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市规划建设调研报告.doc
《兰州市城市规划建设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城市规划建设调研报告.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一兰州概况及宏观经济分析31.1兰州城市概况31.2城市宏观经济分析41.3城市的价值5二兰州城市整体规划及发展62.1规划发展方向62.2商业发展规划82.3交通格局92.4商业发展规划10三土地现状及规划113.1 土地现状123.2 土地规划143.3功能结构的规划153.4发展优势16四专业市场的整体概况及现状184.1 专业市场概况184.2 专业市场的分布情况184.3 专业市场的现状204.4 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27五调味品专业市场305.1 调味品市场概况305.2 所处地区的概况及发展情况325.3 调味品市场的发展特点36六案例分析40七小结43一兰州概况及宏观经济分析
2、1.1兰州城市概况兰州是甘肃的省会,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9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是铁道部规划的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之一,是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铁道部规划的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之一,是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甘肃省常住人口为人, 兰州市以人超越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居全省第一的天水市,成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城市
3、。2010年市消费品市场呈现需求增加、供给充裕、增速加快的良好态势。110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55亿元,同比增长18.17%。其中刚性消费仍然是消费持续增长稳定动力,批发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亿,110月,全市批发业增幅较大,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6亿元,同比增长22.8%零售业累计实现343.6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6%。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着兰州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这种整体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不断提速,消费结构由
4、单一的物质消费正在逐步转向多向的物质服务一体的消费结构。1.2城市宏观经济分析2010年,兰州市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00.39亿元,居全国城市127位,比增长13.7%,按2010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汇率换算,人均GDP达3162美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11亿元,同比增长18.61%,2010年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18.95%,地方财政总收入127.66亿元,同比增长35.33%。1.3城市的价值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是黄河上游经济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支撑点和辐射源,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部地区
5、的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配箱转运中心,也是西部地区通信枢纽和信息网络中心。 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干燥,是西北比较不错的居住和投资创业之地。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历史上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
6、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正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 国家对兰州的定位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二兰州城市整体规划及发展2.1规划发展方向“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上“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新部署的深入实施,兰州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加快推进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开发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各项社会事业
7、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兰州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石化产业基地和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现代化中心城市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全省跨越式发展的率先发展区。今年我们将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落实力度,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规划范围与层次图。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2.2商业发展规划以“兰州第四版城市规划”为蓝
8、图, 北拓东进,兰州城区将由现在的221平方公里增加1000多平方公里。规划根据兰州社会经济的发展预测:兰州201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395万人,2020年达到45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4%。 A 空间取向 北拓东进双城两团 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兰白一体”的思路,在城市空间战略取向上提出了“北拓东进双城两团”战略构想。其中双城指兰州和白银,两团指秦王川和榆中。 B 北企东商 先建中川轨道交通 城市空间不足是制约兰州发展的一大瓶颈,兰州要加快发展,必须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作为重要突破口来抓,而要开发好秦王川这片土地,必须抓紧兰州-中川轨道交通建设,只有把中川轻轨尽快建设起来,把兰州市区和
