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营养护理课件.ppt
《危重患者的营养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患者的营养护理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重患者的临床营养,内 容,熟悉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相关知识掌握临床营养的分类及其适应症、禁忌症掌握肠内、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处理,一、危重病人代谢的特点,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应激反应,分解激素,合成激素,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糖原迅速消耗、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加速蛋白质合成减少、减慢、分解加速,注:重症状态下激素与代谢变态变化的3个经典阶段:早期低潮期(24h内)流动期(持续很长时间,分解代谢为突出的代谢改变)、恢复期,危重病人代谢的特点,蛋白质分解增加,氨基酸在体内堆积,氮排泄增加,能量和营养的负平衡增加,氧 化,肝脏、肌肉,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发
2、病率、死亡率上升,二、营养状况的评估,营养不良流行病学,危重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据不完全统计: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30%50%年龄75岁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65%ICU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几乎为100%住院时间长、营养不良的情况就越严重、复杂。营养不良已经成为影响病人康复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三、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年)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促进患者的康复,四、临床营养,当营养素的供给成为临床治疗手段
3、时,我们称为“营养支持”,也称为“临床营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营养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营养支持应作为住院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营养时机,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基本纠正休克复苏后,循环、呼吸功能趋于稳定临床无大出血出现血糖平稳或在胰岛素控制下趋于稳定肝、肾衰竭经过初步处理或经血液净化治疗趋于稳定胆道梗阻解除,(一)营养时机,有效的复苏和初期治疗2448h后,考虑开始营养供给,并视为早期的营养支持早期开始EN的原因:维持消化道的完整性;降低炎症应激状态;支持免疫功能,降低炎症的“二次打击”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营养问题,应开始营养支持。预计营养状况良好的患
4、者禁食时间较长,应给于营养支持。,(二)营养途径,肠外(PN)静脉营养全静脉营养(TPN) (周围静脉)肠内(EN)全肠内营养(TEN) (首选鼻胃肠管),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途径选择依据,1、疾病状态:急性应激、慢性消耗2、疾病病理生理特点3、肠道功能状态:解剖、功能4、需补充营养底物的质和量5、机体对营养治疗的反应6、是否有禁忌症,(三)肠内营养,指对于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病人,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方法。肠内营养支持能保持对消化道的适当负荷,维持消化道功能。临床应用时,一般遵循“当胃肠道有功能时,应首先采用
5、肠内营养”的原则,以利于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肠内营养适应症,只要小肠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都可采用EN1、经口摄食障碍:口或咽部炎症、食管化学性灼伤、上消化道术后等经口进食困难者或者脑血管意外、头部外伤等丧失吞咽功能者大面积烧伤、脓毒血症、AIDS等消耗增加而相对摄食不足2、胃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恢复期、胃肠道瘘、炎症肠道疾病缓解期、顽固性腹泻、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结肠术前准备3、胃肠道外疾病:围手术期、肿瘤放化疗、烧伤、创伤、肝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肠内营养的禁忌症,1、由于衰竭、严重感染及术后消化道麻痹所致的肠功能障碍2、肠梗阻3、肠瘘、吻合口瘘4、消
6、化道活动性出血5、严重腹泻、腹胀,经处理后无缓解者6、胃肠功能障碍,腹腔感染未能控制导致肠管运动障碍,出现明显腹胀、肠鸣音消失或腹腔大量炎性积液时,不能肠道喂养。,肠内营养制剂,根据营养制剂的组成成分分类:非要素制剂(1)混合奶:包括普通混合奶和高能量高蛋白混合奶(2)匀浆制剂:包括商品匀浆制剂与自制匀浆制剂(3)以整蛋白或蛋白质水解物为氮源的非要素制剂要素制剂(1)以水解蛋白为氮源的要素制剂(2)以氨基酸为氮源的要素制剂特殊治疗制剂:婴儿制剂,肝功能衰竭、肾衰竭、肺疾病及创伤制剂,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症制剂等,EN途径与输注方式,1、途径:预计肠内营养不超过4周,优先考虑鼻胃、鼻十二指肠置管
7、。预计肠内营养需4周以上者,则应考虑肠造瘘。,2、输注方式,EN输注方法,采用连续泵输注法。低浓度、低流量、低速度,逐渐增加至全量剂量和速度:容量:应从低浓度、低容量开始,第一天500ml,尽早(25 d内)达到全量 速度:第一天:20ml/h,每2h回抽胃内残留,如100ml,6h后增加速度到45-50ml/h,总量为500 ml;第二天:递增为50-60ml/h,第三天:递增为60-80ml/h;第四天:递增为80-100ml/h并维持,约1224 h内输注完毕:保障胃肠道有6-8h的空歇期。温度:3840,肠内营养,护理是关键,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部分指出 肠内营养不同与肠外营养,
8、肠外营养时患者没有选择权、医生医嘱多少量、患者接受多少,而肠内营养时患者有选择权,当不能耐受时可以拒绝,而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缩短住院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应该推广现代、规范、正确的管饲技术和日常护理,精神心理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感染并发症,置管并发症,EN常见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腹泻、恶心、呕吐,发病机制: 发生率约1020%,由于病人禁食时间长、肠内黏膜萎缩引起吸收不良、导致腹泻、恶心、呕吐原因:1、与病人情况有关:胃潴留、胃肠道缺血、肠麻痹、乳糖不耐受、低蛋白血症、脂肪酶不足、脂肪吸收2、与肠内营养制剂有关:气味难闻、脂肪比例高、高渗透压配方、温度过低、营养液污染3、与
9、EN输注速度有关:推注或滴注速度过快4、其他原因:病情与药物副作用、菌群失调,1、腹泻的预防和处理,护理方法1、进行EN时,遵循浓度、容量、速度、温度。2、注意无菌操作,做到现用现配。3、使用含纤维素及益生菌的EN制剂4、对乳糖不耐受者,推荐无乳糖配方。5、使用持续加温器,保证营养液的恒定温度。6、采用经专用营养泵持续滴入方式7、避免引起腹泻的药物。8、纠正低蛋白血症。9、腹泻发生时,查明原因,去除病因,必要时给予止泻药,做好皮肤护理。,2、胃潴留的预防及处理,发病机制 发生率78%,喂养2h后,胃内残留量15oml为胃潴留,表现为上腹饱胀、返酸嗳气、呕吐胆汁和食物等。病因 当患者遭受创伤、手
10、术、严重感染等打击后,胃肠道首先受累,其蠕动减慢、排空延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容易导致胃潴留,从而引起返流误吸致吸入性肺炎而加重病情。,2、胃潴留的预防及处理,护理方法1、经胃喂养时采取半卧位(3045)在经胃喂养的第一个48h内应每4h检测胃残留量,胃残留量200ml,可应用促胃动力药或减慢滴速。2、经胃喂养可采用间断滴注的方式,经幽门后喂养需连续滴注,当出现胃潴留时,可同时进行胃肠减压,继续EN在EN开始,得到全量前,应检查有无腹胀,听诊胃蠕动1次/46h 3、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宜选择空肠实施肠内喂养,3、便秘的预防及处理,原因:1、自备流食多为少渣、少纤维物质2、水分不够、长期卧床、疾病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重 患者 营养 护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0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