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科普课件.ppt
《冠心病科普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科普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苏大附一院心内科钱晓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的特点,途径短,流速快灌注压高,与主动脉压接近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的5,心脏重300g,仅占体重0.5。心肌细胞氧摄取率高:6575%:1025%冠状动脉扩张能力强侧枝循环少,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动脉硬化类型的一种 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硬化 动脉中层硬化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黄色粥样,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不明确多病因疾病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危险因素或易感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感因素,年龄: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性别:男性,女性更年期后血脂异常:(最重要的
2、易患因素)TC,TG,LDL(特别是Ox-LDL,VLDL)增高,HDL降低血压吸烟:被动吸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次要易感因素,肥胖缺少运动西方的饮食方式遗传因素:早发家族史A型性格: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等胰岛素抵抗纤维蛋白原增高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内皮损伤学说,血脂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 动脉内膜功能性损伤 内皮细胞粘附因子增加 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 移入内膜 巨噬细胞 吞噬oxLDL 泡沫细胞 脂质条纹(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内皮损伤学说,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移动到内膜 纤维斑块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增高、狭窄所致湍流) 动脉内膜内
3、皮细胞连续性中断 暴露内膜下的组织 血小板黏附 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主要累及体循环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分六型 脂质点 脂质条纹 斑块前期 粥样斑块 纤维粥样斑块 复合病变(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及附壁血栓),动脉粥样斑块,软斑块:纤维帽薄;脂质池大;容易破裂。纤维帽与正常内膜交界处血压升高;血流冲击;动脉痉挛;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反应T细胞堆积;滋养血管破裂出血;血小板活性增强;凝血-纤溶系统失衡;斑块钙化等等,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4、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流行病学,欧美: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23/4。我国的发病率增长迅速占住院心脏病患者的比例迅速增加,冠心病分型(1979年WHO),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缺血,无症状心绞痛:一过性缺血心肌梗死:冠脉闭塞,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缺血性心脏病:长期缺血引起心力衰竭猝死: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骤停,近年的趋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性冠脉病(慢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症)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X综合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
5、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共同的病理基础:不稳定的粥样斑块,伴发了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病理改变,稳定型心绞痛,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机制:在冠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临床表现,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部位:胸骨后,手掌大小,界限不清。放射:左肩,左臂内侧, 颈咽或下颌部性质:压迫,发闷或紧缩性,烧灼感,不似针刺或刀扎持续时间:35分钟缓解方式:停止原诱发症状的活动,舌下含硝酸甘油,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心电图(静息,发作时,负荷,动态)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防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冠心病 科普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