,并采用光纤放大器来补偿光纤损耗,可使非线性压縮与光纤色散展宽相互抵消,从而使光纤中传输的光脉冲宽度始终保持不变,这种光脉冲称为光孤子。利用光孤子作
4、为载波,适合超长距离、超高速的光纤通信。 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多个光纤孤子实验系统,也进行了现场试验。但从技术成熟性来看,光纤孤子通信还远未达到实用水平。,5.2 波分复用(WDM)技术,5.2.1 基本概念 1基本问题(1)目前常用光纤的低损耗区宽度 目前单根光纤的低损耗区宽度约为200 nm。 单个工作波长(1.31 m或1.55 m) 占用光纤低损耗区的波长范围最多只有2.5。所以,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没有充分利用光纤低损耗区的带宽资源。(2)采用波分复用(WDM)方式提高光纤带宽利用率 波分复用方式是让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别携带各自的用户信息,同时在一根光纤内传输。如果光载波间隔为几个纳米
5、,则一根光纤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个波长的光载波信道。,2几种波分复用的区别 (1)密集波分复用(DWDM),DWDM是指频率间隔为100 GHz (相应波长间隔约为0.80 nm),信道数为8,16, 32, 40等的复用;也可以是频率间隔为200 GHz (相应波长间隔约为1.60 nm),信道数为8,16等的复用。 (2)粗波分复用(CWDM) CWDM是指波长间隔为20 nm (相应频率间隔约为2.50 THz),信道数为4, 8或16的复用。(3)宽带波分复用(BWDM) BWDM是指不在同一个低损耗窗口内、具有较宽波长间隔的两个波长的复用。(4)光频分复用(OFDM) OFDM是指155
6、0 nm低损耗窗口内更多波长光信号的复用,其频率间隔为110 GHz,相应波长间隔约为0.0080.08 nm。,5.2.2 波分复用系统的组成,1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波分复用系统与普通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一样,也是包括光纤、光发送器、光中继器、光接收器、信道监控和网络管理系统等。然而,从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特性、技术含量、研制难度来看,波分复用系统要比普通光纤通信系统复杂得多。 波分复用系统分为单向波分复用系统和双向波分复用系统两种类型。,(1)单向波分复用系统,发送端有N个光发送器和1个合波器,接收端有N个光接收器和1个分波器,收发两端共用1根光纤。N个光发送器发送N个不同波长的光波
7、,这些光波通过合波器后合并起来,耦合进单根光纤进行传输。合并光波传送到接收端后,分波器将这N个不同波长的光波分开,分别送给与这些波长相对应的接收器,将光波载荷的信息提取出来。利用两套相同的单向波分复用系统才可以进行双工通信,这需要使用两根光纤,故称为双纤单向WDM传输系统。目前,实际的WDM系统主要采用双纤单向传输方式。(2)双向波分复用系统 通信两端各有N个光发送器、N个光接收器和1个合波/分波器,通信两端共用1根光纤。2N个光发送器发送2N个不同波长的光波,分别与对端光接收器的接收波长一致。合波/分波器可以同时完成光波的合并或分开。1根光纤能够同时传输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光波,可以进行双工通
8、信,故称为单纤双向WDM传输系统 。,2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特点,(1)充分利用光纤的低损耗带宽资源,使单根光纤的传输容量增大几倍至几十倍以上,进一步显示了光纤通信的巨大优势。 (2)各个载波信道彼此独立,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传输不同特性的信号,各种信号的合路与分路能够方便地进行,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3)初步解决了中继全光化问题,为全光通信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4)节省了光纤和光电型中继器,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方便了已建成系统的扩容。,3波分复用系统的主要特性指标,(1)信道中心波长:指每个信道内分配给光源的波长。(2)信道带宽与信道平坦带宽:信道带宽是指每个信道内分配给光源
