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电化学腐蚀教材课件.ppt
《第七章电化学腐蚀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电化学腐蚀教材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电化学腐蚀原理Fundamentals of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1 电化学腐蚀概述2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3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4 常见局部腐蚀5 金属腐蚀防护6 腐蚀与防护研究方法,参考教材,腐蚀电化学原理 (第三版),曹楚南编著, 2008年03月,化学工业出版社,金属的腐蚀的过程是金属和周围介质作用转变成金属化合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和介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考察实际发生的腐蚀过程发现,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条件不同,将分别按以下两种不同的历程进行:,1、化学腐蚀: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碰撞、化合而形成腐蚀产物。即氧化还原在反应粒子相碰撞的瞬间直接于
2、相碰撞的反应点上完成。例如金属锌在高温的含氧气氛中的腐蚀。,2、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着两个同时进行却又相对独立的过程。例如金属锌在含氧的中性水溶液中的腐蚀。 金属放出自由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反应称为阳极反应。金属发生阳极反应的表面部位称为阳极区。 接受电子的反应称为阴极反应。发生阴极反应的表面部位称为阴极区。 反应产物Zn(OH)2不是由氧分子与锌原子直接碰撞结合形成的,而是通过了下列步骤:,阳极反应通式:,阴极反应通式:,1 电化学腐蚀概述,1、电化学腐蚀含义: 金属表面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使金属离子化,或生成氧化物、氢氧化物,导致材料变质与变化。 研究电化学腐蚀的意
3、义: 普遍发生,形式多样,危害较大。,2. 电化学腐蚀按照腐蚀电池类型分类,腐蚀电池类型多,不同形态的腐蚀电池,可形成不同的腐蚀形式,决定于材料/环境的特征, 主要有:a. 宏观腐蚀电池 (阴、阳极区可分辨, 稳定) (1) 异金属电偶电池; (2) 浓差电池; (3) 温差电池;,b. 微观电池(阴、阳极不可分辨,不稳定) (1) 化学组分不均一性;夹杂物 (2) 金属组织结构不均一性;相组织差异 (3) 金属物理状态不均一性;机械损伤 (4) 表面膜不完整性;,c. 亚微观(10100A) - 金属表面结构的显微不均匀性, 阴、阳极无序,统计分布,交替变化 (1) 成分差异 (2) 晶体取
4、向差异 (3) 晶界,异种夹杂物 (4) 晶格不完整,结晶点阵中位错 (5) 界面溶液涨落 (6) 亚微观电化学不均匀 (7) 应力作用形成位错定向移动 (8) 交变力场作用 - 腐蚀疲劳等。,电极反应: 2H+2eH2 Zn-2eZn+2,实质上是一个短路原电池,电流不对外作功,电子自耗于腐蚀电池内阴极还原反应中。,电偶腐蚀,腐蚀原电池的特点:, 阴、阳极区肉眼可分或不可分,或交替发生; 体系不稳定 稳定, 腐蚀过程是自发反应; 只要介质中存在氧化剂,能获得电子使金属氧化,腐蚀就可发生; 腐蚀的二次产物对腐蚀影响很大; 电化学腐蚀离不开金属/电解质界面电迁移,电子由低电位金属或地区传荷到电位
5、高的金属或地区,再转移给氧化剂; 腐蚀电池包括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和电路四部分,缺一不可; 阴极、阳极反应相对独立,但又必须耦合,形成腐蚀电池; ia=ic ,无净电荷积累; 腐蚀电池不对外作功,只导致金属腐蚀破坏的短路原电池。,盐水滴试验,饱和NaCl(空气)酚酞试剂铁氰化钾试剂,腐蚀电池由四部分构成:阳极,阴极,外回路,电解液; 阳极过程: MeMen+ne 阴极过程: D+neDne 电流流动: 溶液中离子迁移, 在回路上电子运动,腐蚀的次生过程,例如:在中性的3%NaCl 溶液中: 阴极反应 O2+2H2O+4e4OH- 阳极反应 Fe-2e Fe2+ Fe2+2OH-Fe(OH)2
6、 4Fe(OH)2+O2+2H2O4Fe(OH)3铁锈分子式: FeOOH、Fe2O3H2O、xFeOyFe2O3 2H2O,常见一些阴极反应,O2+4H+4e2H2O O2+2H2O+4e4OH- 2H+2eH2 Men+eMe(n-1)+ Me+eMe 电极上可能同时发生多个电极反应,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的任务:,1研究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腐蚀破坏的本质机理和规律性 (1) 现代腐蚀电化学理论 (2) 新体系(新材料/新环境)的腐蚀行为 (3) 局部腐蚀 (4) 高温腐蚀 (5) 表面涂覆条件下的腐蚀 (6) 研究方法,2研究如何有效控制材料腐蚀破坏 (1) 高耐蚀材料研制 非晶,多相,无机
