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
《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电话:15210847570邮箱:,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11,心与认知的哲学问题 心物难题,人是万物之灵?,人与飞禽走兽的差异究竟是什么?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人的思考、想象、推测看似稀松平常,以至于我们不觉得它们是什么神秘而值得研究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现象,我们往往又会感到困惑,这些喜怒哀乐的情绪、这些思考、判断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维着的精神”,其实,对于人类的心智,我们的所知非常有限。几千年以来,我们只是将这些现象归因到神秘不可知的灵魂所具有的力量。因此心智问题也曾一度被科学研究所遗忘和抛弃。
2、科学的发展与我们的预期相反,对于规律的认识离我们最远的反而最先获得,然后,逐渐地越来越近:首先是天空,接着是大地,然后是动物和植物以及人类的身体,最后才是人类的心灵。( Bertrand Russell, 1935),伯特兰罗素,认知科学(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前沿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认知科学六角图,目 录,一、心物难题的起源二、心物难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三、心智研究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心物难题的起源,心与物的概念界定:物:指的是物理世界,那些原则上可被我们人类观察的事物和现象。心:指的是心理世界,包括各种心理状态、心理历程、心理机制等。如我们疼痛的感受,喜怒哀乐的情绪、相
3、信、欲望、怀疑、想象,思考、判断、推理等。,心物难题的起源:笛卡尔无心造成的,16世纪以后,现代科学的兴起,特别是天文学和物理学都有了令人振奋的发展,科学研究让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获得了越来越多关于物理世界的真相。当时的笛卡尔,便思索着物理世界与我们获得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但他通过思考,对知识的可靠性进行了怀疑。“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心智独立于外在的事物,心与物是不同的,笛卡尔: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心物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心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物:占有空间,具有“扩展性”心:不占有空间,具有“思维性”二元论的困难: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同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的矛
4、盾使得笛卡尔陷入了绝境。从笛卡尔开始,哲学史上有名的心物难题就此产生了,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心与物的三个原则,T1:心物差异原则(物理现象是可观察的,心理现象观察不到)T2:心物因果交互作用原则(被石头绊倒会感觉到痛)T3:物理因果封闭原则(对于任何物理现象的解释,我们都试图找出其物理的原因,对于地震海啸等灾害不再诉诸于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寻求物理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同时接受这三条原则,如果接受T2 和T3,则与 T1矛盾。,为了解决心物难题,我们至少要否认其中一条原则:如果否认T2(心物的因果交互),与我们的常识心理学想违背;否认T3(因果封闭原则),则可能导致我们对当代科学的不信任,甚至造成当
5、代科学的崩溃;(打雷的原因是不是雷公在发脾气,地震是不是地牛在翻身,火山爆发是不是火山神在发怒?如果这样解释,我们还需要科学吗?)否认T1能否解决这个难题呢?,能够否认心与物的差异性吗?,哲学家指出,有些心理性质是物理现象所没有的:(1)心的意向性(心的指向性:我希望晚上吃碗牛肉面)(2)心的私密性与主体性(其实我不懂你的心),你还好吗?头还疼吗?,目 录,一、心物难题的起源二、心物难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三、心智研究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二、心物难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逻辑行为主义心脑同一论取消主义功能主义,逻辑行为主义,受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20世纪初心理学发生了行为主义转向(华生、斯金纳)行
6、为是公开的、可以度量的、可观察的、可重复的。逻辑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哲学立场(不关心方法,只关心心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逻辑行为主义怎么说?,任何类型的心理状态其实只不过等同于某类型的行为或行为倾向而已。“痛”这种心理状态等同于“皱眉头、哎哟几声”等行为。这种等同跟水等同于H20意思完全一样。,逻辑行为主义的错误,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占有很大的势力,它的影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消退。但在哲学界,逻辑行为主义却遭到了很多哲学家的批评。,心理状态并不必然等同于行为状态,一个人可能有相应的行为,但却没有相应的心理状态(完美伪装者,如演员);,一个人可能有相应的心理状态,但却没有相应的行为表现(如超级
7、斯巴达人)。斯巴达是古希腊时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城邦。全民皆兵,以尚武精神著称,轻视文化艺术,是古希腊的重要军事力量。其教育训练是要求人人如同士兵一样,坚韧不拔,在最艰苦的情形下也要表现的若无其事。,因此,心理状态与行为之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等同。与水等同于H20,孔明等同于诸葛亮意思并不相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心理状态与行为之间是因果关系,而不是等同关系。,昙花一现的“心脑同一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学说(代表人:斯马特)。 主张:感觉是严格同一于大脑过程的,这里的严格同一指的是感觉具有的所有性质也为大脑过程所具有。例如,“疼痛”对应于一种大脑神经状态,“高兴”对应
8、于另一种脑神经状态同一论的困难:痛、痒之类的感觉具有空间性,取消主义,大家都错了!其实人类没有意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哲学系教授丘奇兰德)主张:在了解人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心理学,而是脑神经科学。我们一般自以为拥有的内心世界其实是虚幻的。我们误以为人类有意识,误以为我们的心理世界是真实的。迟早有一天,当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全部完成之后,我们就不会再错误地将心理世界当作是真实的。就像当年物理学家误以为“以太”(光传播的媒介)存在一样,现代物理学家放弃了这种想法,不再承认有所谓的以太。,取消主义的困难,取消主义与我们的常识心理学是相违背的。取消唯物论这种极端的观点是失败的,它的失败并不是由于它是
9、极端的,而是由于它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好理由。,功能主义,计算功能主义(普特南):心理之于大脑,就如同软件之于硬件,程序的执行不断产生功能。或者说,心理状态就是大脑的计算状态,而计算就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功能或映射。心理 大脑软件 硬件,普特南:美国当代哲学家,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计算机功能主义的出现,使意识问题看上去不再那么神秘了,因为程序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神秘。功能主义也因此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计算功能主义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学理的或哲学的基础。(软件可以由不同的硬件来执行或实现),对功能主义的质疑,塞尔的“中文屋”,约翰塞尔: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到底
10、如何解决心物难题?,或许我们还是需要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有益的理论资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状态大脑状态正如高级运动形式还产生其他的运动形式一样,正如化学作用不能没有温度变化和电的变化,有机生命不能没有机械的、分子的、化学的、热的、电的等变化一样。但是这些次要形式的存在并不能把每一次的主要形式的本质包括无遗。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 恩格斯,非还原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一方面,世界上只有一种存在,那就是物质,意识只是一种作为机能和属性的二阶存在;但另一方面,作为二阶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哲学 问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