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 讲课课件.ppt
《局部麻醉药 讲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麻醉药 讲课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局部麻醉药PCA,华伟,局部麻醉药,自1884年Koller首次把可卡因作为表面麻醉剂应用于眼科手术,继而是Einhorn于1905年合成了可行注射的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至今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局麻药已有不下十余种之多应用局部麻醉药可以进行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传导阻滞(神经干阻滞、硬膜外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和 局部静脉麻醉。,局麻药的分类,(一)按化学结构分类(二)生物学分类(三)临床分类,(一)按化学结构分类,局麻药为弱硷基,其结构由芳香基团和氨基以酯链或酰胺链相连而成。局麻药的 解离常数的负对数(PKa)值,接近生理PH值,因此,在体内以离子化和非
2、离子化的自由基两种形式存在。非离子化形式的自由基其脂溶性更强,可以进入神经轴突。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可卡因和丁卡因。代谢是在血浆内被水解或胆碱酯酶所分解。酯类局麻药所含的对氨基化合物可形成半抗原,以致引起变态反应;酰胺类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罗哌卡因和依替杜卡因 。在肝内被酰胺酶所分解。酰胺类则不能形成半抗原,故引起变态反应者极为罕见。,(二)生物学分类,Takman (1975)依据局麻药对机体细胞作用部位的不同,提出生物学分类。A类:凡作用于钠通道外表受体的药物都属于这一类型,而且还包括有些生物体毒素,如河豚毒和蛇毒。B类:作用于钠通道轴浆(axoplas
3、mic)侧(内侧)受体的药物,如QX-314、QX-572、QX-222等利多卡因季铵类衍生物。C类:是非特异性作用于神经膜,引起膜容量增加和膜膨胀,或改变膜结构的药物,如苯佐卡因(benzocaine),正丁醇(N-butanol)和其他中性局麻药。D类:包括所有通过物理化学机制即作用于神经膜,又作用于钠通道的轴浆侧的药物。临床常用的局麻药则多属于此类,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布比卡因和依替卡因等。,(三)临床分类,依据临床上局麻药作用时效的长短进行分类:短效局麻药:普鲁卡因和氯普鲁卡因。中效局麻药: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和丙胺卡因。长效局麻药:布比卡因、丁卡因、罗哌卡因和依替
4、卡因。,局麻药作用机制,1神经阻滞 局麻药通过阻滞神经轴突的动作电位传导,而引起神经阻滞作用。降低了动作电位上升速率,使其不能达到阈电位没有作用。2抑制内流 局麻药直接与Na通道上特异受体相作用,抑制内流。局麻药分子必须在非解离状态下,被动扩散过细胞膜,然后,在解离状态下与Na通道结合。,3阻滞效果 与局麻药的生化特性有关a脂溶性决定局麻药的效能。B蛋白结合率高的局麻药作用时间长。cPKa决定局麻药神经阻滞的起效速度。d药液的PH增高是通过增加非解离状态的分子数来增加起效速度在酸性条件下(pKa pH0),存在有较高浓度的阳离子(离子化)。在碱性条件下(pKa pH0),碱基的比率增加,增强局
5、麻药通透神经膜的能力。就临床而言,局麻药作用在酸性条件下要比在生理pH范围内的作用差,因它只有小量的脂溶性碱基,无法运送更多的局麻药分子到达神经膜。一旦局麻药分子到达神经膜后,则较低pH将延长阳离子与膜受体的作用时间。,4、神经纤维的差异性阻滞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型。若依据其传导速率,阈值和后电位的不同,则神经纤维可分为A、B、C三型。A型和B型为有髓鞘神经,C型为无髓鞘神经。无髓鞘C-纤维约占外周感觉神经的75%80%和植物神经节前纤维的95%。A纤维对所有酯类局麻药的传导阻滞最为敏感,C纤维的敏感性最差。,A、B和C纤维对局麻药的敏感性是随着局麻药的脂溶性和效能强度而异。总之,欲
6、获得传导满意的阻滞,应具备三个条件:局麻药必须达到足够的浓度;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使局麻药分子到达神经膜上的受体部位;有足够的神经长轴与局麻药直接接触,如A神经纤维的结间最长距离为1.6mm,但至少要有3.2mm3.5mm的纤维长度与局麻药溶液接触,或者有三个以上的神经结受到阻滞,方能完全阻滞神经的传导。,5、临床麻醉的次序(1)交感神经阻滞,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皮温上升。(2)痛觉和温觉丧失(3)本体感觉丧失(4)触压觉丧失(5)运动麻痹,6、病理生理因素(1).心输出量减少:可降低局麻药在血浆和组织中的清除率,血药浓度生高,毒性增加。(2).严重肝脏疾病:可延长酰胺类局麻药的作用时间。(3).
