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科技成果部分.doc
《第一部分科技成果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科技成果部分.doc(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科技成果部分一、获奖成果(一)国家级奖 橡胶晚熟无性系PRl07初产期刺激割胶制度研究完成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八一总场西联农场 主要人员:许闻献罗世巧符衍裘叶万林校现周等工作起止时间:1991年1994年 鉴定时间及方式:1994年12月23日 会议鉴定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橡胶无性系PRl07刺激割胶制度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成果水平、推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橡胶无性系PRl07是海南和云南垦区的四大当家品系之一。其产胶能力为晚熟,干胶含量较高,产胶潜力较大。但该品系初产期产量较低,因此,有必
2、要通过刺激措施,采用低频、高效采胶,以提高早期产量和提高割胶效率。本技术采用两种新割制:(s4十s4)d3+ET和S2d/3+ET,刺激浓度为0.51.0。根据鉴定委员会意见,本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本项目经开发试验,投入与产出比为1:17.9。每亩纯利99.8元,每株纯利3610元,而且还省工30,省皮2530,胶工月收入比对照高l3倍。仅海南省就有30多万亩PRl07(初产期),若全面推广,每年可获利2994万元,省胶工5100个。橡胶热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研究完成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园艺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热带农牧研究所香料饮料研究所
3、椰子研究所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部主要人员:郑学勤胡东琼林 雄张少若肖倩莼黎耀平陈振佳许树培等工作起止时间:1991年1月1995年12月鉴定时间及方式:1995年12月25日会议鉴定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1997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橡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成果水平、推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研究改进了橡胶种质模拟寒害鉴定和白粉病鉴定方法,利用国际发展的生物技术RAPD,率先找到与抗白粉病相关的DNA连锁标记,经克隆测序、可应用分子方法检测抗病种质。测定了咖啡品质新项目绿原酸、测定出中粒种咖啡种
4、质含绿原酸高。筛选出优异种质318份次,特别是鉴定出开割高产的橡胶种质;能耐最低温 - 2辐射寒害处理的橡胶种质;抗白粉病力强于对照RRIC52的橡胶种质;侧脉乳管数多余高产品系RRIM600的橡胶种质,并在国际上同批Amazom橡胶种质中,在我国首先发现黑皮种质。鉴定出的其它热带优异种质有特抗风木薯种质、咖啡锈病免疫的种质、含Vc高的腰果梨种质、半矮生的咖啡小粒种、青熟期便可生食的生食芒、特高产的胡椒种质、无大小年高产油梨、抗风椰子种质等。以上种质有些已直接应用于生产,有些则是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利用的宝贵材料。该研究成果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并达到国内同领域的领先水平,有些项目达到国
5、际先进水平。橡胶树国外优良无性系的引种试验与应用完成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海南省农垦总局 云南省农垦总局 广东省农垦总局工作起止时间:1961年1995年鉴定时间及方式:1997年4月20日 会议鉴定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1998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橡胶树 国外优良无性系 引种试验与应用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成果水平、推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橡胶树国外优良无性系的引种试验与应用”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会同海南、云南、广东三省农垦总局经过35年大协作取得的综合性应用技术成果。该研究成果主要是:(1)全面引进(2
6、08个)当今世界各国最主要的优良无性系,并根据我国不同垦区的生态环境条件,经试验试种后择优推广于生产,大大提高了我国的产胶水平;(2)广泛应用引进的国外优良无性系进行组配杂交,培育成功我国新一代无性系,经逐级试验鉴定,巳晋升到大规模推广级水平,从而使我国自育大规模推广级无性系的产量处于世界主要植胶国的同一水平上;(3)通过利用国外引进的优良亲本杂交育成的,适合于我国不同垦区生态环境条件推广的热研73397、大丰95、海垦2、云研2775等的产量水平已经超过RRIM600。其中热研73397和大丰95在品种的综合性状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文昌217和徐育1412由于抗性、产量双超亲,已成为抗风
