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课件.pptx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课件.pptx(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时间就是生命,心搏停止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3秒病人感到头昏10秒可出现昏厥30-40秒瞳孔散大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大小便失禁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4-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 “植物状态”,时间就是生命,心搏呼吸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46分钟大脑即发生不可逆损害。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估计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能够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10分钟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估计性极小。,常见的原因,溺水,电击伤,车 祸,休克,周围的明星们,高秀敏,侯耀文,马 季,Peter Safar: the father of Modern
2、 CPR,古代的复苏术 1、利用体位复苏:约3500年前,埃及人将溺水患者使用倒挂法,双脚挂在树上,头向下;排除肺内积水,另一方面增加了胸腔压力以助呼气。,心肺复苏的历史,心肺复苏的历史,2、利用刺激复苏:1000年前,针刺人中、羽毛刺激咽部诱发呕吐。,心肺复苏的历史,3、人工复苏呼吸:公元前800年,口对口救活一个小孩的描述:她伏在小孩的身上,嘴对着小孩的嘴,眼睛盯着小孩的眼睛,手握住小孩的手,用这一方法救活了一名濒死的儿童。,4、公元200年左右,华佗在抢救呼吸心脏骤停时,应用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这是最早的记录。,20世纪50年代,将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这两种复苏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复
3、苏效果,明确定义为心肺复苏。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了生命链。2000年,其操作步骤形成了9步法,2005年,出台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现代心肺复苏术,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现代心肺复苏突出一个早字,早发现、早诊断、早抢救、早期脑保护才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现代心肺复苏术,不同地区抢救成功率,美国 30% 华盛顿市区 726%拉斯维急救中心 54%3分钟用上AED 74%中国 1%,公众急救意识,以上数据显示中国公众急救意识相对单薄,没有引起领导高度重视,以北京为例,目前拥有1900多万市民,
4、接受急救知识的比例为150:1,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大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率达到2550%,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人能够完成自救或互救,在医护人员到达前,现场就以实施了正确的心肺复苏,加之高效率的急救网络,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第一节 心搏骤停,学习目标,了解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如何判断掌握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技术掌握如何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掌握心搏骤停后的治疗,17,心搏骤停(S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以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一、概 述,定 义,(一)引起
5、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1、室颤(VF), 是指心室肌发生快速、不规则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能够为200-400次/分。,一、概 述,(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或VT) 心电图特征为3个或3个以上的室心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 12秒,ST-T波方向与QRS心电图特征为3个或3个以上的室心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 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心律基本规则,但大动脉没有搏动。,一、概 述,
6、(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3、无脉性电活动(PEA),是指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失去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心电图可表现为不同种类或节律的电活动节律,但心脏已丧失排血功能,因此往往测不到脉搏。,一、概 述,(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4、停博(asystole),是指心肌完全失去机械收缩能力。心室没有电活动,可伴或不伴心房电活动。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或偶有P波。,一、概 述,(二)心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心搏骤停,血氧浓度下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及酶功能失活,组织器官损伤,一、概 述,(二)心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时间就是生命 、 几秒钟时病人感头晕; 、 10秒
7、钟左右可引起晕厥,随即意识丧失,或发生阿斯综合症,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 20-30秒时,呼吸呈断续或无效呼吸状态,伴面色苍白发绀; 、 60秒后瞳孔散大; 、 分钟后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 、 数分钟可从临床死亡过度到生物学死亡。,一、概 述,(二)心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时间:,一、概 述,二、心搏骤停常见原因,(一)心源性原因,心脏本身的疾病所致,如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肌病 、心律失常与心室停顿。,(二)非心源性原因,1、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气管异物 溺水 窒息 休克脑血管意外 颅脑外伤); 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3、意外事件(严重创伤 电击伤);
8、4、其他(低血容量 药物中毒 过敏反应 血管造影 心导管检查)。,二、心搏骤停常见原因,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意识丧失,或全身短暂性抽搐; 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呼吸断续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 面色苍白或发绀; 瞳孔散大固定。,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2、判断 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搏动消失。,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如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10版复苏指南建议,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无反应 无呼吸 or 呼吸不正常 (occasional gasps) 5 cycles of 30:2 (approximately 2 min),去除“一看
9、、二听与三感受呼吸”,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知识链接,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概念,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与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与挽救生命的目的。 脑复苏是心肺功能恢复后,主要针对保护与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其目的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与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此过程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一辈子存链中添加第5个环,一、基础生命支持,(一)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A(airway)
10、开放气道B(breathing)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程序变化,A-B-C* C-A-B,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BLS中关键是胸外按压与早期除颤)不必要的心肺复苏比不进行心肺复苏危害要小!,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知识链接,除 颤,双相成人120-200J,单相360J,儿童2-4J/kg(2J/kg-2005)或首剂2J/kg,后续至少4J/kg( 10J/kg, 成人最大量),除颤后马上按压,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知识链接,本例患者使用单相波360J除颤6次,非专业施救者成人CPR,一、基础生命支持,(一)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快速识别与
11、判断,循环支持,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早期除颤,一、基础生命支持,(一)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快速识别与判断,循环支持,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早期除颤,(1)判断患者反应(轻拍或摇动双肩呼叫 ,10秒内完成);(2)启动急救反应系统(院外拨打120院内呼叫医护人员置患者复苏体位)。,(一)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快速识别与判断,循环支持,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早期除颤,(1)判断大动脉搏动(颈动脉 股动脉 肱动脉);(2)胸外按压,按压频率至少100次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与通气之比30:2。,一、基础生命支持,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中 点)。2)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
12、或地上。3)快速确定按压部位,将掌根重叠放上,使手指脱离胸壁。,一手的掌根紧贴在按压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双臂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大于5厘米,压下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反复操作,频率大于100次/分钟。,萨勃(Thumper)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机的优点,胸外按压的力量、节律恒定:按压的节律及 压力恒定不变,且与胸部垂直,每次按压使胸廓下陷56cm,确实起到按压的作用,有利于循环的恢复。按压部位不变按压频率不变,心肺复苏机的优点,骨折发生率低:胸外按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常因按压位置不当或按压过深造成,即使胸外按压动作得当,也可造成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搏骤停 心肺脑 复苏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