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铺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
《火铺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铺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概述- 4 -第一节简要概述矿井的生产建设过程、生产能力变化过程、生产能力变化情况- 4 -第二节本次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5 -第三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6 -第四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6 -第五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7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 7 -第一节地理位置- 7 -第二节井田面积- 8 -第三节井田煤层地质情况- 9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10 -第五节开采技术条件- 10 -第六节矿井储量及可采煤层数量及厚度- 16 -第七节开拓方式、开采方法- 18 -第八节法定单位测定的该矿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指数等安
2、全基础数据- 19 -第九节煤类、煤质及用途- 20 -第三章矿井目前生产状况- 20 -第一节矿井建设及批复情况- 20 -第二节矿井设计单位- 23 -第三节立项、批准单位- 23 -第四节建设期及投产期- 23 -第五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4 -第六节技术改造或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24 -第七节主要系统变更情况- 26 -第八节生产布局情况- 27 -第九节资源回收率情况- 28 -第四章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情况- 32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情况- 32 -第二节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36 -第三节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37 -第四节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
3、- 40 -第五节供电系统能力核定- 40 -第六节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55 -第七节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 74 -第八节通风系统能力核定情况- 77 -第九节地面生产系统基本现状- 118 -第十节压风、灭尘、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 121 -第十一节矿井安全程度核查情况- 125 -第五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126 -第一节各主要系统环节能力核定结论及评价意见- 126 -一、最终核定能力意见- 126 -二、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128 -第二节问题与建议- 128 -第六章选煤厂生产能力核定- 129 -附件- 137 -(一)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表;- 137 -(二)煤矿重大技术改
4、造或改扩建批复或核准文件;- 137 -(三)其他相关文件;- 137 -(四)煤矿与核定单位签订的委托核定书;- 137 -其它资料- 137 -(一)附图:- 137 -(二)附件:- 138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简要概述矿井的生产建设过程、生产能力变化过程、生产能力变化情况火烧铺煤矿始建于1966年,分平硐、斜井联合开拓,原设计由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矿设计研究院于1965年提交初步设计,共开发羊场坡、火烧铺、滥泥箐三个自然勘探井田,设计能力12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117年。其中:平硐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开采+1820m水平以上及羊场坡井田的全部资源;斜井设计生产能力75万吨/年
5、,开采火烧铺井田南部+1820水平以下+1660m水平及滥泥箐井田的全部资源。平硐于1971年建成投产,斜井1973年建成投产,移交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与之配套的火铺洗煤厂设计能力亦为90万吨/年。由于火烧铺矿井在建井过程中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人为地将斜井第一水平设计标高+1600m提高到+1660m水平,同时削掉北三采区,大大降低了矿井移交标准,对矿井服务年限、采区接替、斜井尽快达到设计能力等,均有很大的影响。后经补套的、设计能力30万吨/年的斜井北三采区、由第六十四建井工程处于1984年建成,移交生产后,矿井设计能力达到120万吨/年。 矿井产量于1982年达到设计能力。矿井于1984年
6、由重庆煤矿设计院提交改扩建初步设计,设计新增120万吨/年,1991年正式开工建设,1999建成斜井+1400水平21采区,设计能力80万吨/年。另外对生产的平硐+1820m水平、斜井+1660m水平,通过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增产40万吨/年,至此,矿井设计能力达240万吨/年。经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280万吨/年,2005年矿井实际生产原煤202.8万吨。火烧铺矿选煤厂于1970年5月动工兴建,土建工程由六十八工程处负责,机电安装由九十二工程处负责,1972年8月15日竣工投产。选煤厂在建厂施工时,因有滑坡,把原设计能力150万吨/年改为90万吨/年。因为矿井原煤产量逐年提高,1992年曾
7、达到吨,因而选煤厂设计能力90万吨与矿井不对口,不能满足全部入选的需要。1984年6月25日至7月20日进行第一次改造生产能力由90万吨/年提高到120万吨/年,2001年11月开始又对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至12月20日一期主体工程安装结束,两期技改工程共投资1282.8万元,选煤系统生产能力由过去的90万吨提高到180万吨/年。2006年新建预排矸系统,使矿井选煤厂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年。第二节 本次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和省煤炭管理局、省安全生产管理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
