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分析报告.doc
《银行风险管理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风险管理分析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银行风险治理报告一、 近年来风险治理采取的措施21、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及组织架构22、改善审计监督模式,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53、完善风险治理工具方法,开发先进的风险治理信息系统5二、风险治理体系81、本行风险治理体系的要紧架构82、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103、监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114、高级治理层及其下属委员会11(1) 行长11(2) 治理层下设专门委员会115、其他13(1) 总行风险治理板块13(2) 审计部15(3) 监察室及保卫部16(4) 业务条线风险治理16(5) 分行风险治理架构16三、要紧风险治理181、信贷风险治理18(1) 信贷政策及指引19(2) 贷款审批及监控程序2
2、02、市场风险治理32(1) 利率风险治理34(2) 汇率风险治理343、流淌性风险治理354、操作风险治理36(1)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和监控37(2) 依托数据大集中工程,提高操作风险治理水平37(3) 本行的流程银行建设,强化了本行对操作风险的治理385、合规风险治理39四、进一步完善风险治理的措施411、推进风险治理转型,进一步深化全面风险治理412、查找有效载体,进一步贯彻落实先进风险文化413、大力推广内部评级法,进一步强化信用风险治理414、进一步落实、推进、完善和提高市场风险治理425、明确治理思路,切实有效推进操作风险治理426、进一步强化对会计领域的操作风险治
3、理427、更新理念,转变思路,改进和创新资产保全工作428、加快系统建设,提升科技对风险治理的支撑作用439、推进流程银行建设4310、重视和进一步加强风险治理人员的队伍建设43本行风险治理的目标是以有效的内部操纵持续改善本行的风险治理系统,逐步实施全面风险治理,确保全行在合理的风险水平下安全、稳健经营。一、 近年来风险治理采取的措施1、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及组织架构风险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风险治理的基础。本行一直坚持进行适当的改革,以不断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从而达到有效地操纵全行风险的目的。 2004 年,本行进行了以风险操纵为核心的财务重组、架构再造、引资等
4、一系列的改革,其特点为“实现全面风险治理,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2004 年,本行成立了董事会和治理层两个层面的风险治理委员会,作为本行风险治理决策机构,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决策和治理。 2005 年,本行设立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华西五家区域授信审批中心,建立垂直、独立、专业化的授信评审体系,以统一授信准入,强化总行集中操纵力,贴近区域和地点经济特点细化授信投向指导,推进业务进展。 2005 年,本行完成风险治理板块整合,形成全行风险监控、授信治理和法律合规条线,不良资产较多的分行单设资产保全部,放款中心归口风险
5、监控部门治理。 2005 年,本行推行风险经理制度,在全行信贷业务领域建立起高素养的风险经理队伍。推行双线风险监控和报告机制,将个金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纳入整体风险治理体系。 2005 年,本行推行业务单元型市场风险治理模式,风险监控部和预算财务部履行综合风险治理职能,各业务单元履行具体风险治理职能,建立国际、资金业务的双线监控和报告机制,设定了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在内的市场风险限额治理体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运用公允价值评估、敏感性分析、情景模拟、压力测试等手段,定期对本行投资和资金交易中的市场风险状况进行评估。2007 年初,本行单独
6、设置资产负债治理部,并内设市场风险治理部,接手全行市场风险的综合治理职能,对全行市场风险实施集中统一的监控治理。 2005 年,本行推行省分行紧密型一体化治理模式,在该模式下,省分行从体制机制、工具技术、治理标准、风险处置、队伍建设方面统一规划布局全省的一体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治理,全行风险治理的集中度大大提高。 2005 年,总行和省直分行单独设置预算财务部和会计结算部。2007 年,总行单独设置资产负债治理部,完成了财务治理板块的整合。总行会计结算部下设会计风险监督治理部,省直分行会计结算部分设账务中心、参数分中心、风险监督中心。总行资产负
