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与集群产业经济学课件.ppt
《产业布局与集群产业经济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布局与集群产业经济学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第十一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本章主要内容,1,产业布局基本理论,2,3,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集群,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一、产业布局的基本内涵,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产业布局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济布局。产业布局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二、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产业布局区位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圈层理论)其中心思想是农业经营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料件,还必须把运输因素考虑进去。,杜能分析“孤立国”内,如何分布农业才能从
2、一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他认为,利润是农产品价格(P)、农业生产成本(C)和农产品运往市场(T)的函数,即P(C+T)。他用此公式计算出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分界线,并将孤立国划分成6个围绕城市中心呈向心环带的农业圈层,每一圈都有特定的农作制度,这即是“杜能圈”解(见图111)。,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副题为关于谷物价格、土地肥力和征税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德国经济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著于1826年(出版年)。1842年再版时定为第一卷。1850年又发表了孤立国第二卷,副题为论合乎自然的工资及其与利率和地租的关系。现被视为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
3、开篇之作。,图111 杜能圈模式图,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农业圈层是:(1)自由农作圈(提供鲜菜、牛奶等);(2)林业圈(提供薪炭);(3)轮作农业圈(主要提供谷物,谷物与饲料作物轮作);(4)谷草轮作圈(提供谷物为主、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是圈层中面积最大的一个);(5)三圃式轮作圈(提供畜产品为主,1/3土地种燕麦,1/3种稞麦,1/3土地休闲);(6)畜牧圈(大量土地牧放或种植牧草)。,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
4、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三个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力区位法则、集聚法则,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是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他第一个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是现代工业区位的奠基人。他在德国的影响实际上不仅仅在区位论方面的贡献,更多的是作为社会学家和政治家所赢得的。,(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
5、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1贸易边界区位理论费特费特认为,任何工业企业或贸易中心,其竞争力都取决于销售量,取决于消费者数量与市场区域的大小。但最根本的是,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这两种费用的高低与市场区域大小呈反比。费特假定有A、B两个生产地,利用等费线方法,可以得出两产地贸易范围(见图113)。,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图113 费特的贸易区边界,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2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
6、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贝蒂俄林,3.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
7、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见图114)。,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图114 中心地理论模式,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4市场
8、区位理论廖什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第一种,在各种市场区的集结点,随着总需求的滚动增大,逐步成长为一个大城市,而且所有市场网又都交织在大城市周围(见图115)。,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图115 三层市场网络,第二种,大城市形成后,交通线将发挥重要作用。距离交通线近的扇面条件有利,距离
9、交通线远的扇面不利,工商业配置大为减少,这就形成了近郊经济密度的稠密区和稀疏区,从而构成一个广阔的地域范围内经济景观(见图116)。,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图116 经济景观,(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又经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和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进一步发展完善。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著名的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布局 集群 产业 经济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