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docx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水平推进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根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协同增效,源头防控。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突出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政府主导,市场激励。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推广应用,形成各
2、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实现多层面、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坚持双轮驱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引领,优化路径。加强减污降碳集成技术研发应用,提升绿色低碳创新策源能力。统筹水、气、固废、温室气体等多领域减排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数字赋能,机制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探索减污降碳协同数智赋能技术手段,打通双碳数智平台等应用成果。完善管理制度、基础能力和市场机制,有力支撑减污降碳目标任务落地实施。(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符合主
3、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实现技术突破、管理优化、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典型模式。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4%,所有设区市和60%的县(市、区)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评估,设区市减污降碳协同指数提高10%,创建20个创新城市、50个创新园区,建设200个标杆项目。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
4、,设区市减污降碳协同指数累计提高20%,累计创建40个创新城市、IOo个创新园区建设400个标杆项目。二、加强源头防控(-)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考虑碳排放控制要求,研究制定减污降碳源头管控政策体系。指导做好三线一单协同推动减污降碳试点,探索三线一单促进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的技术路径、管理模式。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在全省建立与减污降碳目标相适应的分区管控体系。(二)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持续加强产业集群环境治理,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高起点设定项目准入类别,引导产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考虑减污降碳协同要求。以两高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
5、区规划环评应增加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潜力分析。新建、改建、扩建钢铁、火电、建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化纤等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三)推动能源绿色低碳供应。深入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合理开发水能,完善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全力争取清洁电力入浙,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严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以外新(扩)建燃煤自备电厂。到2025年,风光装机实现倍增,全省风电、光伏总装机达到3400万千瓦以上,核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
6、瓦。三、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四)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聚焦水泥,化工,钢铁行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石化行业推行减油增化,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炼油和石化产业基地化、石化和化工园区一体化、集约化程度,加快炼化系统能量优化技术。水泥行业严格执行熟料产能置换,严控产能,加快原燃料替代。化工行业提高化学产品质量标准,加快高效精储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副产能源资源与钢铁、建材等其他行业耦合发展。钢铁行业有序发展短流程电炉工艺,提高废钢比,持续降低高炉燃料比。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能耗、物耗、水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五)加强工业源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温室气体协
7、同减排力度。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深化石化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强化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涉VoCS绿岛项目,到2025年,活性炭再生处置建设规模达到60万吨/年以上,实现活性炭集中收集再生体系全覆盖。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推动钢铁、水泥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深化工业炉窑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清洁燃料替代。到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使用比例分别降低2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降低20%;6
8、0%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建成清新园区;打造60个工业源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六)强化移动源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线路建设,大力发展江海直达、江海联运。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船)行动,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加快淘汰国四标准柴油货车。除保留的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车辆外,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邮政、公务用车、出租车新能源比例为80%o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加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推广应用。全面完成港口主要码头岸电设施改造,积极推进油、电、氢、气合建站建设。到2025年
9、,全省国四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更新淘汰4万辆。铁路货运量占比完成国家下达目标,集装箱江海、海河联运量年均增速超过10%。(七)推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控制农业领域甲烷、氧化亚氮排放。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秸秆焚烧管控。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发电等规模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加强造纸、化工、食品等行业污水处理的甲烷回收利用。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加快使用含氢氯氟炫生产线改造,逐步淘汰氢氯氟羟使用。四、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八)深化水环境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聚焦纺织,造纸,电镀等行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纺织行业推行小浴比染色、无聚乙烯醇上浆织造、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制浆、针织物平
10、幅染色、涤纶织物少水连续式染色等技术和装备改造。造纸行业开展黑液、制浆造纸污泥等废料以及制浆臭气、污水厌氧消化甲烷等废气中生物质能源的回收利用。电镀行业淘汰现有高耗能机电设备,提高生产线自动化率。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产业园区用水系统集成优化。适度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渔光一体、鱼菜共生等多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模式。到2025年,打造60个水环境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标杆项目,打造一批农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成1000家低碳生态农场。(九)注重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鼓励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低能耗设备。鼓励污水处理厂互联互通、削峰填谷,推广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推广建设太阳能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减污降碳 协同 创新 建设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