8、认真开展全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紧急通知(黔煤办2006123号)的要求。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为切实加强矿井生产能力的管理,随着生产能力管理新体系的建立,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8月1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公司计字20066号)。火烧铺矿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安排了关于开展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相关事宜。各专业组积极行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努力拼搏、勤奋工作,确保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于2006年9月15日形成了初稿,并于2006年9月16日组织相关资质人员进行校正,经修改后于2006年9月18日形成报告。第三节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
9、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本次核定工作完全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参与编制的均是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根据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组织,按照2006年6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最新标准进行核定。第四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由于火烧铺煤矿是矿厂合一的单位,则核定的主要系统及其结果如下:一、 主井运输系统,核定能力为:535万吨/年;二、 副井提升系统,核定能力为:290万吨/年;三、 井下排水系统,核定能力为:700万吨/年;四、 供电系统,核定能力为:330
10、万吨/年;五、 井下运输系统,核定能力为:350万吨/年;六、 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核定能力为:280万吨/年;七、 通风系统,核定能力为:305万吨/年;八、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能力为:310万吨/年;九、 压风、灭尘、通讯等系统经核查能满足要求;十、 矿井安全程度通过核查评估,安全程度为B级;十一、 洗煤厂洗选系统,核定能力为:200万吨/年。第五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矿井十一个方面的核定、核查情况,在主要的生产系统中,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的核定能力280万吨/年最低,故矿井的核定生产能力为280万吨/年。第二章 矿井基本概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火烧铺矿井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
11、西部火铺镇境内,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和公路320国道均从矿井中部经过。公路320国道东至贵阳382K m,西到昆明266K m。贵昆铁路盘西支线距矿中心区2.0K m设有火铺车站及专用线进入工业广场。另外,已建成通车的水柏铁路与盘西支线柏果站接轨和已建成通车的南昆铁路亦有支线与盘西支线的红果编组站相连。矿井交通十分便利。火烧铺矿井田位于盘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南段,地理坐标:东经:10424041042714,北纬:253619254543。图1第二节 井田面积火烧铺矿原设计开发羊场坡、火烧铺、滥泥箐三个自然勘探井田,据中煤总公司能源计字(1991)896号文关于盘江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火烧铺矿共开
12、发四个精查勘探井田,即羊场坡、火烧铺、滥泥箐、纸厂勘探井田。南起羊场坡井田羊1地质剖面线与梓木嘎井田相邻,北至上纸厂村附近的纸12地质剖面线与松山井田接壤。井田略呈南北走向。其走向长18.7K m,倾斜宽1.1-2.0K m,面积26.7K m 2左右。本次能力核定的井田范围、储量及服务年限均含纸厂井田。第三节 井田煤层地质情况一、 区域地质构造情况盘县煤田地处杨子准地台(),上杨子台褶皱带(),黔西南迭陷褶断束()的西部。煤田内的构造大致分为北西和北东向两组。盘关向斜是其中的北东向构造之一。火铺井田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南段。二、 井田地质构造情况火铺井田为一大致东倾的简单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倾向
13、北东50东、倾角中部25左右,井田两端均在30-40左右,纸厂井田局部倒转。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井田内大中型断层11条,10-20米断层15条,大于煤层厚度的小断层十分发育。井田构造的复杂程度为a。三、 煤层地质情况井田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含煤地层为晚二迭系龙潭煤组。为过渡相沉积,总厚154m-268m,平均厚度230m左右。全井田煤系地层由浅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煤层和菱铁矿组成,煤层以中厚煤层和薄煤层为主。地质条件分类:-adefg。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无明显含水层和较大水体,一般均属弱含水层和良好的隔水层,小河溪发育。区域内可溶性岩层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矛口
14、组;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中统关岭组中上段。可溶性岩层含裂隙溶洞水,富水性强,是区内重要的含水层。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属非可溶性岩层。其充水空间不发育,含水性和透水性较弱,是上述含水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地下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主要是分布较高的非可溶性地层区的沟溪水,进入可溶性岩层后补给地下水,而地下水又以泉或暗河出口排出,补给地表水,地表水以地下水有明显的互补关系。大气降雨和老塘积水是矿井水的主要来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涌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雨季是旱季的1.7倍。全井田小窑遍布,由于火烧铺矿不能进入小窑进行详细实测,而大部分小窑的开采又无图
