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技创新的政课件.ppt
《德国科技创新的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科技创新的政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德国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分析,一、德国的科技创新成就二、德国科技政策发展掠影三、德国的科技体制特点四、几点结论五、对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启示,前言,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政策体制。考察德国的科技政策及体制特点,我们得出几点结论:科技政策不断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科研环境宽松是科技创新的良好土壤;科研体系完善是科技创新的坚实平台;研发投入稳定是科技创新的经济基础;企业参与研发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19世纪以前,德国是一个发展缓慢、在经济和技术领域都落后于英美的国家。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开始迈向现代工业社会,德国科技随之进入繁荣时期,并迅速走向世界前列。德国的科技之所以能迅速崛起
2、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德国不断创新的科技政策及良好的科技体制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德国的科技政策及其体制特点进行分析,试图以此来揭示德国科技领先的原因。,一、德国的科技创新成就,创新原本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概念,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r,1883-1950年)教授在其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使用了“创新”creative)一词,并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其意思是指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后来随着“创新”一词的广泛使用,其含义逐渐泛化,现在己拓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管理、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创新。但国际上在谈
3、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时,主要仍以科技创新为参数。,德国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自然资源贫乏,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但出口业发达,是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德国的成就在世界是有目共睹,从量子力学(普朗克)和相对论(爱因斯坦)的产生到二十世纪一系列技术革命和当今的信息产业革命的重大突破,德国科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就代表世界科技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来说,据统计,从1901年诺奖的创立到2000年的100年中,德国在物理学、化学、医学三个没
4、有争议的诺贝尔奖领域里共获得58项,居世界第三(美国140项,世界第一,英国获59项,世界第二)。以如今,己有60多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殊荣再一次显示了德国在科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又一项重要指标,它是科技创新的智力财产。据欧洲专利办公室发布的数据,2006年德国共申请专利2.49万项,继续位居欧盟各国榜首。经合组织2008年专利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德国每百万人获专利数量为76.38万人,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4,而中国仅为0.27,排名第40。此外,德国在电器工业、
5、化学工业、医药工业、汽车工业、机器制造业、光学和精密仪器制造业等领域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先进生产基地。上百年以来,德国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在世界市场上创立了良好的声誉,“德国制造”被认为是在世界市场上让人信赖的标签和代名词,如世界闻名的豪华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日常生活必需品阿司匹林、安全气囊等,这些产品的质量在世界的声誉是有口皆碑的。2006年,欧盟理事会在发表欧洲创新计分牌(EIS)的报告中增加了一个全球创新计分牌(GIS)部分。GIS根据不同创新层面的指标,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标全球综合创新指数,只有指数在0.6以上的才能被称为创新型国家。在GIS列出的43个国家中,德国的创新指数为0.63
6、,排名第8位,中国只有0.27,排名第35位。其实,在18世纪60年代世界进入工业化进程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德国还是一个科技发展落后的国家,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科技迅速发展并占据世界领先地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德国科技迅速发展并走向世界前列?,二、德国科技政策发展掠影,很多学者认为,德国科技的崛起应归功于德国政府的科技政策、科研体制以及政府的科技投入。的确,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德国非常重视科技政策的不断创新。自十九世纪中叶起,德国就开始建立科学技术的系统组织,并凭借其严谨的古典哲学思想的指导,以大学为中心,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将科学与哲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20世纪以来特别
7、是二战之后,德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建立了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如1990年7月德国颁布了基因技术法,这一法案规范了德国的遗传工程研究与生产管理,推动了德国生物技术的发展;1997年8月,德国政府颁布了信息与通讯服务法,对互联网内容提供方、服务提供方以及网络搜索服务提供方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成为世界上最早制定法律、规范互联网使用的国家之一。,1999年和2000年,德国政府先后发布了技术政策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途和德国联邦政府创新资助政策及举措两个科技政策纲领,确立了德国在科技资助与科技创新方面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策略。 2006年8月,德国联邦政府又推出了历史上第一个涵盖所
8、有政策范围的德国高技术战略,以期持续加强创新力量。为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功能,应对国际国内各种新技术发展的挑战, 2010年7月,德国政府颁发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报告汇编了德国联邦政府各部门的研究和创新举措,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高技术战略创新的整体方案和创新政策,确定了不同领域创新目标的优先顺序和新方式,如集群竞争、创新联盟等。 2012年,联邦教研部又推出了一个专项计划“2020一创新伙伴计划”,计划在2013至2019年间投入5亿欧元,以支持德国东西部研发创新合作,形成研发创新合作联合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技术创新结构。,纵观德国的科技政策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德国政府始终把科技发展
9、的重点放在能够引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前沿实用技术上。而且德国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时多从科技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政府提供的是宏观的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入,也就是说政府只是给科技发展提供研发资金和制度保障,而不会具体干预、控制科研工作的开展。可以说,德国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战略思路以及他们明确的职能定位,既保障了德国科技政策的正确导向,也引导、刺激着德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下图是德国2013电信市场发展趋势,三、德国的科技体制特点,伴随着德国科技政策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德国的科技体制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一)研发体系与机构完整 科研机构与研发体系完整是德国科技体制的第一大特点。在德国研发工作主要集
10、中在三类部门进行。 第一类部门是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主要有三类:综合性大学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单科型工业大学以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技术应用型研究为主;应用技术大学主要为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三类大学的科研面向和划分比较清晰。 第二类部门是高等院校以外的研究机构。这类科研机构主要由几个大型的研究机构和科研协会组成。海尔姆霍尔茨大研究中心联合会是德国最大的研发组织,该组织有16个研究机构,科研人员达2.3万余名,主要从事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技术基础研究。科研协会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马普所学会(和综合性大学一样,以理论创新为主,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弗朗霍夫学会(FraunHofert协
11、会,以技术开发为主,主要从事科研的实用转化)以及莱布尼茨联合会(Helmholtz协会)等。 第三类部门是经济界的研究单位即工业企业。德国政府非常重视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早在70年代,德国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帮助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政策举措,如中小企业组织原则、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鼓励并促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因为有政府的资助与支持,企业参与研发的积极性很高。在德国的7000多个研究机构中,企业自办的研究机构比重高达80%以上,全德47万科技人员中,在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开发的有30余万人。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主力军。,(二)研发投入力度大、重点突出 据统计,德国研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国 科技 创新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