7、高产无性系;(4)利用我国垦区气候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从引进的国外无性系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抗寒性的GT1、 IAN873和具有较强抗风性的PR107,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原有引入品种抗性的认识,并迅速使之成为我国相应垦区的主栽品种;(5)以叶片蜜腺形态和大小叶柄“骨架部分”的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的无性系形态鉴定技术,由于方法科学、实用性强巳得到普遍推广并广泛用于品种;(6)在植胶大区和环境类型中区划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环境类型小区与品系对口配置相结合的技术;抗寒、抗风“三合树”的选配以及提高品系抗风性的修枝整形技术;抗风性能预测与抗寒特性的人工冷冻预测技术的研究成功与应用,是我国橡胶抗性品系选育和栽培
8、技术的一大创新,也是对世界植胶业特别是风害地区植胶业的一大贡献。 该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反映在其生产应用的大规模性和增益的显著性上。至1995年底,仅海南、云南、广东三大垦区农垦系统共种植国外橡胶优良无性系达484.8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88.3,19811995年累计增产干胶193.5万吨,增加产值151.65亿元,获利44.8亿元,上缴税金8.49亿元。该研究成果在全面迅速提高我国橡胶产量水平,实现我国橡胶良种化,推广程序规范化以及促进我国橡胶品种的产量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属国内首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粒种咖啡8个无性系的选育完成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
9、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主要人员:张籍香吴坤南龙宇宙陈 平韩礼元卢少芳林民富工作起止时间:1986年01月01日1995年12月31日鉴定时间及方式:1998年02月27日会议鉴定 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1998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中粒种咖啡无性系选育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成果水平、推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整个研究工作在多年优选单株基础上,对成龄实生树用截冠后芽接建立无性系,进行初比、高比,建立了合格的试区。对各无性系的生长、分枝、生物学习性、产量、干总、品质作了详细的研究,收集资料完整,统计分析结论可信。在4个点
10、约1 000亩用截冠换种改造低产咖啡园获得了同样的效果。在多年多次不断选优的基础上,所选出的8个无性系连续测产2年,平均年亩产干豆达135.5236.7公斤,其中150公斤的无性系7个,200公斤的4个,比生产上种植实生树高产45倍,超过计划任务书的各项指标。该项研究在国内开展最早,工作最系统,选出率最高,并建立面积最大的生产试区,在国内处领先水平;选出的无性系与国外几个咖啡生产国选出的品种产量水平相比,在国际上也达先进。而且,本项成果可推广到生产,一是用芽接换种改造低产园;二是用无性系建立新植咖啡园。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完成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海南省农垦总局
11、 云南省农垦总局 广东省农垦总局主要人员:许闻献 魏小弟 张鑫真 陈积贤 陈云集 校现周 吴嘉涟 李传辉 刘远清 罗世巧 林勋祜 瞿意明 彭远明 符衍裘 陈克难 工作起止时间:1973年05月2004年12月鉴定时间及方式:2004年10月21日 会议鉴定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橡胶树 割胶技术 改进及应用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成果水平、推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是农业部下达的多个割胶技术体系改进专题的综合,属于农业科学的作物生理学领域。该项目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会同海南
12、、广东、云南农垦总局共同完成。研究内容包括从实生树和国内低产芽接树到高产芽接树,从中老龄割胶树到幼龄割胶树,从较耐刺激品种到中等耐刺激品种的橡胶树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经过30年跨省区、跨部门联合攻关,创建了“减刀、浅割、增肥、产胶动态分析、全程连续递进刺激割胶、低浓度短周期刺激割胶、复方乙烯利刺激割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割胶技术体系,并在我国广大橡胶树主栽区的实生树、芽接树、幼龄树、老龄树广泛推广,取得成功,获得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仅海南、云南、广东三省的农垦系统就推广应用割胶技术改进体系432.94万亩,推广率达98.0%。30年来累计净增产干胶93.47万吨,新增产值76.0亿元,
13、增收节支92.38亿元,仅2003年一年就节省胶工11.6万人。该项目的创新点在于突破了国外刺激增产的传统技术,在“诱导愈伤反应假设”、产胶与排胶“动态平衡反馈调控”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好了产量、用工和胶树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创造了“管、养、割”相结合的割胶技术新体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部省级奖华南五省区热带作物病虫害名录完成单位:中国热带作物学会植保专业委员会主要人员:张开明罗永明黄文成陈积贤李挺盛罗立安范会雄林寿峰李德威肖永青韦祖桂卢文标郑福树工作起止时间:1992年一1994年鉴定时间及方式:1994年通讯鉴定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