9、中川的通道打通,才能形成东面为和平、定远物流基地,北面为产业基地的“北企东商”格局。 C 城市定位 “黄河明珠”展黄河文化 兰州的定位是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枢纽和“黄河明珠”非常准确。 D 新版规划 一河两岸五城六片区 以“一河、两岸、五城、五带、六片区”的规划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其中五城指城关旧城区、安宁新城、西固石化城、秦王川卫星城、榆中东城区。五带指以兰州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公路、铁路和河谷川地呈带状发展。六片区指以有色冶金深加工和煤电发展的连海片;以文化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和休闲旅游为主的榆中片;以空港循环产业园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为重点的秦王川片;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沙中片;以生态
10、建设土地利用为主的皋兰片和永登片。2.3交通格局兰州市轨道交通网初期规划共有两个层次共6条线,一为中心城区线网,另一为市域线网。其中,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由1号线、2号线、3号线3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约82公里,其中地面及高架线路约35公里,地下线约47公里,全线网共设车站64座,其中高架站25座,地下站39座。而市域线网用以解决市域内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之间的联系,由中川线、榆中线、青什线组成,总长约120公里。两个层次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的、全局性的轨道交通网络。 根据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兰州市20112020年轨道交通的建设任务是先对1号、2号线分期实施。其中1号线(
11、东岗陈官营),线路长26公里,设车站21座;2号线一期(雁北路南关什字段),线路长10.5公里,设车站9座。力求用10年的时间,在中心城区构建一条贯通的东西总长36.5公里的轨道交通。 兰州轨道交通走向示意图2.4商业发展规划兰州商业空间的分布形式大致分为两种格局:一种是集中于一段街道的两旁,形成条带形的商店街,如小西湖;另一种是围绕着交叉路口发展,形成商店聚核体,如西关十字、西站等。两种形式中以第二种为主,它们通常被称为商业中心。由于商业中心内部商店密集,所形成的景观与周围有明显差异,因此兰州市区商业中心的边界大都比较清楚。另外,兰州是典型的带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布局交通指向非常明显,各级商
12、业中心基本上都分布在城市主次干道的交叉口,从东到西沿着“东岗路庆阳路中山路西津路西固路”沿线布局。 总之,兰州市商业空间分布近年来呈现出多层次多中心的形态,部分商业中心如东部市场迅速崛起,西关十字、东方红广场等商业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而铁路局、南关十字却发展相对较慢,商业中心职能趋于萎缩。三土地现状及规划3.1 土地现状 1.农用地。全市农用地面积109.108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83.18%;其中: (1)耕地。I996年兰州市耕地面积29.2345万公顷(合438.5175万亩),占市域总面积的22.29%,占农用地的26.79%。人均耕地0.1060公顷(1.59亩),低于全省0.20
13、53公顷/人(3.08亩/人)的人均耕地水平,而耕地所占总用地比例又高于全省10.97%的平均水平。 耕地中菜地面积0.402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8%;水浇地面积6.915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3.65%;旱地面积21.916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4.7%。菜地和水浇地两类用地总计占耕地面积的25.03% ,略高于全省19.72%的平均水平。 (2)园地。全市园地面积0.9493万公顷(合14.2395万亩),占市域总面积的0.72%,占农用地的f1.87%。园地类型以苹果园为主,次为梨园和桃园,分别占园地的47.5% 、22.8%和22.7%。其余为杂果园.兰州市园地主要分布于河谷
14、川、台地及有灌溉条件的水平梯田地带,城市近郊四区附近尤为集中,其园地面积约占62.1%,为兰州市瓜果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林地。全市林地面积6.6854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5.10%,占农用地的6.13%。低于全省10.32%的水平,说明了兰州市干旱少雨、造林难度大的自然现象。其中,有林地面积占440.24% ,灌木林地占36.66%,未成林地占14.68%,疏林地7.10%,其余1.32%为少量苗圃和迹地,兰州市的天然林地集中分布于西部和南部湿润山区,具有水源涵养、自然保护和旅游娱乐等多种功能;大面积的黄土丘陵区主要依靠人工灌溉造林,兰州市城区南北两山的人工林绿化效果最突出,在水土保
15、持、防风固尘、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4)牧草地。全市牧草地面积71.4029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54.44%,占农用地的65.44%。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例高于全省31.68%的水平。 其中山地疏林类、灌丛类和山地草甸草原面积13.28万公顷,占全市牧草地的18.60% ,是兰州市放牧型的牧草地;黄土梁峁干旱草原和半荒漠草原面积27.34万公顷,占市域牧草地的38.29% .该类牧草地虽覆盖度均在15%以上,但受其干旱频繁、土地贫瘾等因素的制约,植被总体稀疏,产草量年际变化率大,理论载畜量9.2只标准羊/公顷,饲养可靠程度较低,是兰州市以作物秸秆饲养为主、放牧为辅的畜牧区
16、;黄土低山丘陵荒漠草原面积30.786万公顷,占市域牧草地的43.12%,该类草地平均每公顷产草量仅为700余公斤,理论载畜量为0.6只标准羊/公顷,利用程度极低。 (5)水面。全市水面面积0.8765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0.67%,占农用地的0.80%.占总面积百分比例低于全省1.56%的比例。其中河流滩涂0.8042万公顷,占市域水面的91.76%;水库、坑塘水面0.0722万公顷,占市域水面的8.24%。水面面积中有养殖水面0.06万公顷,占水面的6.85% ,集中分布于庄浪河下游和湟水谷地。 2.建设用地。兰州市建设用地面积6.0709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4.63%。其中: (1)
