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行为疗法发展史课件.ppt
《第1讲行为疗法发展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行为疗法发展史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为疗法发展史,董薇,行为的概念:,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所有反应的总和,包括一切外显的内在的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反应。,从理论到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行为科学第二阶段:早期行为疗法第三阶段:认知行为疗法第四阶段:第三代行为疗法,第一阶段:行为科学,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巴甫洛夫,著名的狗的唾液分泌实验,得出刺激-反应(S-R),亦即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或respondent conditioning)。 理论公式:S-R (stimulate-reaction),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父亲责罚 恐惧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
2、射) 考试之后 被父亲责罚 (中性刺激) (无条件刺激) 考试 恐惧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其他类似情景 恐惧 / 不恐惧 (泛化) (分化) 考试 不再恐惧 (消退),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包括:,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一个原本不能引起某种反射(恐惧)的中性刺激物(考试),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恐惧)的刺激物(被父亲打骂)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考试,成为条件刺激)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恐惧,条件反射形成); 2、泛化:任何一个刺激物(考试)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小测评,面试,回答问题等)初次作用时,也会产
3、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包括:,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回答老师问题)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因不会被打骂,而不再对回答问题感到恐惧),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3、消退:当条件刺激(考试)不再引起条件反应(恐惧,因为父亲不再打骂),继续出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降低,甚至消失。,华生,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之一,行为主义的发起者。主张将心理学变成一门以实验作为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因此,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不看重天性、禀赋的影响。在他看来,人类的行为都是可以通过刺激-反应作用进行解释。 很早即开始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的知 识进行实验(小埃
4、尔伯特惧怕白鼠)。,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是持相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数千年。(1930),华生主要理论观点,1、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不研究不可观察的意识;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客观观察和测量而非内省;3、心理学的目的是在观察、描述现象之后,科学合理地预测和控制行为;4、环境是影响行为的唯一且重要因素,改变环境即可改造人的行为;5、研究动物所得的原理原则,可以用于解释人类行为;,经典条件反
5、射在生活中的应用:,1、根据条件反射建立后人可以对某种刺激迅速直接地反应的原理,开发出流水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2、人或物的符号识别系统: (1)马路上红绿灯亮时,我们会自然地作出反应; (2)某老师发飙前总会冷笑三声,此后只要学生听到三声冷笑,就知道他快要发飙了; (3)康德每天下午三点钟准时出门,邻居只要看见他出门,就知道已经下午三点; (4)星宿老怪给自己编了一堆独一无二的口号、梅超风练习“九阴白骨爪”堆好的“下五中三上一”形的白骨,都让人们在听到口号、看见白骨时反应出是此二人; 在商业领域促进了品牌的识别和建设;3、某些简单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动物训练,,经典条件反射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6、狗辨认“圆”与“椭圆”的实验(巴甫洛夫)及其他研究证明: 伴有强烈情感和情绪的过敏反应,如抑制不住的脾气暴躁、内脏反应等都可以理解为习得的条件反应。 然而,虽然经典条件反射能够解释某些行为,但终究不能解释更多的人类行为。,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E.L.Thorndike): 1、猫的迷箱实验;尝试与错误,偶然成功; 2、提出效果律:一种行为过程的发生次数受该行为结果的影响而改变。效果好,行为趋向于被保持下来;效果不好,行为就趋向于被消除。 这也就是斯金纳等人称之为强化的一种关系。,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 在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反应”(operant response)的概念,即
7、“个体在环境中的自发性反应,即不需要刺激就能自主作出的反应” 。某项行为是否再次出现取决于行为结果对个体的意义。 理论公式:S-O-R( stimulate-object-reaction),斯金纳箱:,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自己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箱上有一个小圆孔,当小窗上有特殊的光出现时,鸽子去啄它就可使一颗食物掉进食盘中。鸽子先是在箱内乱转,胡乱啄这啄那,最后碰巧啄到有光的小窗,自动装置就使食盘中出现一粒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对适宜反应(啄有光的小窗)的奖励(食物)就是强化。,强化建立后,鸽子更倾向于啄
8、窗户而不是其他物体,但当窗户是暗的时候,即使啄它也不会出现食物。于是鸽子学会只在窗户有光时反应(分化); 但如果今后这样的行为也不被强化,它就会停止啄窗户的行为(消退);,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获得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与经典条件反射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里,对刺激(有光的小窗)的反应(啄窗户)会导致一
9、个结果(获得奖励); 而经典条件反射里,对刺激(考试)的反应(恐惧),不会导致其他结果(如不再参加考试)。,斯金纳仍然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持续作用,认为行为不仅可能受环境的刺激出现,行为的出现也会对环境产生新的作用。 积极强化(让好结果持续)与消极强化(让坏结果解除); 正强化(给一个好的强化物,使得期待的行为增加,如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加工资,使得其持续优秀的表现)和负强化(去掉一个坏的刺激,让期待的行为增加)。,完全强化与部分、间接强化,完全强化:持续、稳定的强化; 间接或部分强化:偶尔给予强化,包括三种方式: 1、每出现一定次数的反应就给与强化; 2、每隔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强化; 3、强化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为 疗法 发展史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1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