14、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热带作物 病虫害名录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成果水平、推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本名录记述了华南五省区目前种植的各种热带作物上发生的病虫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名录分病害和虫害(含有害动物)两部分。在67种作物上共查出病害823种,其中橡胶树病害91种、椰子树病害12种、油棕病害11种、剑麻病害48种、胡椒病害31种、香草兰病害20种、咖啡病害31种、其它热带果树、南药、甘蔗、热带花卉、热带林木等579种;共查出害虫及有害动物954种,其中橡胶树害虫182种,椰子树害虫33种,油棕害虫30种,咖啡害虫74种,其它作物上的害虫635种。本名录基本反映了除台湾省外我国热
15、带和亚热带作物的病虫概貌,是当今唯一的一份比较完整的热作病虫名录,它对指导我国热区的农业生产和科研,开展对内对外植物检疫、充实热作植保教学内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橡胶炭疽病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完成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海南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 主要人员:冯淑芬张鑫真卢文标王绍春黄深武林国强黄宏积罗荣肖陈兴昌王光福王图英刘秀娟工作起止时间:1972年1月一1995年12月鉴定时间及方式:1995年12月22日 会议鉴定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 1996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橡胶树炭疽病侵染特征流行规律化学防治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
16、成果水平、推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本成果在理论上提出了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重病年的预测预报指标和化学防治指标;在实践上,筛选出几种防效高的农药及不同地区的使用剂型剂量,所提出的有效药剂配方、剂量及使用技术具有独创性,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63万多亩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平均防效746。其中28复方多菌灵胶悬剂,以42毫升亩次,加水5升喷雾,平均防效783,3多菌灵烟剂,以1218克亩次,平均防效743以上。10百菌清油剂10毫升亩次,平均防效91,防治效果好,效益显著。橡胶树割面保护剂的配制及施用效果的研究完成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海南省农垦局海南国营东升场海南国营新中场 主要
17、人员:吴小平何向东林子彬吴丁颜张良海等工作起止时间:1990年1994年鉴定时间及方式:1994年11月12日 会议鉴定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橡胶树 割面 保护剂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成果水平、抬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 本研究项目所配制的割面保护剂是由保持割面干燥的起防寒作用的胶结剂,植物油和增加翌年胶树的叶绿素含量,利于胶树死皮恢复和再生皮生长的营养元素以及防止涤溃疡病的抗病药物等组成。试验表明:保护剂比常用的涂封剂防寒能力强,在极端低温4时基本不受寒害,对翌年开割时的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前十刀产量能提高10
18、左右;促进再生皮生长,比其它涂封剂增长快830;促进死皮恢复,其死皮指数比其它处理少1015,目前已推广使用180吨,增产干胶3600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研究完成单位:华南热带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 主要人员:黎志平兰 峻陈 美江惠群卢 炽王启方徐昌年吴祖坤陈成海林建明工作起止时间:1987年一1991年鉴定时间及方式:1991年11月12日 专家评议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授奖时间及级别: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鲜胶乳环氧化反应环氧化橡胶简要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成果水平、推广应用情况、社会经济效益):利用鲜胶乳与环氧化
19、剂反应制备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具有显著极性,耐油性,气密性,抗湿滑性,与织物的粘合力强,又能保持天然胶的高强力和良好的加工特性,可以代替丁基、丁腈、氯丁、丁吡等胶种,分别用于气密性,耐油粘合剂及玻纤、化纤织物表面浸渍处理主要技术指标,品种:ENR一25、ENR一40、ENR一50,拉伸强度19mPa,300定伸应力17mPa,扯断伸长率650。挥发物含量1,灰分含量l.96),13级病树发病率下降2,而不涂药的对照发病率上升218。在中、老龄停割病树复割部位上施用“保01”,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病灶扩展。同时发现总结出化学防治的重点应放在幼树全面涂施“保01”保护健康树,控制和治疗中、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部分 科技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