7、,高聚物 (2) 选材,工艺和设计 (3) 电化学保护 (4) 添加剂 (5) 涂覆与衬里 (6) 环境处理,Corrosion ScienceBritish Corrosion JournalCorro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ti-CorrosionElectrochimica ActaCorrosion Materials Performance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Oxidation of Metals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Journal of Materials S
8、cienceCorrosion Abstracts日本防蚀技术材料与环境防钴管理等,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与防护石油化工设备材料保护(武汉)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化工新材料化工腐蚀与防护防护包装化工机械化工防腐蚀咨询服务物理化学金属学报材料科学进展电化学防腐蚀,英:腐蚀科学学会、金属学会、腐蚀工艺学会、电化学会;美: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电化学会、材料学会、日本:防蚀协会、防锈技术协会等;欧洲:欧洲腐蚀联盟。,2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基础,一、双电层电极电位本质二、腐蚀倾向性的判断( G, E)三、pH电位图四、腐蚀 影响因素,(1)在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后,金属表面的正离子由于极性水分子的作用
9、,将发生水化。当水化过程和解脱水化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就在金属溶液界面上形成了如图双电层结构。很多负电性的金属(如Zn,Mg,Cd,Fe等)浸入水中或酸、碱、盐的溶液中,就会形成这种类型的双电层。,一. 双电层-电极电位的本质,1、双电层的本质,腐蚀总是发生在相间界面,重要概念电极电位,即电极各相间电位差之和。双电层普遍存在是相间电位差本质原因。,(2)在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后,如果水化能不足以克服金属的点阵键能,则金属表面可能从溶液中吸收一部分水化了的金属阳离子(解脱水化作用),结果使金属表面带正电。而与金属表面相接触的液层,由于阴离子的过剩而带负电。这样也可以建立起一个如图所示的双电层结构
10、,不过其带电情况恰好与图(a)所示相反。很多正电性的金属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常会形成这种类型的双电层,如铜浸在含铜盐的溶液中,汞浸在含汞盐的溶液中,铂在金、银或铂盐溶液中。,(3)对于某些正电性金属(如铂)或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浸人电解液中,当它们既不能被水化而进入溶液,也没有金属离子解脱水化沉积到表面,这时将会出现另外一种双电层。其符号与(b)所示的双电层结构一样,此时,正电性的导体表面上能吸附一层氧分子,氧化性的氧分子在电极上夺取电子并和水作用生成氢氧离子: O2+2H2O+4e=4OH-这种电极称为氧电极,类似地还有氢电极,这类电极常统称为气体电极。气体电极的特点是,作为电极的导体本
11、身不参加反应,仅起电子的导通和反应的载体作用。,2、双电层结构模型,(1)Helmholtz模型(1879),“平板电容器”模型或“紧密双电层”模型。,电极表面上和溶液中的剩余电荷都紧密地排列在界面两侧,形成类似平板电容器的界面双电层结构(金属电极/高浓度溶液时)。,紧密层,(2)Gouy-Chapman模型(扩散层模型)(1910-1913),扩散层,无紧密层,溶液中的离子在静电作用和热运动作用下,按势能场中粒子的分配规律(Boltzmann分布律)分布在邻近界面的液层中,即形成“分散层”。分散层中的电势与距离呈曲线关系。,(3)Stern模型(1924),Gouy-Chapman-Ster
12、n(GCS)模型,溶液中离子受到电极表面的库仑静电力和热运动双重作用,库仑力试图使离子整齐的排列在电极表面附近,而热运动则力图使其均匀的分布在溶液中,这两种作用互相抗衡的结果是:部分电荷在靠近电极表面处形成紧密层,另一部分电荷分布在离电极表面稍远处形成扩散层。,23,固液界面的双电层,金属在自然和人为环境中发生腐蚀的原因,可以由电化学热力学来解释。热力学只研究反应的可能性,任何化学反应中如果释放能量,即自由能降低,这种反应就可能自发进行。金属腐蚀就是一种自发进行的金属由单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如铁变为铁锈,同时释放能量。金属与大气中的水和氧发生如下典型反应: M(金属)+H2O + O2 M(O