7、债治理部下设综合业务部、市场风险部、中间业务治理部、票据治理部和定价治理部。 2006 年,本行成立总行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全行所有账户数据、客户信息和治理信息。 2006 年,总行进行了零售业务的组织架构调整,撤销私人金融部,新成立个人金融规划部、个人金融销售服务部、个人金融产品治理部和个人金融风险治理部。 2007 年,本行将个人金融风险治理部更名为零售信贷治理部,并在零售信贷治理部内下设个贷风险计量部、个贷授信部、个贷产品部和个贷风险部,要紧由个贷风险计量部和个贷风险部负责个人金融业务相关风险治理。2、改善审计监督模式,加强内部审
8、计的独立性 1997 年,本行启动审计体制改革,成立稽核监督委员会,所有分支行均单设稽核机构。 2002年,总行对各分支行稽核机构负责人实行委派制。 2004年,本行启动省辖行审计机构改革试点。 2005年以来,本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领先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利用汇丰银行TSA技术援助项目,以风险为导向配置审计资源、实行持续审计监督、改善审计监督流程。 2005年,本行完成地区审计部设立工作,在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分不设立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六家地区审计部。⣶
9、98; 2006年1月,撤销省辖行审计部机构建制,建立起“总行审计部地区审计部省直分行审计部”的审计体系框架。本行不断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建立审计整改台账、进行后续审计、加强日常的整改追踪,重视对严峻违规违纪责任人的处理工作。3、完善风险治理工具方法,开发先进的风险治理信息系统本行一直致力于引入和完善各项风险治理工具,着力加强精细化风险治理,开发先进风险治理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风险治理信息系统平台,不断强化科技对风险治理的支撑作用,以持续提高风险治理能力,构建长效的风险治理机制。 2004年以来,本行引进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绩效治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风险
10、限额治理、内部评级制度等风险治理工具和手段。 2004 年以来,本行推行“一行一策”、“一项一策”的精细化风险治理方法,从信贷授权、授信指导、信贷审批,到资产质量监控、不良资产清收、法律合规治理,不再搞“一刀切”。本行建立了分行资产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分行风险治理,构建精细化风险治理的基础。 2004 年以来,全行统一的信贷风险治理手册编写完成,成为指导全行信用风险治理的系统化、动态化的治理工具;积极推进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提高信用风险评估水平。 2004 年以来,实施风险过滤、监察名单、迁徙分析、风险提示为主的一系列风险监
11、控工具,差不多实现了对信用资产的逐笔、动态、分类风险预报和分析;领先采纳现金流贴现模型,对全部减值贷款实施逐笔拨备。 2004 年以来,采取垂直治理、专业管控、提早介入的资产保全方式,使处置效率大大提高;形成集约化经营不良资产的理念,重在提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全国实施集中拍卖抵债资产;建立健全风险资产应急处置机制,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突发风险。 2004 年至2006 年,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各项任务,核心账务系统对公对私部分,集中式信贷治理系统、集中式国际业务系统、基金代销系统、外汇宝系统及个人信贷治理系统在全行各分支行成功上线,实现了全行数
12、据的安全集中治理,形成了全行一体化的新一代业务处理及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为全行风险治理系统化进展奠定了基础。 2005 年9 月,客户综合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全行公司客户和集团客户信息的共享以及业务分析、营销流程治理等功能。 2005 年11 月底,现代化数据中心交付使用,于2006 年初实现系统平稳切换,投入运行。并实现了数据中心与总行办公大楼间的同城异地实时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能够保障数据中心设备出现故障后系统及时切换到总行备份中心,形成了适应业务变化、进展的信息系统基础技术平台。 2006 年,内部评级法的系统开发工作取得时
13、期性成果,并在部分分行上线试运行;同年7 月,业务标准手册系统在全行上线试运行,形成全行标准化、体系化、电子化的文件集中治理与操纵平台;同年9 月,“票据凭证印鉴防伪系统”通过试点验收,为大集中核心账务系统与票据凭证印鉴防伪系统的联动操纵制造了条件;同年11 月底,全行资产风险治理系统在全行上线试运行,其目标是实现对全行各类资产风险治理的日常操作系统化。4、加强职员履行、遵守本行政策与程序的问责制近年来,随着风险治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成为本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3年,本行制定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认定和追究方法,规定对可疑和损失类信贷资产,必须进行责任认
