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科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
《医院中医科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中医科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中医科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脑卒中所致瘫痪,脑瘫,周围神经损伤,颈肩腰腿痛,各种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尿潴留,聋哑,痣症,月经不调,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功能失调等。禁忌症晕针,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症,孕妇下腹部,虚脱无脉等。三、准备工作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镶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四、操作方法(一)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
2、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脸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月俞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月俞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月俞穴,如腹部的穴位。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胸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脸穴进针。如印堂穴。(二)进针角度和深度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月俞穴。(2)斜刺:是针身与皮
3、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月俞穴。(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腌穴,如头部。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腌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腌穴,宜深刺。3 .行针基本手法(1)提插法:当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医科 毫针 技术 操作 规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