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话的历史与现状课件.pptx
《老北京话的历史与现状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北京话的历史与现状课件.pptx(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话,指的是住在北京城区一带的本地人所说的话。以北京城区为中心,东至通县(今通州区),西至门头沟,南至丰台,北至怀柔,说的都是北京话。北京话的形成历史虽然众说纷纭,但是至晚在元代已经形成。本报告介绍了北京话的特点(儿化、轻声等),北京话的形成历史,反映北京话的历史文献,特别是小说(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以及损公、老舍著的小说)中的北京话。以及当前老北京话的现状和濒危情况。举例丰富,内容饶有趣味。,总说,第一章 老北京话举例一、红楼梦中的北京话,第一人称代词的运用中,“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我们”则包括说话人和其他人,但不包括听话人,这种现象为北京话特有。 介词“给”的出现,例如“我转给
2、你瞧”,“明儿挑一个丫头给老太太使唤”,都是当年北京话的特点。 助词“来着”也是清代北京话的特点。例如第三回中“你这妹妹原有玉来着。”第三十三回中“当日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着?” 助词“呢”也是清代北京话里才有的,例如第二十回中“老太太等着你呢”,第二十三回中“你若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而在当时其它方言里往往说成“哩”。 表示劝阻或禁止的否定副词“别”也是北京话特有的,例如第十九回中“别告诉人,连你也不是”,第四十四回中“你可别多心”。,从红楼梦中体现的北京话特征,语言学家认为,具备以上五项条件的作品就可以确定为使用了北京话。,例如:1、第十七回里黛玉说“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其
3、中的“安生”就是一个方言词汇;2、第七回里王熙凤说:“呸!扯臊!他是哪吒我也要见见。”第二十八回里王夫人说:“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其中“扯臊”一词 是厚着脸皮瞎说的意思;3、第十五回里王熙凤说:“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这个“猴”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像猴于一样纠缠不放的动作,很传神也很独特;4、此外还有“挨晚儿”、“成年家”、“东道”、“掇弄”、“搁的住”、“担当”、“老着脸”、“撂开”、“没要紧”、“难缠”、“派不是”等词汇也都是北京地方色彩很浓的词汇,或者是外地方言中根本没有的词汇。,红楼梦里采用了不少清代北京地区流行的语词,1、“墙倒众人推”
4、2、“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3、“树倒猢狲散”4、“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5、“拉硬屎”6、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是个老北京人,说出话来很有特点,例如她第一次班贾府打抽丰时说:“但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红楼梦里北京方言中丰富的俗语、俚语、歇后语,红楼梦里的人物语言非常生动尤三姐骂贾琏:“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呢!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姊妹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难缠。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了二
5、房,偷来的锣鼓打不得。我也要会会这凤奶奶去,看她是几个脑袋?几只手?若大家好取和便罢,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条命!喝酒怕什么?咱就喝!” 这段话活生生地描绘出尤三姐的刚烈、泼辣的性格,令人叫绝,也是北京方言的典范。,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二、话剧小井胡同中的老北京话,1.四九城儿:,即北京城。,2.煤核儿:,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穷人家的孩子经常去捡煤核儿拿回家烧。,3.执事、响器:,仪仗和锣鼓家伙。,4.认头:,不情愿而勉强承受。,5.喝取灯儿:,取灯儿,火柴的旧称。指喝用火柴头上硫磺兑的水,是自杀行为。,6.拍花子:,指拐卖小孩的人。,7.咧
6、子:,使性子,发脾气。,8.绝户:,指没有后代的人。,9.搭碴儿:,接着别人的话说话。,10.界壁儿:,指隔着一堵墙的邻居。,11.趁落儿:,指有钱、富有。,12.半膘子:,指干事傻气、莽撞的人。,13.变天账:,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梦想变天后要追回的财物记录。,14.幺蛾子:,歪门邪道的馊主意。,15.胡吣:,形容说话不着边际、随意胡说八道。,16.猴顶灯:,由下面小的物体支撑上面大的物体的形象比喻。表示悬、不稳当。,17.蛤蟆夯:,用电动机作动力的机械夯。与之相比较的是人力抬夯。,18.蒙事行:,蒙事之流,调侃的说法,指以欺诈行骗为职业的人。,第二章 北京话概说,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