14、定和追究,次级类信贷资产凡移交风险部门治理的,也应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 2005年,本行对责任认定方法进行了修订,提出了风险定责的理念,即凡授信业务风险评级降为次级类及以下的,必须进行责任认定,且认定对象涵盖整个授信流程的各个环节(授信调查、授信审查、授信审批、放款中心、授后治理、资产保全等)和相关当事人。由此本行的责任认定从损失认定完全转变为风险认定,鼓舞主动报告风险,化解风险。 2005年以来,本行还制定了会计治理人员风险防范工作职责、会计人员违规操作责任追究方法,并相继出台了授信工作尽职调查和信贷问责、公司业务资产损失核销治理方法、个人贷款业务资产
15、损失核销治理方法、加强对经济案件案发责任人责任追究方法等各类内控尽责治理制度,明确界定各类风险治理责任人、相应责任及需进行责任认定及追究的若干行为。上述风险治理措施已使本行实现了前、中、后台的风险治理职能分离,提升了本行的风险治理能力。本行相信上述措施的实施改善了本行的整体风险治理环境,并促进了本行资产质量的改善。二、风险治理体系1、本行风险治理体系的要紧架构本行风险治理体系的要紧架构图如下: 采纳国际惯例。2001年,本行作为世界银行指定的唯一受益人在信贷流程方面引进并承办了由世行治理、亚欧基金出资的“加强交通银行信贷流程技术援助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本行的风险治理系统。&
16、#1048698; 界定风险治理责任。本行已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治理层及相关部门在风险治理方面的职责。此外,从本行的高级治理层到分行的治理人员乃至相应的职员,均依照其各自的职位及职责范围在风险操纵方面承担不同的责任。本行也将个人的表现评价及薪酬与本行的资产质量挂钩,以鼓舞全面遵守风险治理指引及程序。 明确划分前台、中台及后台。中台的风险操纵职能独立于前台业务活动以及后台风险治理和内部操纵的监控与评估职能。 全面的风险治理覆盖。本行的风险治理系统的设计是为了覆盖本行所有业务的风险,同时覆盖了各种类型的风险,例如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淌性风险及操作风险
17、。 矩阵式风险报告结构。在本行目前的风险治理结构内,分行的副行长负责治理各自分行的风险及资产质量,并直接向有关分行行长及负责本行风险治理的副行长报告。2、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本行董事会是负责本行风险治理及审批风险治理战略和政策的最终机构。通过其下属的风险治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对本行的风险治理及内部操纵系统进行监督并评估本行的总体风险。董事会风险治理委员会要紧负责监督本行的风险治理、评估本行风险,以及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完善本行的风险治理和内部操纵战略和政策。同时,本行依照相关法规在董事会风险治理委员会下设立了关联交易操纵委员会,直接向该风险治理委员会报告。本行的关联交易
18、操纵委员会负责审查单笔交易金额占本行资本净额百分之一以上,以及交易余额占本行资本净额百分之五以上的重大关联交易,并提交董事会审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管本行的内部审计系统及事实上施、审查本行的财务报告及对本行内部操纵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此外,本行的董事会还检查本行的合规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本行是否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要求。3、监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本行的监事会履行检查本行财务,监督本行董事和高级治理层履行本行职务的行为等职权,其下属的监督委员会依照监事会授权承担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4、高级治理层及其下属委员会(1) 行长本行行长负责有关风险治理及内部操纵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定及执行风险治理策略和
19、政策,并直接向本行董事会及其风险治理委员会汇报风险治理事宜。本行行长亦委任本行其中一名副行长协助有关风险治理事宜。(2) 治理层下设专门委员会本行已成立四个专门委员会,包括风险治理委员会、资产负债治理委员会、信贷政策委员会及贷款审查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协助本行高级治理层制定和完善本行的风险治理策略、信贷政策和指引,以及在本行各职能部门执行风险治理的政策和指引。这些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由本行的高级治理人员担任。本行也聘请具有丰富相关经验的人士担任这些委员会的成员。在该四个委员会中,本行的风险治理委员会及资产负债委员会直接向行长报告,其它两个委员会则向指定的副行长直接报告。本行风险治理委员会要紧依照董
