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课件.ppt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关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古代 :1840年以前,近代: 1840-1949年,现代: 1949-现在,当代:11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一)教育形式 1、在前氏族时期 2、历史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3、当历史进入父系氏族 (二)教育内容 1、生活和劳动教育 2、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通过音乐和舞蹈进行的审美美育和军事教育,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 “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
2、机构或场所。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三、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第一,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四、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泛爱的儿童观(二)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学前
3、教育,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的大小来循序渐进地制定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礼记内则,二、奴隶社会宫廷内的学前教育,(一)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公元前11世纪,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创设了一个婴儿教养机关“孺子室”。1、使太子的德性趋向完善
4、 2、培养明君,使天下兴盛 (二)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1、保傅教育: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2、乳保教育制度(“备三母”制 ) :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挑选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其中,“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太子、世子出生后不久,即“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
5、他人无事不往。”除“三母”外,还要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选择乳母以哺育世子。,当时教养、保育人员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教师,从诸母中选择“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的人,担任太子、世子的教师,主要职责是“教以善道”,即教给太子、世子以为善的道理;第二种是慈母,主要职责是“审其欲恶”,即了解太子、世子的嗜好,并给予正确的诱导;第三种是保母,主要职责是“安其寝处”,即管理太子、世子的起居饮食,使其安逸、舒适;第四种是奶妈,从“士”的妻子和大夫的妾当中选取,主要职责是给太子、世子喂奶。“教师”、“慈母”、“保母”和“奶妈”,被称为“孺子室”的“四贤”,她们居住在宫廷孺子室内,无事不准其他人进入,以
6、免惊扰婴儿太子、世子的安宁。,三、早期胎教的实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所谓的胎教就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施加特定的影响,这是一种重要的早期教育措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根据列女传记载,太任自妊娠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叶怒不骂,胎教之谓也。”韩诗外传记载,孟子母亲怀孕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以上三篇谈到胎教内容都是孕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在古籍表史氏之记中则记载了母亲怀孕时的外部约束。王后怀
7、胎七个月的时候要搬到分娩前的专门居室-“蒌室”中去住。由太师持奏乐用的律管守于右窗下,太宰持烹炊用的斗器守于左窗下,太卜持占卜用的著草和龟甲守于前门外。在十月分娩前的这几个月里,如果王后要听的乐曲不合礼制,太师则以“未习”而婉言谢绝; 如果王后想吃的东西不合正味,太宰则回答:“不敢拿这样的食品侍奉(您腹内的)王太子。”这样则是防止孕妇在不能自行胎教时所采取的外部管束,目的仍是保证避免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早期的胎教虽然大多数是针对君主而言的,但也有普遍的意义。,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
8、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第三,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因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第四,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制定了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第五,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 (1)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2)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4)不仅有阶级性,而且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
9、长 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5)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总结,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一、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一) 学前家庭教育发达 (二)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为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人才服务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长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官进爵的知识启蒙儿童。同时统治者亦非常重视学前家庭教育,视其为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造就官僚后备军的人才教育的开始。,(三)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1.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孝悌:家庭道德的基本观念,是整个封建社
10、会伦理道德的出发点。“孝”是子对父的道德规范,“悌”是弟对兄的道德规范。事父孝,则事君必忠;事兄悌,则事上必顺。(2)崇俭(3)诚信(4)为善,2.封建社会的家庭对学前儿童实施生活常规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礼仪常规的训练和卫生习惯的养成。(1)礼仪常规训练合乎礼仪的姿态训练(又称为幼仪教育) “立必正方,不倾听。” 礼记曲礼 尊老敬长的礼仪常规训练 “求见长辈之礼” 初步的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规训练,(2)养成卫生习惯穿戴要整洁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 洁净、整齐。”朱熹 讲究饮食卫生 要为家庭的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洒扫”小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朱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古代 学前教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