7、肾脏疾病对其影响较小(4).胆碱脂酶活性:胆碱脂酶活性降低的患者(新生儿和孕妇)和胆碱脂酶缺乏的病人发生脂类局麻药中毒的可能性增大。(5).胎儿酸中毒:可使母体内局麻药易于通过胎盘转移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发生局麻药中毒的危险性增加。(6).脓毒症、恶性病和心肌缺血等情况:可增加结合蛋白a1酸性糖蛋白的浓度,使得血浆游离状态的局麻药浓度降低。,吸收至血内的部分局麻药将与血浆蛋白相结合,被结合的药物将暂时失去药理活性。结合与非结合形式的药物间是可逆的,又是相互平衡的。主要是与血浆中-酸性糖蛋白结合,与白蛋白有较大的亲和力。局麻药分子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也很少。于血浆蛋白结合的多寡,除了与亲和力有关外,还
8、受药物浓度和血浆蛋白含量的影响。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与血内局麻药浓度成反比,一旦其结合已达饱和,则血内将出现更多非结合(游离)形式的药物。如当利多卡因血内浓度为1g/ml时,有71的利多卡因处于结合形式;当增至20g/ml时,仅有28%呈结合。由此可说明,为何低蛋白血症病人易于发生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局麻药的作用,局麻药只能注入神经的周围,不可注入神经内,以免引起神经损伤和压迫神经的供养血管。临床上,具有意义的是如何使局麻药分子以最快的速率到达神经的受体部位,同时又能减少在非神经组织中的损耗。因此,局麻药从注射至充分发挥阻滞神经的作用过程,不仅涉及解剖学的结构,同时还受到药物动力学的制约。,弥散
9、诱导消退 连续性(周期)阻滞 快速耐药性,弥散,局麻药分子主要依靠浓度梯度,从一个部位移向另一部位。因此,局麻药的弥散与浓度梯度密切相关。处于表层的神经束能很快地与较高浓度的局麻药相接触,首先出现传导的阻滞。居于核心部位的神经束,因局麻药要穿过较长的距离和层层的屏障,所以发生阻滞的时间稍迟。,诱导,局麻药在神经内呈不均衡的分布。表层神经纤维接触到的局麻药浓度大于Cm;而核心部位神经纤维所接触的仍低于Cm,于是整个肢体呈完全阻滞。所谓诱导,是指神经外间隙与神经内的局麻药浓度达到了平衡,出现“牢固”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潜伏期,诱导期)系指从注射局麻药至发生神经完全阻滞所需的时间。就药效动力学而言
10、,此时药物的弥散以达到平衡状态。起效时间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局麻药浓度、离解常数、神经轴的粗细和周围的组织结构等。,消退,由于神经外间隙局麻药陆续向周围弥散,组织摄取、吸收和组织液稀释,其浓度先低于神经内,因此局麻药呈由内向外的方向弥散。但因神经的血液灌流有限,不易使局麻药从膜结合部位移开,故神经内局麻药浓度在一定时间内仍保持在Cm以上。所以肢体近侧阻滞先行消退,远侧消退在后。由于核心部位与表层神经束存在着浓度梯度,局麻药将继续从核心向表层 (外侧)弥散。一旦核心部位的局麻药浓度低于Cm,则整个神经干功能可恢复正常。局麻药的消退呈指数式进展,先快而后才逐渐缓慢地恢复至正常神经功能。从开始消退到
11、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时间成为恢复时间。,连续性(周期)阻滞,为了延长神经阻滞的时间,临床上常在神经附近置放导管,以便周期性补充局麻药。第二次补充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状态与首次并不相同:首次注射的局麻药开始消退时,表层神经束局麻药浓度已小于Cm,但核心部位浓度仍处于或高于Cm,因此再次注药使所有神经束重建Cm的时间间隔要比首次注药为短,已能迅速发生牢固的阻滞;表层的局麻药的浓度虽已小于Cm,但仍残留一定数量的局麻药分子,只要再补充少量的局麻药就能重建Cm;首次注药后,在神经内部及其周围非神经组织早已耗损一定数量的局麻药,故再次注药耗损量较首次量小,使有更多的局麻药分子发生阻滞作用。为此,在再次注药时只