13、H)2 M(金属)+ O2 MO,1.自由能,二. 热力学概念-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在大气中腐蚀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可以看出,除金和铂以外,表中所列金属的腐蚀反应都伴随自由能降低,也就是说,大多数金属在大气中都会自发腐蚀。,金属在大气中腐蚀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二. 热力学概念-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自由能降低值越大,表明金属腐蚀的自发倾向越大,但热力学只是涉及反应的倾向,与反应速度无关。 如表中所示,铝、镁、铬在大气中的腐蚀倾向比铁大,但实际上铁的腐蚀速度比铝、镁、铬快得多。这是因为腐蚀开始不久,在铝、镁、铬的表面上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够阻碍反应进行,而铁的腐蚀产物铁锈
14、,因其质地疏松容易脱落,故腐蚀能以较大速度持续进行。,二. 热力学概念-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大多数金属与水接触时具有离子化倾向。金属离子离开基体的同时,在金属表面留下相应数量的电子,离开基体的金属离子越多,留在表面的电子也越多,由于正负电荷之间吸引力的存在,使得金属离子化趋于困难,最终达成如下平衡:M ne Mn+,2.平衡电位和标准电位,不同的金属在不同溶液中的离子化倾向不同。当达到平衡时,金属在溶液中建立起平衡电极电位。若以标准氢电极为阳极,并视其电位为零,则电极电位的大小和自由能一样,可以表示腐蚀的自发倾向,二者具有以下关系:G0nE0F G0电极反应的自由能变化;E0原电池的电动势或金
15、属电极的平衡电位;n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F法拉第常数(F96 500Cmol-1)。由此得出,原电池电动势越大,反应的自由能降低就越大,即反应的倾向性也越大。,二. 热力学概念-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下表列出了一些重要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由于金属电位随溶液中金属离子活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用25下金属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为标准溶液,此时不同金属的平衡电位为其标准电极电位。,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 25下金属离子活度为1时,金属的平衡电位为其标准电极电位。,二. 热力学概念-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二. 热力学概念-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对于实际腐蚀环境,上表中的数据不能直接引用。 因为实际环境
16、中不但浓度、温度与标准状态不同,而且金属材料也非单纯,因此电位也常偏离标准值。另外金属表面通常附有氧化物,会使电位变正。有时在金属表面上存在局部电池,测得的电位将不再是平衡电位,而是混合电位或称腐蚀电位。 自然电位实际情况下,金属材料在溶液中的电位称为自然电位; 稳定电位当该电位经久不变时,称为稳定电位。 腐蚀电位腐蚀性介质中金属材料的整体电位称为腐蚀电位。 均匀的全面腐蚀具有整体一致的自然电位;局部腐蚀中,若阴、阳两极明显分开且介质的电阻较大时,不同部位的电位并不相同,采用微区测量可以得到材料表面的电位分布。 因而腐蚀电位具有动力学上的表观平均性质,故往往随时间而改变。,二. 热力学概念-金
17、属腐蚀倾向的判断,因为上表中的标准电极电位是纯金属在其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中测得的电位值。平衡电位随离子浓度、温度和金属材料本身纯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于M-neMn+式的电极反应,其间关系可以用能斯特方程表示: 式中:EM金属的平衡电位(V); 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V); R气体常数(R=8.314 JK-1mol-1); T溶液的热力学温度(K); n金属离子的氧化数,即离子价数; F法拉第常数(F=96 500 Cmol-1); 金属活度; 金属离子的活度。,3.腐蚀原电池电动势,二. 热力学概念-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由于固态纯金属的活度等于1,因此上式简化为: 由上式可以看出,25时对于一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电化学 腐蚀 教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