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312《儒学的兴起》ppt课件.ppt
《历史人民版必修312《儒学的兴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民版必修312《儒学的兴起》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节儒学的兴起,了解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理解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儒学的兴起,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表现,罢黜百家太学出现科举选官(略),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课堂探究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秦始皇像,课堂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儒学以古非今,抨
2、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课堂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课堂探究4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重点),(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二、罢黜百家,董仲舒生平,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
3、“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独尊儒术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董仲舒像,参考答案,(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材料一是“君权神授”,材料二是“天人感应”,材料三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天人感应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在中国古代君主施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学说歪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束缚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
4、识。它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基本上是消极的和有害的。,(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西汉政治上的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 独尊儒术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P10第四段,另补充:1.儒术已不单单是先秦孔孟的儒术了,它经过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已经发展成为新的儒术2.符合了当时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就是为封建统治服务.3.儒术融进了大一统思想,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些新的思想观点,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练一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是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C
5、、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什么?,积极方面:儒学地位上升,同时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消极方面: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什么?,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因为?,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三、太学的出
6、现(1)汉武帝创立太学(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思考: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段扩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思想、文化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太学创建的意义有哪些?,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一般地主子弟入仕的门径得以拓宽,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东汉太学生,太学生参政意识的表现:,(1)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
7、少年英锐,敢于思想创新,言行较为勇敢,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因此对于弊政的危害,有直接的感受。他们所接受的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等积极因素,也对他们敢于批评时政的倾向有一定影响。,(2)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当时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国早期选官制度曾经以“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代,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2关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打破了门第限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科举制的历史影
8、响(背诵记忆)P12页,(1)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2)科举制的创立和健全,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3)科举制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4)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就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因此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1概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 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受到冷落、遭受打击、地位上升、成为正统的过程。,(1)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了儒家学说,其核心是“仁”和“礼”,主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学的兴起 历史 人民 必修 312 儒学 兴起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