12、需较低浓度、较小容量的局麻药就能迅速达到完全阻滞。,快速耐药性,系指在反复注射局麻药之后,出现神经阻滞效能减弱,时效缩短,连续硬膜外阻滞时甚至有缩小阻滞节段范围的趋向。尤其当上次局麻药消退的第一体征出现后15分钟才追加局麻药,则更易于出现快速耐药性。反复注药的次数越多,就越易出现上述现象。Bromage指出,若在病人恢复感觉的即时追加局麻药,则局麻药可比上一次剂量减少1/41/3。若延缓至感觉恢复一小时左右才追加局麻药,则剂量要比上次剂量增加1/41/3。,对发生快速耐药性地解释:注射部位的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是血管的摄取与分布进行性增加,并阻碍药物的弥散。一般市售局麻药为盐酸盐(pH4.06
13、.0),注射部位的组织要进行缓冲,以便达到生理范围pH,使有足量的碱基通过神经膜;但在局麻药反复注射之后,组织的缓冲力大为减弱,以致局麻药离解为碱基的比率下降,因而影响到药物的扩散。可见快速耐药性地发生与局麻药的pKa直接相关,pKa接近于7.4的局麻药(如甲哌卡因)更易于出现上述现象。长时间保留导管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反应,纤维蛋白沉淀,甚至包绕在导管周围,造成了有碍于药物扩散的屏障。,肾上腺素,1.作用 在局麻药溶液中加用肾上腺素,以期达到如下的目的:减慢局麻药的吸收速率;降低血内局麻药浓度;完善对神经深层的阻滞;延长局麻或阻滞的时效;减少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但加用肾上腺素延缓局麻药在硬膜外腔内
14、的吸收,因不同的药物而异。血管收缩药对长效脂溶性局麻药(如布比卡因和依替卡因)的影响甚微,或因高度组织结合力,以及有较强的血管舒张作用,从而抵消了血管收缩药的作用。,肾上腺素,2.用量 肾上腺素最大用量,小儿不超过10ug/kg,成人不超过200ug250ug.。肾上腺素于局麻药溶液的浓度比率,以1:200,000为宜,相当于每毫升局麻药溶液含肾上腺素5g。若增加肾上腺素的比率为1:80,000,不仅不会增加其效果,甚至可出现拟交感样反应,如恐惧、心动过速、出汗等症状。,肾上腺素,3.禁忌证 肾上腺素禁用于侧支循环差的部位(如手指、足趾、阴茎)的周围神经阻滞和局部静脉麻醉。 严重冠心病,心率失
15、常,未控制的高血压,甲亢和子宫胎盘功能低下患者慎用。,常用的局部麻醉药,酯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酯类局麻药,1.普鲁卡因(奴佛卡因,Procaine, Novocaine, Planocaine)2.丁卡因(地卡因、邦妥卡因、Tetracaine、Pontocaine、Pantocine、Amethocaine、Dicaine)3.氯普鲁卡因(2-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 2-Chloroprocaine,Nesacaine),普鲁卡因,它的局麻时效短,一般仅能维持4560分钟;pKa高,在生理pH范围呈高离解状态,故其扩散和穿透力都较差。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能从注射部位迅速吸
16、收,而表面局麻的效能差。由于小剂量对中枢神经表现为抑制状态,呈思睡和对痛觉迟钝,所以可与静脉全麻药、吸入全麻药或麻醉性镇痛药合用,施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或静脉复合全麻。它虽有奎尼丁样抗心率失常作用,但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生物转化过快,而不适于作为抗心率失常药。它与琥珀胆碱作用于相同的酶,故普鲁卡因与琥珀胆碱复合静脉点滴时,可延长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抗胆碱酯酶药可抑制普鲁卡因的降解,从而增加普鲁卡因的毒性。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异常的病人,也将使普鲁卡因代谢发生障碍。,普鲁卡因,用法和剂量:0.25%0.5%1.0%普鲁卡因溶液,适用于局部浸润麻醉,其它神经阻滞则可用1.5%2.0%溶液,一次注入量以
