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补考标准管理系统专业课程设计总结.doc
《学生补考标准管理系统专业课程设计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补考标准管理系统专业课程设计总结.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生补考标准管理系统专业课程设计总结高校补考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报告一、高校学生补考管理业务简介每学期考试结束后,各二级院系的办公室根据教师报送的学生成绩报告统计本院系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的信息,填写补考学生明细表,报教务处教务科。教务科收集各二级院系的统计表,汇总成全校的补考学生明细表。然后根据教室管理科提供的教室资源的信息安排补考的时间、地点、编制考场安排明细表。把补考学生明细表和考场安排明细表下发给二级院系办公室。二级院系办公室收到教务处下发的表格后,为每个补考学生编制补考通知单,发给每个补考学生。补考结束后,教师阅卷,填写补考成绩通知单。院系办公室统计补考不及格学生,编制补考不及格学生明细
2、表,报教务科。教务科汇总全校补考不及格学生的信息,为学籍管理系统产生基础数据。二、系统开发概况(一)、系统开发的背景新的管理模式给学校传统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系统的开发目的在于方便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成绩管理和统计。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学生补考信息的计算机管理是可行而且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补考管理中,需要从大量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反映情况。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易发生数据丢失,统计错误,劳动强度高,且速度慢。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教学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
3、率和水平。(二)、系统开发的意义新的管理模式以追求学校整体效益和效率的提高为目标。开发的新系统功能强大,通过这些功能实现对学生、课程、教师、教务处、二级院校等教学系统中几个关键要素的科学管理,同时实现准确统计成绩、安排补考、即时查询、按照各项要求灵活完成统计报表,以及对校内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分析对于高校来说,其本身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其对于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直走在各行业的前面。本系统的开发主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和基于微软的Windows体系结构,将开发出安全、有效并且具有可伸缩性及可用性的网络应用系统。 本系统是一个信息发布、成绩查询、成绩统计、
4、补考安排、补考统计的系统平台,本系统的开发技术是先进的、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分析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均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因此,在各项硬件购置以及软件系统开发中不必再追加过多资金,而只需要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就可以基本完成系统的开发实施工作。3)管理可行性分析 系统开发要想取得成功,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绝对不行的。而对于高校来说,各项原始材料保存完好、基础数据管理规范,其本身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为系统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既保证了系统的基础数据、文件、报表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系统的信息输入质量,最终保证系统开发的成功。因此,新系统的开发在管
5、理方面上具有可行性。三、系统分析(一)、组织机构与补考相关的组织机构如图所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二级院系教务科教室管理科办公室教研室(二)、管理职能分析1)分管教务的副校长:全面负责补考业务管理,具体业务有审批教务处拟定的初步计划、审批补考后有关学生学籍变动的处理意见等。2)教务处:教务处教务科负责汇总二级院校采集的补考学生信息、安排补考时间、地点,最后汇总学生补考成绩,提出学籍变动意见;教务处教室管理科负责提供补考用的教室信息。3)二级院系:二级院系办公室负责收集补考学生信息,上报给教务处,收到教务处下发的补考安排后通知学生;按补考安排组织学生补考,收到试卷后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阅卷;填写
6、补考成绩报告单。(三)、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相关内容表示如下系统外部实体 单据和报表 业务处理单位 数据流向 二级院系办公室补考成绩单学院补考学生一览表成绩报告单教师考场安排表二级院系办公室教师补考安排表教务科教室管理科补考安排表教室信息补考通知单学生补考不及格学生一览表正式补考计划补考成绩单学籍管理文件副校长初步补考计划学籍变动意见由上图分析得:首先,教务科拟定初步补考计划,初步补考计划经分管副校长审批、修改后成为正式补考计划;同时,二级院系负责根据教师的“成绩报告单”收集补考学生信息,如学生学号、姓名、不及格课程名称、班级名称等。 其次,教务处根据二级院校收集的补考学生信息和审批后的正式补考计
7、划安排补考的时间、地点。在此过程中,应特别考虑到以下四点:1、同一门课程应该在同一时间考试;2、同一学生若有多门课程需要补考,则这几门课程的补考不能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3、考试作弊的学生不能参加正常补考;4、每个教室安排的补考学生人数最多为教室容纳人数的一半。再次,教务处把安排好的补考时间、地点发放给二级院系,由二级院系负责制作学生补考通知单,并通知学生。二级院系还要按照教务处安排组织学生补考、教师阅卷、填写补考成绩报告单等工作。最后,教务处负责汇总学生补考后的成绩,按照学生管理文件的有关内容,提出学生学籍变动意见,如退学降级等。学籍变动意见经分管院长批准后,成为正式学籍变动文件。该文件要发放
8、给二级院系和学生本人。(四)、数据流程分析根据上述的业务流程,对其中的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流动过程进行抽象,得到了系统的逻辑模型,即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其中相关内容表示如下 外部实体 数据流 处理 数据存储具体流程图如下: D1 补考学生明细表D2补考安排明细表P1登记补考学生信息二级院系P3安排补考地点、时间教室管理科P2编辑教室信息P4编辑补考通知D3补考通知教师学生P5登记学生补考成绩D4 补考成绩学籍管理系统P6制定学籍文件副校长D5 学籍处理文件(五)、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的详细、全面的描述,通过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的相互对照,可以便于发现流程图中的问题。1)数据存储字典
9、补考学生明细表的数据如下:编号:D1简述:纪录所有参加补考学生的信息数据结构:班级名称(bjmc) c(8) 学号(xh) c(10) 姓名(xm) c(8) 课程名称(kcmc) c(30) 补考标志(bkbz) c(2)流入的数据流:补考学生明细表上的数据流出的数据流:涉及的处理:P1补考安排明细表的数据如下:编号:D2简述:该表下发到各二级院系,二级院系根据该表的内容组织补考数据结构:日期(rq) d(8) 开始时间(kssj) t(8) 结束时间(jssj) t(8) 教室编号(jsbh) c(6) 课程名称(kcmc) c(30) 班级名称(bjmc) c(8) 补考人数(rs) i
10、nt(4) 监考人(jkr) c(8)流入的数据流:补考安排表上所需的数据流出的数据流:涉及的处理:P3补考通知单的数据如下:编号:D3简述:学生根据此通知单的内容参加补考数据结构:学号(xh) c(10) 姓名(xm) c(8) 班级名称(bjmc) c(8) 补考课程* 课程名称(kcmc) c(30) 补考日期(rq) d(8) 开始时间(kssj) t(8) 结束时间(jssj) t(8) 补考地点(bkdd) c(6)流入的数据流:补考通知单所需信息流出的数据流:补考通知单上与补考后管理相关信息涉及的处理:P4补考成绩表的数据如下:编号:D4简述:纪录所有参加补考学生的成绩数据结构:
11、班级名称(bjmc) c(8) 学生成绩* 学号(xh) c(10) 姓名(xm) c(8) 成绩(cj) int(4)流入的数据流:补考成绩表上所需的数据流出的数据流:补考成绩涉及的处理:P52)处理描述登记补考信息的处理过程如下:编号:P1流入:学生成绩报告单和其补考申请流出:参加补考学生数据和补考学生明细表处理:本处理过程过滤出满足以下条件的学生纪录:(1)考试成绩不合格(小于60分);(2)申请缓考;(3)考试作弊;(4)应届毕业生申请毕业前补考;(5)结业生为换发毕业证书申请回校补考。编辑教室信息的处理过程如下:编号:P2流入:教室资源信息流出:供补考用教室数据处理:该处理利用教室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补考 标准 管理 系统 专业课程 设计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9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