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分状况课件.ppt
《农田水分状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水分状况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农田水分状况,主讲教师:谭军利 博士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12年8月,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内容提要,农田水分存在形式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作物生长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传输,农田水分状况系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第一节 农田水分状况,一切农田水利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节和控制农田水分状况,以改善土壤中的气、热和养分状况,并给农田小气候以有利的影响,达到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农田水分存在的四种基本形式,空气中的水气 地面水 土壤水 地下水,空气中的水气 (主要反映在空气湿度上),空气湿度太低,蒸腾强度大,会造成
2、太多的水分损失,同时,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的水量不能满足蒸腾耗水的要求,作物就会枯萎(大气干旱)。,在一定程度上,空气湿度低对作物生长有利。,产生大气干旱的原因是干热风所致。干热风的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0、日最小相对湿度30%、风速3m/s。,防止大气干旱的措施: 设置防风护田林 进行喷灌、雾灌,地 面 水,水稻采用淹灌时,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田面有一定的水层。同时稻田为了控制田面水层和排干晒田,也必须有排水措施。,地 下 水,地下水靠毛细管作用上升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的水量可以为作物所利用。但地下水位太高,距离地面小于1m时,则会造成根系活动层内土壤含水量过高,通气不畅,造成减产,称之为渍害。,在
3、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层地下水消耗于地面蒸发的比重很大,当地下水矿化度高时,地下水通过地表蒸发后造成表土盐分的累积,形成盐渍害。因此必需通过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避免渍害和盐渍害。,土壤水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土 壤 水,固态水 冬季土壤结冰时存在,液态水,气态水 存在于土壤空气中,受土粒分子引力,吸湿水,膜状水,受毛管力作用,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受重力作用,重力水,地下水,土壤水,(1)吸湿系数; (2)凋萎系数; (3)田间持水量; (4)毛管持水量;,土壤水分常数,土壤在水汽相对饱和的环境中(相对湿度100%)吸持
4、水分子可达到最大量,此时土壤的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大概有15-20层水分子,厚度4-8nm),不同土壤吸湿系数不一样。,吸 湿 系 数,当土壤含水量减少到土粒对水分子的引力等于或大于1.5106Pa时,植物会因无力吸水而发生永久性凋萎,土壤对水分子引力等于1.5106Pa(15巴)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永久萎焉点或凋萎系数。,凋萎系数 = 吸湿系数1.5(经验公式) 当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的含水量叫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Field Capacity),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的含水量,称为毛管持水量。 当土壤中所有孔隙充满水时
5、的土壤的含水量叫饱和含水量或(全持水量),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田间持水率 是确定灌水定额时,计划湿润土层允许含水率的上限,从薄膜水到田间持水率的土壤含水率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容易利用的有效水。灌水前土壤允许含水率下限,一般取田间持水率的50%70%。,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2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不同质地土壤的几种水分常数,土壤水分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是否能被作物利用及其被利用的难易程度。,土壤最大有效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表 2. 不同质地土壤的有效水范围(重量%),土壤有效水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土壤水存在的形态、性质和数量,土水之间的吸力,作物根系吸水力
6、与土粒吸水力之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土壤基质势和土壤含水率关系的曲线,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及表示方法,测定方法: 烘干法 负压计法 TDR法 中子法 射线法,质量含水率m g/g体积含水率v cm3/cm3水层厚度h mm 1.0m3/亩=1.5mm水层厚度,表示方法:,水层厚度h(mm)= 土层厚度(mm) 土壤含水量(体积) =土层厚度(mm) 土壤含水量(质量) 土壤干容重,v (%)= m (%)b,第二节 作物生长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一、水对作物的生态作用,根系的发育; 作物茎叶的生长; 作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宜和最低的水分含量; 土壤含水量对作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影响是不一致的:
7、最适含水量 生长蒸腾同化 影响作物的品质,1、以水调气 在一定的土壤中,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共同占有土壤孔隙,水多气少,水少气多。在水气矛盾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可通过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来调节空气。,2、以水调温 水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均比空气大。为了调节农田 温度或稻田水温常常通过增加或减少农田水量的办法来解决。,二、水分对改善作物生态环境的作用,3、以水调肥 作物吸收养分是有条件的。首先,养分的吸收是以水为媒介的;其次,养分必须转化为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养分的吸收和转化,都以一定的水分条件为基础。,4、改善农田小气候 通过合理的灌排措施,不仅可以调节土壤温度,而且也可以调节农田内部一
8、定空气层的气温、空气湿度等因素。农田水分多时,蒸发强烈,空气湿度增高,气温降低。,5、提高耕作质量和效率 影响耕作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田间水分状况。旱田土壤含水率适宜,土壤的物理机械性介于粘结性与可塑性之间时,耕作质量和效率最佳。,6、其他要求 如稻田的适时晒田可调节水稻群体,适时落干可控制水稻贪青晚熟。杀虫也要结合灌排进行。,1)当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和土壤上层干燥时,如果降雨(或灌水),地面水逐渐向土中入渗,土壤水分的动态约如图1-2所示。,二、旱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2) 当地下水位埋深较小,作物根系吸水层上面受地面水补给,而下面又受上升毛管水的影响时,地下水位的高低便直接影响着根系吸水
9、层中的含水率。,干旱:由于根系吸水不足以致破坏植物体水分平衡和协调现象,称之为干旱。,干旱,大气干旱 土壤水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于大气 温度过高和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过强;或干热风,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需要。,土壤干旱 土壤含水率过低,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五、水稻地区的农田水分状况,当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又无出流条件时,当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出流条件较好时,此时,地下水位至地面间土层的土壤空隙不一定达到饱和。,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饱和土壤:理论基础为达西定律,并逐步完善形成地下水动力学;,非饱和土壤:在19世纪下半叶至上世纪50年代,代表理论为毛管
10、理论,采用形态学的观点;上世纪初出现了土壤水分能态观点,即势能理论,根据在土壤水势的基础上推导出的扩散方程,研究土壤水分运动。,一、土水势及其分式,土水势:土壤水的势能,简称土水势,定义:可逆地和等温地从特定高度和大气压下的纯水水池转移极少量水到土壤中某一研究点每单位数量纯水所做的功。,根据影响土水势的各种因素,土水势可有若干分势组成。在不同情况下,总水势是由不同分势组成。,1、重力势g 土壤处于重力场中,其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在重力场的位置,土壤水的重力势是由其参照的基准面相对高度决定的。,2、压力势p 当土壤处于地下水自由水面以下或土壤表面长期积水的情况下,土壤水具有压力势,压力势是由土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田 水分 状况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