20、事会制定的风险治理战略,确定本行的整体风险策略、风险操纵目标、风险治理政策、程序和措施,对本行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对重大风险事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治理违规事项的处理意见,听取内部操纵委员会和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有关重大事项的报告,以及确定全行风险治理的其他事宜。风险治理委员会下设内部操纵委员会及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内部操纵委员会负责研究及批准全行加强内部操纵的年度目标、中长期规划以及方针政策,对全行的内操纵度进行评估和监督,对造成内部操纵重大失效、重大经济案件和严峻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以持续改善本行的内部操纵,把经营风险减至最低,确保本行各项业务的安全经营、稳健进展。风
21、险资产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本行风险资产保全和处置业务,以及向有权审批人提供审查意见。本行资产负债治理委员会检查本行业务营运、制定有关本行风险治理的业务目标、检查本行内部规定的实施及制定上述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本行信贷政策委员会依照董事会、高管层制定的业务进展打算和风险治理战略目标,研究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信贷业务运行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和审议信贷政策、治理制度和营销策略,为高管层提供工作建议。本行贷款审查委员会是对“正常类公司授信客户”进行授信审查的机构。通过集体审议,向本行有权审批人提供审查意见。各省直分行及辖属分支行均设立贷款审查委员会。5、其他(1) 总行风险治理板块作为本行组织架
22、构重组的一部分,本行总行层面的风险治理板块包括授信治理部、风险监控部、资产保全部、零售信贷治理部及法律合规部,其中授信治理部下设授信审批中心,以改善本行的风险治理与内部操纵系统。风险治理板块连同本行的审计部、监察室和保卫部,共同负责本行的风险治理与内部操纵程序。授信治理部本行总行授信治理部负责制订本行有关授信治理的政策和制度,指导和检查区域审批中心及各分行授信治理部门的工作。总行授信治理部内设总行授信审批中心,总行授信审批中心和华北、华东、华西、华南、华中五家区域授信审批中心负责权限范围内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审批,并做好集团授信业务进展和风险防控工作。风险监控部本行总行风险监控部负责制定本行风险
23、监控方面的治理制度和实施方法,并承担风险监控条线辅导、检查和评价工作,同时实现对各类业务性资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统一、持续的监测、检查和评估。资产保全部本行总行资产保全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行有关资产保全业务的政策和制度,对各分行资产保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组织全行进行问题类资产的保全和处置。零售信贷治理部本行零售信贷治理部负责调查、研究和制定个贷业务产品治理、授信治理、风险治理和风险计量的政策和制度;组织、指导、检查全行个贷条线产品治理、授信治理、风险治理和风险计量工作;督导全行完成个贷业务风险操纵指标;研究开发和治理个贷授信工具和内部评级系统等风险计量工具;预警、
24、监控、识不、化解个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法律合规部本行总行的法律合规部负责制定本行法律合规治理工作制度,对分支行的法律合规工作进行指导、治理、检查监督和评价,对本行适应各项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情况进行持续的合规评估。本行现正建立内部合规治理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合规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此外,本行总部的相关部门和各家分行必须每年最少一次提交合规报告给法律合规部。资产负债治理部本行的资产负债治理部负责全行的市场风险治理,包括拟定市场风险治理政策和程序,识不、计量、监测和评估市场风险,检查和指导相关业务部门的市场风险治理情况。(2) 审计部本行审计系统实行“总行审计部地区审计部省直分行审计部”三级架构,实
25、行垂直、统一的条线一体化运作,由总行审计部对全条线的业务进行统一治理。本行审计部负责监督和评估本行的内部操纵及对本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审计。审计部向高级治理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监督委员会报告。审计部决定对本行经营和内部操纵进行检查和评估的频率和范围、对任何业务部门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重大风险或内部操纵问题进行独立的检查或评估,特不是检查与评估以下各项: 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遵守本行内部政策或指引及这些政策或指引的有效性; 本行风险治理(包括授信治理)及会计系统的有效性; 本行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风险 管理 分析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