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29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课件.ppt
《药理学 29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 29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九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胡国新,抗CHF 药物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2.利尿药 氢氯噻嗪、呋塞米等3.受体阻断药 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4.强心苷类 地高辛: 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 抗心绞痛药 硝酸酯类: 基本作用、抗心绞痛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 肾上腺受体拮抗药:作用、应用 钙通道阻断药:作用、应用 合用,3,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血液系统存在凝血和纤溶两大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凝血过度血栓形成纤溶亢进出血血栓分为: A系统(白色血栓) V系统(红色血栓)前者:血管内皮破损胶原暴露血小板聚集后者: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凝血因子激活,4,第一节 抗凝血药 P283,
2、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蛋白质水解过程,为“瀑布式”的连锁反应 血液凝固三阶段由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作用下产生凝血酶原激活物(a-Ca+-a)PL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交联,5,【来源和化学】 肝素因最初得自肝故名。目前肝素多自猪肠粘膜和猪、牛 肺脏中提取。肝素为的粘多糖硫酸酯。 存在于肥大细胞、血浆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具强酸性。,第一节 抗凝血药肝素(heparin),6,第一节 抗凝血药肝素(heparin),【体内过程】 肝素是带大量阴电荷的大分子,不易通过生物膜,口服不被吸收,需静脉给药。 60%集中于血管内皮,大部分经肝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极少以原形从尿排出。
3、 肝素抗凝活性t1/2与给药剂量有关,静脉注射100U/kg 、 40OU/kg 、 80OU/kg, 抗凝活性 t1/2分别为 lh 、 2.5h、 5h 。 肺栓塞及肝硬化患者t1/2延长。,7,药理作用:抗凝血作用(快;强;体内、外抗凝)机制:肝素与AT-结合,加速AT-灭活a、 a、 a、a、a。调脂作用促进LPL从组织释放到血浆,加速水解CM和VLDL抗炎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抗血管内膜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继发、抑制凝血酶,第一节 抗凝血药肝素(heparin),8,肝素的抗凝作用机制图解,肝素,AT-,肝素,AT-,a,IXa,Xa,内源性凝血系统灭活,共同通路灭活,血小板聚集受抑
4、制,抗凝血作用,灭活,加速,凝血酶,9,临床应用:防血栓栓塞性疾病 深部静脉血栓和肺血栓、心肌、脑梗死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应用心血管手术和操作体外抗凝 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第一节 抗凝血药肝素(heparin),10,不良反应:自发性出血 轻症停药 重症鱼精蛋白长期使用可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短暂性血小板减少症 偶发过敏禁忌症:出血 过敏 出血倾向性血液病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不全、肝素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组织溃破 颅内出血、活动性肺结核、产后、流产、外伤及手术等,第一节 抗凝血药肝素(heparin),11,与碱性药物同时应用,heparin失去抗凝活性; Heparin与阿
5、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双嘧达莫、右旋糖酐合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Heparin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依他尼酸合用,可导致胃肠道出血; Heparin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合用可导致低血糖; Heparin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合用可能引起高血钾; 静脉同时应用heparin和硝酸甘油,可降低heparin活性。,【药物相互作用】,12,低分子量肝素(LMWH),低分子肝素与肝素的不同点:分子量低6.5kDa作用只需与AT-结合选择性的灭活a半衰期不同延长维持12h抗血栓作用与致出血作用分离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与肝素相似,13,低分子量肝素,常用制剂:依诺肝素 (enoxa
6、parin)替地肝素 (tedelparin)弗希肝素 (fraxiparin)洛吉肝素 (logiparin)洛莫肝素 (lomoparin) 等用于: 预防骨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14,香豆素类(coumarins),常用药物:双香豆素 (dicoumarol) ;华法林 (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醋硝香豆素 (acenocoumarol,新抗凝) 体内过程:1.PO吸收快而完全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以上3.久;t1/2 40h,15,香豆素类(coumarins),药理作用及机制: 口服有效;慢久;只体内抗凝 维生素
7、K拮抗剂 vitK参与的凝血因子、前体 及内源性抗凝血蛋白S和C的 -羧化作用 香豆素类作用下凝血因子不能活化。 临床应用: 防血栓形成,16,香豆素类(coumarins),不良反应: 自发性出血静注大剂量Vit K 或输新鲜血 药物的相互作用:1.降低其抗凝作用药有: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2.增强其抗凝作用药有:(1)能置换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 保泰松、消炎痛、乙酰水杨酸。(2)抑制肠道VitK合成的药:广谱抗生素。,17,第二节 纤溶药和纤溶抑制药,体内纤溶过程: 是一系列蛋白酶催化的连锁反应 三阶段: 1.血浆、组织的前激活剂活化为纤溶激活剂 2.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 29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课件 29 作用 血液 造血 器官 药物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