7、地图二、北京话与普通话三、北京话与北京官话,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北京全图,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1916年(民国5年)京都市内外城地图,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1934年(民国23年)北平全市详图,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1947年(民国36年)北平内外城全图,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北京市区图(三环以内)图中红线标示的即为原来的北京城,内外城以虚线隔开,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1.“内九外七皇城四”,“内九”指内城的九座城门(现地铁2号线沿线):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 崇文门、宣
8、武门、德胜门、安定门、正阳门“外七”指外城城门,是老百姓进出用的: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 东便门、西便门、永定门“皇城四”是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北京城门示意图图中:红色圈为“内九”蓝色圈为“外七”黄色圈为“皇城四”,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各门都有其不同的用途,以“内九”门为例,正阳门:走“龙车”。朝阳门:走粮车。 阜城门:走煤车。崇文门:走酒车。 宣武门:走囚车。德胜门:走兵车。 安定门:走粪车。西直门:走水车。 东直门:走砖瓦、木材车。,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2.“九坛八庙”,
9、“九坛八庙”指的是京城九坛和京华八庙。 九坛:即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 八庙: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九坛”,社稷坛(今中山公园):祭祀社神与稷神天坛(今天坛公园圜丘坛):祭天地坛(今地坛公园方泽坛):祭祀土地神祈谷坛(今天坛公园祈年殿):祈求谷物收成朝日坛(朝阳门外):春分日祭日夕月坛(阜成门外):秋分日祭月先农坛(永定门内西侧):祭祀神农氏太岁坛(先农坛东北侧):祭祀太岁求吉祥先蚕坛(今北海公园内):皇后躬行桑礼,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八庙”,太庙(今劳
10、动人民文化宫):供奉先祖牌位奉先殿(故宫内):祭祀皇帝的先祖传心殿(故宫文华殿东侧):供奉帝王、先师 牌位寿皇殿(在景山公园内北侧):是供奉清代帝 后、祖先神像之处,同时也是帝后死后 入葬前的停灵之所,一、清末民国北京地图与当代北京地图,“八庙”,雍和宫:原为清雍正皇帝胤禛即位前的府邸, 乾隆皇帝出生于此,后改为喇嘛教的 庙宇。文庙(又称孔庙):祭祀孔夫子的地方堂子:满洲人祭天祭神的场所。康熙年间定制, 祭祀堂子,不准汉官参与,故堂子鲜为 人知。历代帝王庙:祭祀我国历代的164位皇帝和79 位名臣。,二、北京话与普通话,1.何谓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
11、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 国务院,二、北京话与普通话,2.何谓北京话?,北京话,指的是住在北京城区一带的本地人所说的话。以北京城区为中心,东至通县(今通州区),西至门头沟,南至丰台,北至怀柔,说的都是北京话。 林焘普通话和北京话,二、北京话与普通话,3.体会以下几组北京话与普通话,第一组,普通话:今天几号了?,北京话:今儿几儿了?,第二组,普通话:嗨,昨天晚上你做什么去了?,北京话:嗳,我说,昨儿晚半晌儿你干 嘛去了?,二、北京话与普通话,第四组,普通话:我那朋友特别讲义气,你那朋友一看 就小家子气。,北京话:我那朋友倍儿局器,你那朋友一看就 鸡贼。
12、,普通话:你们俩人别在我面前亲热,我也没时 间跟你们废话。,北京话:你俩甭跟我这儿起腻,我也没功夫跟 你们耍嘴皮子。,第三组,二、北京话与普通话,第六组,普通话:太阳下山了,你也别在这儿糊弄我了, 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我要散步去了。,北京话:老爷儿下山了,你小子也别跟这儿涮我 了,该干嘛干嘛去,我要遛弯儿去了。,普通话:从今天起,这事别跟他说,他是个外行, 跟我说,这事儿我明白。,北京话:打今儿起,这事儿甭跟他说,他就是一 棒槌,跟我说,这事儿我门儿清啊!,第五组,二、北京话与普通话,第八组,普通话:那个人来了别在这儿开玩笑,要不咱就 说说你那些事儿。,北京话:那主儿来了甭跟这儿逗闷子,不介咱就
13、 抖搂抖搂你那点儿破事儿!,普通话:他一个大男人,有话就直说啊,总是有 事儿没事儿提,还不明说,最后事情出 来了到处说我不管他,真让人生气。,北京话:他一大老爷们儿,老念秧儿,跟我这儿 兜圈子,末了儿还满世界说我不管他, 真搓火儿!,第七组,三、北京话与北京官话,1.北京官话区,从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经过河北省东北部的围场、承德一带,直到北京市城区,形成一个东北宽阔、西南狭窄的区域。在这个相当广大的区域内,各方言的声韵系统十分相近,调类完全相同,调值极其相似,无疑应该同属一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可以称为北京官话区。,三、北京话与北京官话,北京官话区分布图林焘北京官话区的划分,三
14、、北京话与北京官话,北京官话区南部 林焘 来源同上图,三、北京话与北京官话,2.北京音系和北京城区话,平时所说的北京音系实际指的是以北京城区话为核心的语音系统。(古影疑两母开口一二等字的不同读法是相当理想的确定北京城区话区域的标准。)北京城区话的区域也可以据此来确定。 北京城区话的区域只占北京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三、北京话与北京官话,北京市及附近地区“爱安藕恶”四字的声母,三、北京话与北京官话,北京市“爱安藕恶”四字的声母,三、北京话与北京官话,3.日本太田辰夫鉴定清代以来北京话的七个特点,(1)“咱们”和“我们”(2)介词“给”(3)助词“来着”(4)句末助词“呢(哪)”、“哩”的用法
