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ppt课件.ppt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整合教材框架、线索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识辨史料辅助学习的能力,力求做到论从史出;通过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培养整合教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古代中国农业机构及的特色,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对本民族的温情。,重难点重点 农具、水利、耕作技术的发展变化(进步),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难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认识和评价,1、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的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3、借用牛耕和
2、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条件(导言),1.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农学知识理论的总结,农学著作有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2.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具和灌溉工具 )3.水利设施的完善4.生产技术的提高:作物品种的培植与传播 ,施肥,间作套种,一年两熟等。,5.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个体农耕出现(小农经济),一、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
3、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黄河流域北方种植粟麦 长江流域南方种植水稻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地域分布,结构,起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动动脑:,五谷:,稷(黄面窝窝),黍(高梁),麦,豆,稻,六畜:,猪,马,牛,羊,鸡,狗,十二生肖,(一). 生产工具的改进(学案第1页表格),木(石)制-铁制,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耒耜(有了青铜器,但主要材料仍是木、石、骨、蚌),铁农具,牛力耕田,西汉中期(犁壁),耦犁,曲辕犁,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 生产工具
4、的改进,特点: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等,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极易适应水田耕作。,灌溉工具,筒车,东汉三国,春秋战国之际,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唐宋时期,桔槔(gao),(一).生产工具的改进,(二)、水利设施的完善,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著名的水利工程,著名的水利工程及水利专家,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铁犁头、铁镰刀,青铜农具,犁壁,请你说出以下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农具?,1.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三)、耕作方式的演变,(1)、概念: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
5、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形成条件:(教材),1)铁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出现时间:,2)私有土地出现,春秋,2、自耕农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5).自耕农经济的特点,1、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性),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封闭性,)3、生活较稳定,生活积极性较高(稳定性),(4)评价(教材) 积极 消极,4、落后性、保守性,5、脆弱性,材料1 黄梅戏天仙配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思考: 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岳麓版 必修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