15、纸资料,故对小窑的开采深度及开采范围等情况难以掌握。而下山开采的小窑多有积水,积水的位置和水量无法查清,虽然火烧铺矿目前已转入深部开采,但小窑积水对矿井后续采区(如26采区)的安全生产仍构成较大威胁。第五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 矿井生产采掘工艺技术及装备状况火烧铺矿现有三个生产采区,即南二采区、21采区和23采区,生产布局是一区一面,共有三个工作面回采,全部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装备厚煤层综采设备(采煤机型号:MXG-300/700DA,液压支架型号:ZP3600/17.5/37,采面输送机SGZ764/500型,转载机型号:SZZ764/160)、中厚煤层综采设备(采煤机型号:MXG350,
16、液压支架型号:ZZ280015/27,采面输送机型号:SGZ630/220,转载机型号:SZZ764/160)和薄煤层综采(采煤机型号:MG2100/456WL,液压支架型号:ZY3600/11/23,采面输送机SGZ730/400型,转载机SZZ764/160)设备各一套。另还有采煤机型号:MXG-350;支架型号:ZF2800-15/24,工作面输送机:SGZ-630/220型;转载机型号:SZZ-764/60L的综放设备一套。厚、中、薄合理搭配,能满足矿井均衡生产。火烧铺矿生产掘进装备四台综掘机,一台型号为EBJ-120(S),一台型号为EBZ200H,两台型号为EP-120。另设4个爆
17、破掘进队,共设8个掘进队进行生产准备。火烧铺矿现有26采区在建,26采区有四个开拓工作面。二、 通风技术状况火烧铺矿通风方式为多井口分区抽出式通风。现有三个生产采区(21采区、23采区、南二采区)和一个开拓采区(26采区),各采区均有独立的进风巷道和回风道;采面为“U”型通风方式,上行通风。全矿共有11台主扇:其中南二采区为两台BDK618-8-28型主扇,功率为2*355KW, 21采区为两台G4-73-1128D型主扇,功率为630KW, 26采区为两台4-72-11-20B型主扇,功率为130KW,一台BDK618-8-28型主扇,功率为2355KW。三、 供电技术状况火烧铺矿现有李子树
18、35KV变电所和广场35KV变电所向矿区供电,李子树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216000KV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源由沙坡变电所、火铺矸石电厂双回路供电,另有李子树35KV变电所至广场35KV变电所的环线供电。李子树35KV变电所主要担负井下生产用电、地面机房、家属照明、外转供电。广场35KV变电所,原主变容量5600KVA,现己对广场35KV变电所主变扩容,主变容量为210000KV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源取自火铺矸石电厂和干沟桥开关站,主要负荷有洗煤厂生产用电、家属照明。矿井目前主要由火铺新矸石电厂供电。四、 煤层稳定性及顶底板状况按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煤层变异系数分:稳定煤层和比较稳定
19、煤层占总储量的61.7%。其中1#、3#、12#、24#等四层为稳定煤层,全井田可采。7#、20#、22#等三层为较稳定煤层,属大部可采。其余煤层为不稳定煤层,属局部可采层,占总储量的38.3%。煤层稳定性为d。全井田煤层顶底板均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薄层菱铁矿等组成。上煤组顶底板状况良好,中煤组的顶底板多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薄层菱铁矿等,顶底板松软破碎,开采过程中顶板管理难度较大。五、 矿山压力状况火烧铺矿现开采煤层埋藏深度在500m700m之间,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主要为构造应力、采动应力和集中应力。火烧铺矿的开拓巷道多布置在煤系底部的玄武岩中,
20、压力显现不明显,但准备、回采巷道进入煤系地层后,受压力影响较大,巷道的维修周期急剧缩短,一般石门的维修周期在69个月,巷道返修率较高。回采工作面的回风巷受采动应力和集中应力的影响尤甚,巷道维护困难,对回采的辅助运输、通风均造成一定影响。六、 巷道支护技术状况火烧铺矿积极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目前形成了以锚喷、锚网支护技术为主,架棚支护为辅,锚注联合支护为补的多种支护形式并存各施其能的格局,新掘巷道取消了砌碹支护技术。开拓巷道以喷浆支护、锚网梯索喷浆支护为主;准备巷道以锚网梯索喷浆、架棚支护为主,在石门的19#煤至12#煤地段,由于围岩本身松软破碎,承压能力弱,巷道压力显现极为明显,且又受到采动
21、应力、构造应力、石门上山保护煤柱集中应力的多重影响,单纯的支护形式极易被破坏,巷道的维修周期很短(4-6个月)。现火烧铺矿在石门的上述地段采用架棚锚注、锚网梯索锚注等联合支护技术,使巷道的维修周期增加到2年以上;在回采巷道上,火烧铺矿采用单平巷布置,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采取留小煤柱护巷技术,煤柱一般留3米,巷道断面一般设计在13m2以上,巷道的支护形式在上煤组主要采用锚网梯锚索支护,中煤组风巷的锚网梯锚索支护技术应用极为谨慎,多数仍以架棚支护为主,但所有风巷的支护效果均不太好,巷道的变形量很大,多数地段需要进行套修,以满足回采的辅助运输、通风的需要。回采工作面的运巷,设计断面在15 m2左右,多数
22、是采用锚网梯锚索支护,支护状况良好,压力显现不明显。七、 运输技术状况+1660m水平有南二采区生产,在1660南北大巷靠CDXT112T蓄电池机车配合3T固定矿车运输,经1660内、外车场煤仓进入1400主井皮带。+1400m水平由3台DX1200型皮带将1400煤仓煤炭运至选煤厂,1400南大巷由两台SPJ800型皮带担负23采区主运输,所有主运输系统能力能满足生产要求。八、 提升、载人技术状况副井采用2EM2500/1200A型绞车双钩串车提升。在老主井和采区的专用行人上山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载人,平巷载人采用平巷人车。九、 防排水技术状况火烧铺矿井下现有主排水泵房2个、生活用水泵房1个,分
23、别是+1660m水平中央泵房、+1400m水平中央泵房、水源泵房。+1660 m水平中央泵房安装有MD580 605型水泵4台,管路2趟450,电机功率560KW,电压6KV,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1660 m水平正常涌水量163m3/h,最大涌水量550m3/h,泵房的正常排水能力为1160m3/h,水泵的最大排水能力2320m3/h,水仓容积2200m3,管路的排水能力为1259m3/h,满足矿井排水需要,主要排往地面净化站。+1400 m水平中央泵房安装有D450-608型水泵2台,电机功率900KW,电压6KV;D280-438型水泵2台,电机功率450KW,电压6KV,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铺矿 生产能力 核定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