17、lg为限。3%5%溶液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一般剂量为150mg,不能再提高浓度,以免造成脊髓的损害。在行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时可加入1:200,000300,000肾上腺素。静脉复合麻醉则可用1.0%2.0%溶液。,丁卡因,它是一种长效局麻药,起效时间需1015分钟,时效可达3小时以上。丁卡因的麻醉效能为普鲁卡因的10倍,毒性也为普鲁卡因的10倍,而其水解速度较普鲁卡因慢2/3。用法与剂量:眼科常以1%等渗液作角膜表面麻醉,鼻腔粘膜和气管表面麻醉常用2%溶液。硬膜外腔阻滞可用0.2%0.3%溶液,一次用量不超过4060mg,但目前已很少单独应用。常用的是与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可分别含有0.1%0
18、.2%丁卡因与1.0%1.5%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时效长的优点。,氯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与普鲁卡因相似。在血内水解的速度较普鲁卡因快4倍,故毒性低,起效短,只需612分钟,时效为3060分钟,依据其用药量而定。用法于剂量:盐酸氯普鲁卡因不适于表面麻醉。1%溶液可用于局部浸润麻醉,一次最大剂量800mg,加用肾上腺素后则时效可达30分钟;2%3%溶液适用于硬膜外阻滞和其它神经阻滞,具有代谢快,胎儿、新生儿血内浓度低的优点,适用于产科麻醉。应该指出,氯普鲁卡因溶液的pH=3.3,若不慎把大量的氯普鲁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并发症。当氯普鲁卡因与布比卡因或依替卡因混合应用时,后者有可能
19、抑制氯普鲁卡因的代谢,其所引起的神经毒性,可能与干扰神经的能量需求平衡有关。,酰胺类局麻药,1.利多卡因(赛罗卡因、Lidocaine,Lignocaine、 Xylocaine、 Xylotox)2.甲哌卡因(卡波卡因、甲吡卡因,Mepivacaine、Carbocaine)3.布比卡因(丁吡卡因、丁哌卡因、唛卡因、Bupivacaine、Marcaine)4.依替卡因(衣铁卡因、Etidocaine,Duranest)5.丙胺卡因(Prilocaine,Citanest )6.地布卡因(沙夫卡因、Dibucaine、Sovcaine、Nupercaine、Percaine、Cinchoca
20、ine)7.罗哌卡因(Ropivacame、LEA103),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为氨酰基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的特点。其毒性随药物浓度而增加,在相同浓度下,0.5%浓度与普鲁卡因相似;1%浓度则较后者大40%;2%浓度则比普鲁卡因大1倍。除了用于麻醉的目的外,可以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利多卡因,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用法与剂量:口咽及气管表面麻醉可用4%溶液(幼儿则用2%溶液),用量不超过200mg,起效时间为5分钟,时效约可维持1530分钟。0.5%1.0%溶液用于局部浸润麻醉,时效可达60120分钟,依其是否加用肾上腺素而定。神经阻滞则用1%1.5%溶液
21、,起效约需1020分钟,其时效可维持120240分钟。硬膜外和骶管阻滞则用1%2%溶液,出现镇痛作用约需5.01.0分钟,达到完善的节段扩散约需16.22.6分钟,时效为90120分钟。2%5%溶液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一次用量限于40100mg,时效为6090分钟,由于阻滞的范围不易调节,一般在临床上并不常用。,利多卡因,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成人一次用量为400mg,加用肾上腺素时极量可达500mg。,甲哌卡因,甲哌卡因的麻醉效能的毒性与利多卡因相似,在肝内代谢为主,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排入胆汁,肠道再吸收经肾脏排泄,仅1%6%原型出现于尿液,极少量从粪便排出。它的pKa很接近于生理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局部麻醉药 讲课课件 局部 麻醉药 讲课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