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次工业革命对比,想一想?,A,B,C,E,F,G,第一次的是( ), 第二次的是( ), 第三次的是( ),CD,ABEF,GH,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多利(克隆羊),H,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自豪的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白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 大清王朝 268 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 4
2、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1.“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是指什么?,2.英国抢占了政治文明先机,得以一度傲视全球。英国在经济方面傲视全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政治:不断完善代议制;经济: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开展;科学文化: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了如牛顿等一批科学家),3、“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内部力量”包括哪些力量?,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其中科技的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4、“英国一
3、步步地稳健地走向世界中心”的表现是什么?,然而,就在英帝国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倾斜。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1、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新的太阳是指谁,除了它,还有哪个国家也威胁着“日不落帝国”。是如何表现的?,2、“英帝国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倾斜。”请说明如日中天的英国潜伏着什么危机? (内: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热衷于技术革新等;外: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在美国和德国以及它们的迅速崛起等)3、清政府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态度如何?给中国带来了哪
4、些影响?(第一次:认为西方的科技是“奇巧淫技”落后于西方,国门洞开; 第二次: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有利于近代化,但没能实现强国梦。),三次科技革命 比较,棉纺织业,织布,飞梭,纺纱,珍妮纺纱机1765年,骡机,水力织布机,采矿、冶金业,动力工业,纽可门蒸汽机,交通运输业,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2,第一次工业革命简况,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核心标志,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1)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守旧习俗束缚较少,易于进行技术革新 2)棉纺织业比较集中,易
5、于新技术的应用3)投资少,技术简单,资金周转快,利润高4)需求量增加,刺激技术革新,(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3)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和机械制造的发展,(4)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需求推动技术革新,1765年,牛顿去世后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
6、父”。,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简况,从表格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德国和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电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对交通运输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对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影响,说明下列知识。1、三次科技革命中产生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第一次产生了( ) 第二次产生了( ) 第三次产生了( )2、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电力、化学、汽车制造业
7、 、造船工业,电子、航天、激光、核工业、信息工业,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传统的农业社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确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大机器生产出现,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高度发展,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发展,进入“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城市化进程,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工人运动进入新的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东方从属于西方确立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8、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破的产物,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3)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只限于英国,后逐渐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4)发生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
9、在重工业部门展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各处于什么历史时期?中国是否抓住了这几次发展的机遇?为什么?,第一次,时期:清中晚期。,原因:政治腐败,不重视 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闭关锁文化专制国 ,本能排斥西方 洋务派未改变封建制度,结果:错过。,第二次,时期:双半社会形成时期。,结果:错过,政治腐败,不重视 自然经济占主导,民资薄弱 列强侵略,主权丧失,掠夺压制,第三次,时期:解放战争及建国后,结果:抓住一半。,抓住: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重视 (78.全国科技大会) 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引进外交技术) 科学家个人努力,失去内战 帝国主义封锁;
10、“左”倾冲击,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使命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思考: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破坏性使命” 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经济,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的自然经进一步瓦解.,思想,传统教育思想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科举制度被废除.,所谓“建设性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
11、.,思考:资本主义国间对中国的“建设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洋务企业,军事企业,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
12、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到1800年时,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又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铁已丰富和便宜到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设,因而,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也进入了钢铁时代。,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3、,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P100 P10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不仅大大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还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
14、P94 P97,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世界联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例题(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3)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
15、不可信,A,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确立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冲击了旧的封建制度,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7%。,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
16、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人教版历史必修,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与发展,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1)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物质文明)(2)政治:有利于确立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3)世界联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西方文明引领人类文明,以征服者的姿态促进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 (政治文明)(4)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与发展,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精神文明),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整体化,亚非拉近代化,生活多样化,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人类文明的引擎,思
17、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参考答案,从国家来讲: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 上去,为科技发
18、 展奠定物质基础。 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从学生个人来讲: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 坚实基础。 从身边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比较三次科技革命(条件.成就.特点.影响),例: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看,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是生产技术的革新与科学研究成果的关系都极为密切都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都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南北差距的扩大” A . B . C . D .,例:下表为新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要时间,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
19、了巨大的推动能力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C.科学和技术关系密切 D.人类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例:世界各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中期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上述事实表明当时 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处于领先世界状态 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A B C D,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材料二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回答: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试题演练(2001年全国高考文综题),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分)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2分),材料三 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回答: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了上述变化的?,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体力劳动者急剧减少;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其中科技和管理等人员增加,体力劳动者减少;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第一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