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课件.ppt
《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苏崇一,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因此,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WGA-ESC)和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建议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4种:初发房颤:包括确切以前无房颤病史和不知道明确的病史。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
2、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永久性房颤:复律失败或复律后 24 h内又复发的房颤,可以是房颤的首发表现或由反复发作的房颤发展而来,对于持续时间较长、不适合复律或患者不愿意复律的房颤也归于此类。,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初发房颤:有症状的(首次发作) 无症状的(首次发现) 发生时间不明(首次发现) 可复发,也可不复发 不需要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症状严重,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 7d(常 48h), 能自行终止 反复发作 预防复发控制心室率和必要时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 7d非自限性反复发作 控制心室率和必要时抗凝和/
3、或转复和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永久性房颤:不能终止的 终止后又复发的,没有转复愿望的 持续永久性控制心室率和必要的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国内关于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均较少,患病率为0.61 %,其中房颤患病率在5059岁人群中为0.5%,而大于80岁组上升为7.5%。中国男性房颤总发生率约为0.9 %,略高于女性的0.7%。,心房颤动的病因和诱因,1.房颤的急性原因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过量饮酒、急性心肌炎、外科手术、电击、急性心包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心房颤动
4、的病因和诱因,2.心血管疾病约70%的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多为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病。尤其是存在左心室肥厚时。也继发于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病因和诱因,3.不伴有相关疾病在年轻患者中,约30%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称为孤立性房颤(lone AF)或特发性房颤。,心房颤动的病因和诱因,4.自主神经张力异常自主神经张力异常可以触发易感患者发生房颤。许多患者房颤发作都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变化有关,将其分为迷走神经性房颤和交感神经性房颤。,房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房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有三个
5、方面:心房泵血功能丧失、快速心室反应以及心室律不规则。房颤时心室律不规则也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有些患者房颤初次发作即表现为心力衰竭。房颤时持续增快的心室率(130次/分)可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并发症与预后,房颤患者血栓的形成:房颤时心房丧失了节律性机械收缩致左心耳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有关。,并发症与预后,房颤与血栓栓塞脑栓塞(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引起的主要栓塞性事件,同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并发症与预后,房颤与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颤发生率增加,房颤能使心功能恶化。心功能级的患者(NYHA分级),房颤的发生率5%,随着心功能恶化,房颤的发生率增加,在心功能级的患者中,有近5
6、0%患者发生房颤。,并发症与预后,房颤与心肌缺血房颤使冠心病患者缺血程度加重。房颤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它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增加1倍。,并发症与预后,房颤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房颤偶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大多发生在心功能障碍和心室率持续性增快的患者。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可逆性,即一旦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预后尚可。,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房颤可有症状,也可无症状,即使对于同一患者亦是如此。与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的疾病、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和黑矇等症状。部分房
7、颤患者无任何症状, 出现了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如卒中、栓塞或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心电图表现,1.房颤时心电图表现为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心电图表现,2.房颤时的心室率取决于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张力水平,以及药物的影响等。1)如果房室传导正常,则伴有不规则的快速心室反应;2) 如果合并房室阻滞,由于房室传导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传导障碍, 可以出现长RR 间期。3) 病人在清醒状态下频发RR 间期3.0 s ,同时伴有与长RR 间期相关症状者,作为房颤治疗时减药、停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心电图表现,3.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可存在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
8、1)房颤终止时出现窦性停搏,而窦性心律期间窦房结功能无明显异常,运动后心率可增加到90100 次/min 以上,窦性停搏均出现在房颤发作终止后2)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敏感,低剂量即出现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使房颤发作后的窦性停搏加重。3)同一份心电图可既有心房扑动又有房颤。,心电图表现,4.房颤时如果出现规则的RR 间期,常提示房室阻滞、室性或交界性心律。如出现RR 间期不规则的宽QRS 波群,常提示存在束支阻滞。,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如果发现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常提示存在房颤。,辅助检查,诊断房颤必须有心电图依据。超声对于发现房颤可能伴随的器质性心脏病、评价卒中的危险因素、预测房颤
9、复律后的复发危险、指导房颤的复律有意义。经食管超声对于评价心脏结构、发现左心房血栓的敏感性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心房颤动的治疗,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最理想的治疗结果。消除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和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阵发性房颤和新近(24 h内)发生的房颤,多数能够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时间愈长,复律的机会愈小。,心房颤动的治疗,药物或电击都可实现复律。1)初发48 h内的房颤多推荐应用药物复律,2)时间更长的则可以采用电复律。3)对于房颤伴较快心室率、症状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则应尽早或紧急电复律。伴有潜在病因的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在病因未纠正
10、前,一般不予复律。,药物复律,静脉应用普罗帕酮(心律平)、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可达龙)可复律。胺碘酮复律的速度较慢,对持续时间较短的房颤,Ic类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在2.5 h复律的效益优于胺碘酮。而洋地黄制剂对复律无效。目前最常用的复律的静脉药物是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行心电监护。,药物复律,如有心功能不良或器质性心脏病,首选胺碘酮;,药物复律,如心功能正常或无器质性心脏病,可首选普罗帕酮(心律平),也可用索他洛尔。,药物复律,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房颤患者也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复律。顿服普罗帕酮450 mg(体重 70 kg),可使70%80%的房颤患者在平
11、均 4 h 内转复为窦性心律。 该剂量欧美国家常用,对我国患者是否适当尚不能定论。,体外直流电复律,体外(经胸)直流电复律可作为持续性(非自行转复的)房颤发作时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的一线治疗。起始能量以150 200 J为宜,如复律失败,可用更高的能量。电复律必须用同步。,体外直流电复律,房颤患者经适当的准备和抗凝治疗,电复律并发症很少,但也可发生包括体循环栓塞、室性早搏、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性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肺水肿以及暂时性ST段抬高等。,体外直流电复律的禁忌证,洋地黄过量、低钾血症、急性感染性或炎性疾病、严重的心衰。以及未满意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窦缓等。,心内直流电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房 颤动 认识 治疗 建议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