9、的波长范围;信道平坦带宽是指幅度传输特性曲线波动范围不超过1 dB的带宽大小,用来表示带宽的平直程度。信道平坦带宽越大,越能容纳光源波长的微小变化。(3)信道间隔:是指相邻信道的波长间隔。通常信道间隔大于信道带宽。,(4)信道隔离度:指由一个信道耦合到另一个信道中的信号大小,隔离度越大,则耦合信号越小。所以,隔离度大一些为好。隔离度的倒数称为串扰,信道内的散射或反射都可以产生串扰。信道隔离度定义为,(5)插入损耗: 指由于WDM器件的引入而产生的传输功率损耗,包括WDM器件自身固有损耗,以及WDM器件与光纤的连接损耗。插入损耗越小越好。插入损耗定义为,(6)温度稳定性: 指温度每变化1时的波长
10、漂移大小。要求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波长漂移应当小于信道带宽,远小于信道间隔。(7)偏振稳定性: 指插入损耗对光波偏振状态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大,则输出光功率越不稳定。4波分复用器件的类型 包括复用器(即合波器)和解复用器(即分波器),它们是多信道光波合并与分开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光学器件。复用/解复用器主要分为光纤耦合型、角度色散型、干涉型等几种类型。,5.2.3 光纤耦合型波分复用器件 1熔锥式光纤耦合器,将并排放置的两根或多根光纤的一定长度部位扭绞在一起,将扭绞处逐渐烧成熔融状态,同时慢慢拉伸光纤,使扭绞部位形成耦合区。在耦合区内各个光纤的包层变薄,纤芯彼此靠近。根据靠近程度的不同,可以形
11、成光场之间的强、弱耦合。以致在一根光纤内传输的光波,很容易跑到另一根光纤内传输和输出;或者也容易分散跑到几根光纤内传输和输出 。 2研磨式光纤耦合器 将两根光纤一定长度部位的包层一侧研磨抛光,将两根光纤并排放置使研磨抛光部位面对面紧贴在一起,在它们之间涂有一层折射率匹配液,形成耦合区,在该区域能够产生光场之间的耦合。根据包层研磨变薄程度的不同,也可以产生光场之间的强、弱耦合。 3波导型光纤耦合器 (即光波导耦合器),实用中,常将多个22端口光纤耦合器适当串并联起来,构成比较复杂的多端口光纤耦合器,称为星形耦合器,(a) 四个22耦合器构成一个44耦合器,(b) 12个22耦合器构 成一个88耦
12、合器,5.2.4 角度色散型波分复用器件,1光栅:在玻璃衬底上沉积环氧树脂、在其上制造光栅线而构成。光栅是利用多缝衍射原理,使得不同波长的同级主极大出现在观测屏的不同位置上来实现分光。其优点是波长选择性好、信道间隔小、复用信道数多,缺点是插入损耗较大、对光信号的偏振性较敏感。 2棱镜:利用折射率随波长而变化的性质,使得不同波长的光线出现在不同位置上来实现分光。 光栅和棱镜都是利用角度色散来分光, 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制成波分复用器件。,图5-5 光栅型波分复用器原理图,除上述普通光栅做成的波分复用器以外,还有一种阵列波导光栅(AWG)型波分复用器。AWG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信道间隔更窄,适用于多
13、信道的大型网络节点。AWG是一种平面光路(Planar Light-wave Circuit, PLC)器件,是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5.2.5 干涉型波分复用器件,1介质膜滤波式波分复用器 由多层介质薄膜构成,其中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交替叠合。,多层介质膜波分复用器的优点是带宽顶部平坦,波长响应尖锐,温度稳定性好,插入损耗低,对光信号的偏振性不敏感,在实际系统中应用较广泛。 2马赫-曾德尔(Mach-Zehnder)干涉式波分复用器 马赫-曾德尔干涉式波分复用器是利用M-Z干涉仪两个不同长度的光路,提供相移随波长的依赖关系,使得分别从干涉仪两个输入端口射入的两波长光线,能够从一个输出端口射
14、出(即合波);或者使得从干涉仪一个输入端口射入的两波长光线,能够分别从两个输出端口射出(即分波)。,5.2.6 波分复用系统对光纤的新要求 1制约波分复用系统的主要因素,(1)偏振模色散(PMD) 由于实际单模光纤的几何形状不完善(如横截面不圆、轴心线不居中等)和折射率分布不对称,致使单模光纤中基模的两个正交极化分量在光纤中传播速度不一致,产生传播时延差,引起光脉冲展宽的现象,称为偏振模色散。PMD具有随机变化的特性,难于用传统固定的色散补偿方法来消除它。在10 Gb/s及更高速率的波分复用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偏振模色散平均时延差为,(2)高阶色散 光纤色散与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波分复 用光 通信 系统 要点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