1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全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4.8214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3.68%,占建设用地的79.42%。其中城镇用地1.1177万公顷,占居民点工矿用地的23.18%;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2.3248万公项,占48.22% ;独立工矿用地0.8795万公顷,占18.24%;风景旅游和特殊用地0.4994万公顷,占10.36%。 兰州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主要沿河谷川地、交通干道、灌渠沿线和资源富集地区成带状分布。兰州市近郊四区河谷盆地尤为连片集中,据1996年土地详查统计,兰州市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为0.93万公顷。 (2)交通用地。全市交通用地面积1.0147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0.77%
18、,占建设用地的16.71%。高于全省0.38%和全国0.53%的水平。其中,铁路用地0.1460万公顷,占交通用地的14.39%;公路用地0.1820万公顷,占17.94%;农村道路用地0.5376万公顷,占52.98%;机场用地0.1493万公顷,占14.71%。 (3)水利设施用地。全市水利设施沟渠和水工建筑用地面积0.1942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0.15%,占建设用地的3.20%。 3.未利用地。兰州市末利用地面积15.9865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12.19%。 3.2 土地规划城市外围:重点抓好城市、城镇周边以人工生态林为主的城市林业建设,结合远郊区域天然植被的修复工程,绿色通道建
19、设等生态工程,打造宜居环境;南北两山,以大型景区的开发建设为核心,以山地公园和森林公园为重点,以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山庄经济为辅助,以建设组团间生态隔离带为基础,完善生态安全系统。城市内部:以黄河及其湿地为骨架,以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为重点,以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为补充,建成网络完整,生态功能完备、景观效果突出、使用率高、可达性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三带、五廊、多轴、多园的网络化绿地系统。三带:指沿黄河的滨河绿化带与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带;五廊:指分隔城市组团,沟通南北两山的五条生态绿化廊道;多轴:指沿河道和主要城市道路设置不同宽度的绿化带,形成贯穿城市组团的多条绿轴。到2020年
20、,规划绿地面积4031.1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16.12%;规划公共绿地总面积为2722.9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0平方米。通过对城市功能性景观结构与自然环境景观系统的梳理,构建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城市景观系统。在保护城市空间景观整体风貌特征的同时,实现城市山水景观特色的整体延续。塑造对人与自然尊重的城市意向,通过强化重点地区的景观特质,增强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塑造多样化和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突出以黄河风情线为中心的黄河文化景观长廊,加强黄河文化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塑造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景观特色突出的黄河文化名城。3.3功能结构的规划规划形成两带一轴,两区四廊的总体空间结构。两
21、带: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两条产业集聚发展带。一轴:以水系为轴,打造行政文化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形成综合服务片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片区。两区: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共同形成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四廊:依托山体、水系,形成贯穿南北三条城市绿廊和一条城市外围环状绿廊。兰州新区功能结构规划图3.4发展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地位于兰州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地处兰州、白银、西宁区域经济和高速通道大三角中心位置,距兰州市60公里。兰中、兰新、兰海、白兰高速公路和兰新铁路毗邻基地。中川国际航空港与海内外30多个主要城市通航,具有十分便捷的陆空交通条件。土地资源富足。基地地处
22、引大灌区腹地,500多平方公里土地极具开发价值。道路四通八达。基地内已建成总长9.42公里的“三纵两横”五条主次干道。电力充沛。基地规划建设一座330kv和两座110kv变电所。总容量10万KVA的空港110kv变电所已投入使用。供水充足。设计流量32立方米/每秒的引大入秦工程和0.83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库容90万立方米的尖山庙调蓄水库已建成蓄水,投资3000万元、日供水量1.5万吨的自来水厂,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为基地提供了充裕的水源。绿色环保。投资2362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设计。天然气供应充裕。投资6000多万元,每年提供1000万方的天然气项目加紧建设。四专业
23、市场的整体概况及现状4.1 专业市场概况兰州现有各类批发市场327个,市场总面积达298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6万人,年成交总额172亿元。兰州批发市场是个门类较为完整的体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都比较完善。工业消费品市场:主要由东部市场群和西部市场群组成。规模较大的有服装市场、鞋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兰州的农副产品市场也很发达,包括区域中心农副产品市场、社区农副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市场都自成系统,如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等,规模很大。生产资料市场: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包括:工业原材料市场、建材市场、物资市场、纺织材料市场,西北物资市场、光辉布料批发市场和玻璃市场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州市 城市规划 建设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0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