15、(5)禁止副词“别”(6)程度副词“很”用于状语(7)形容词后面的“多了”,参考文献:,1胡明扬1987:北京话初探,北京:商务印书馆2林焘1987:北京官话区的划分,方言第3期, 166-1723林焘2000:普通话和北京话,北京:语文出版社4太田辰夫 1969:中国语学新辞典,东京:光生馆5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恕不一一注明出处,第三章 研究北京话的语料,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二、元代北京话语料三、明代北京话语料四、清代北京话语料五、民国时期北京话语料六、现当代北京话语料,本章内容提要,辽金时期的北京话语料主要有以下四种: 1.契丹-汉对音材料 2.女真-汉对音材料 3.辽金时期幽燕地区的
16、诗人用韵 4.诸宫调的用韵下面我们来分别加以介绍。,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契丹大、小字的使用,在当时只限辽代贵族范围,如辽史列传中提到通习契丹字的人,是耶律倍、耶律庶成、肖韩家奴、肖音乐奴、耶律大石等上层人物。而这些人又都精通汉文,所以,契丹字的使用范围实际上并不广泛。辽朝的对外正式公文、朝廷诏令奏议、对中原和西夏的所有文件,都用汉文。佛经的解释、著述,士人的科场考试,契丹文学家的诗文集等,也都用汉文。这说明汉文在当时是通用文字。契丹文的使用,迄今考古发现,仅限于哀册墓志方面的装点,并且常常同时对照刻写汉文。,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1.契丹-汉对音材料,沈钟伟(2006a, b, 2007
17、, 2011)采用了22种契丹小字材料。如下:,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1 兴宗哀册(1055)*2 仁懿哀册(1076)*3 道宗哀册(1101)*4 宣懿哀册(1101)*5 萧令公墓志(1057)6 许王墓志(1109)7 故耶律氏铭石(1115)*8 郎君行记(1134),9 萧仲恭墓志(1150)10 耶律仁先墓志铭(1072)*11 耶律宗教墓志铭(1053)*12 海棠山契丹小字墓志残石(不明)13 金代博州防御使墓志残石(1170) 14 泽州刺史墓志残石(1108)15 耶律迪烈墓志铭(1092) 16 耶律永宁墓志铭(1088),宣懿皇后哀册(契丹-汉对照),一、辽金时期北
18、京话语料,17 耶律弘辨墓志铭(1100) 18 耶律智先墓志铭(1094) *19 韩敌烈墓志铭(1101)20 耶律奴墓志铭(1099)21 韩高十墓志(1076+)22 皇太叔祖哀册(1110)*,这些墓志和碑文的摹本和考释都已经发表。其中郎君行记,萧仲恭墓志,和金代博州防御使墓志残石三种都是金代(1115-1234)的材料,并不是辽代(907-1125)的作品。,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通过内部对比发现北方官话有这样5点特征: 1. 唇音声母唇齿化 2. 知组声母和照组声母合并 3. 全浊声母清化 4. 塞音韵尾失落 5. 带k 韵尾的音节复元音化,女真文可以使用的材料范围限于为数有限
19、的几种碑刻中的汉语借词。,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2.女真-汉对音材料,图为女真碑文摹本,DS 大金得胜陀颂碑(1185)ZY 昭勇大将军同知雄州节度使墓碑(1186)HL 海龙女真国书摩崖(1167)BQ 北青女真国书摩崖(1218)JS 女真进士题名碑(1224)CY 奥屯良弼饯饮碑(1210)QY 庆源郡女真国书碑(?)YN 永宁寺碑(1413,明初) 等YY 永乐本女真译语,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沈钟伟(2006a, b, 2007, 2011)分析了如下9种女真文材料:,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通过研究发现当时的北方官话的语音同样有5点特征: 1. 唇音声母唇齿化 2. 知组声母和
20、照组声母合并 3. 全浊声母清化 4. 塞音韵尾失落 5. 带k 韵尾的音节复元音化这5点特征与契丹-汉对音材料反映的特征完全相同。,辽金时期幽燕地区的诗人用韵研究成果主要有丁治民(2006)、崔彦(2011),他们对当时北京地区的诗人用韵做了深入探讨,对研究这一时期北京话语音做出了贡献。,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3.辽金时期幽燕地区的诗人用韵,丁治民2006:唐辽宋金北京地区韵部演变研究,合肥:黄山书社。崔彦2011:全金诗韵部研究,大连:大连出版社。,我们把诸宫调独立出来是因为它与辽金时期的诗人用韵有所不同。 诸宫调盛行于宋金时期,现存有三种:刘知远诸宫调、董西厢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除
21、了天宝遗事诸宫调是元代作品以外,其他两种通常认为都是金代作品。而以刘知远诸宫调为最早。,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4.诸宫调的用韵,有关研究见周大璞董西厢用韵考(武汉大学学报1963:2),廖珣英诸宫调的用韵(中1964:1)。最近王昊教授论证刘知远诸宫调非金代作品乃是辽代产物,如此说成立,则诸宫调所反映的音韵现象时代更应提前。 举例来说,中原音韵有支思韵和车遮韵,这两个韵的形成时代通常认为是元代,但根据周大璞和廖珣英的研究,则诸宫调亦有独立的支思韵和车遮韵。其形成时间更应提前。研究诸宫调的用韵是考证北京话形成的又一思路。,一、辽金时期北京话语料,元代的北京话语料主要有以下三种:甲反映元代北京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话 历史 现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