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4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课件,1,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七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1 咏雪 世说新语,02,基础知识,03,综合分析,04,考点演练,05,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01,全文精析,1 咏雪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字词解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 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字词解释】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何所似:像
2、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字词解释】差(ch)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字词解释】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天)日初出大如车盖(太阳),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名句默写,1. 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_,_。2. 咏雪的直接原因:_。3. 咏雪的两个比喻句
3、:_;_。,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 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_。5. 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_,_。,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2. 与儿女讲论文义_3. 俄而雪骤_ 4. 公欣然曰_5. 撒盐空中差可拟_ 6. 未若柳絮因风起_,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相比,不如,不及,(二)文言词汇选择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沙鸥翔集 B. 与儿
4、女讲论文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 撒盐空中差可拟/空谷传响 D.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尝稍降辞色,D,1. 【解析】A. 聚集/停息;B. 和/欣赏;C. 天空/空旷;D. 否定词,不。,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独往湖心亭看雪 B. 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C. 与儿女讲论文义/手把文书口称敕 D. 未若柳絮因风起/求闻之若此,2. 【解析】A. 动词,下雪/名词,雪;B. 可以;C. 文章/公文;D. 比得上/像。,B,句子翻译,1.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2. 撒盐空中差可拟。_3. 未若柳絮因风起。_,不久,雪下得急
5、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内容理解,(一)内容理解简答题。1. 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人物形象)_,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赏玩诗句的雅兴。,2.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内容理解)_,示例一: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6、示例二: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二)综合分析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姿态,如同柳絮般乘风漫天飞舞,富有美感。B. “撒盐空中”体现了雪粒直落的沉重感,更为真切地描摹了“雪骤”的猛烈密集。C. “公大笑乐”完全是因为胡儿充满童真的回答把谢太傅逗乐了,他们一家其乐融融。,C,D. 本文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她是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 【解析】“完全是因为胡儿的回答”
7、有误,谢太傅“大笑乐”不仅是因为他对胡儿的回答满意,更是因为他欣赏谢道韫聪慧机敏的对答。,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内集”,赏玩诗句的雅兴表明了这个诗礼之家的生活情趣。B. 谢太傅能够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可见这个家庭气氛融洽、民主宽松。C. 谢太傅的女儿谢道韫以飘飞的柳絮比喻纷飞的大雪,体现了她的聪慧与机敏。D. 本文写雪花纷纷扬扬的优美姿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赞美之情。,A,2. 【解析】B. 谢太傅“请教文章的含义”有误,应是“一起谈论文章的义理”;C. “谢太傅的女儿”有误,应为“谢太傅的侄女”;D. “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雪的
8、喜爱之情、赞美之情”有误,写雪花纷纷扬扬的优美姿态,是为了引出对谢道韫聪慧机敏的赞赏。,有一世家子,颇能文,初赴童试讫,父令诵文,谓必首选,及揭案,竟不录。父怪之,以让县尹,尹检视原卷则是用笔淡如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父怒,罚其子跪于阶下,厉声责问。对曰:“场中无童子磨墨,只就黑砚抻写,奈何?”(选自寓林折枝),世家子赴试,【参考译文】有一个世家子弟,颇能写文章,第一次参加童试后,(他的)父亲叫他背诵(他写的)文章,(听后)认为必定是首选,但等到开榜竟然没录取。父亲觉得奇怪,就责问县官,县官查看原试卷,原来是写字的笔墨淡如薄雾,若有若无,不能辨认。父亲发怒,罚他的儿子跪在台阶下面,厉声责问。他
9、回答说:“考场中没有童仆在旁边帮我磨墨,只好就着黑砚台(的残墨)掭笔写,我能怎么办呢?”,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颇能文(擅长) B. 初赴童试讫(第一次)C. 及揭案,竟不录(以及) D. 只就黑砚抻写(将就),C,【解析】C. 等到;与“及鲁肃过浔阳”中的“及”同义。,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尹 检 视 原 卷 则 是 用 笔 淡 如 薄 雾 乍 有 乍 无 不 可 辨 识。,/,/,/,3. 为什么擅长为文的世家子在考试中落榜了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因为考场中没有童子磨墨,所以世家子书写淡似薄雾,若有若无,让人无法辨认识别。,谢 谢,第一部分
10、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七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2 陈太丘与友期行,02,基础知识,03,综合分析,04,考点演练,05,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01,全文精析,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字词解释】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不再等候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字词解释】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乃: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字词解释】时年:这年。戏:玩耍。,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那人便问元方:“令尊在
11、不在?”,【字词解释】尊君在不(f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字词解释】君:对别人的尊称。,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字词解释】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字词解释】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
12、父亲。信:信用。,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字词解释】引:拉,牵拉。顾:回头看。,日中不至(太阳) 寒雪日内集(天),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名句默写,1. 答曰:“_,_。”2.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写元方反驳客人的句子是:_,_, _; _,_。,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 陈太丘与友期行_2. 太丘舍去_3. 去后乃至_4. 尊君在不_5. 下车引之_6. 友人惭_,约定,离开,才,同
13、“否”,拉,牵拉,感到惭愧,(二)文言词汇选择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年之后C. 太丘舍去/则有去国怀乡 D. 待君久不至/色愈恭,礼愈至,1. 【解析】A. 回头看/拜访;B. 约定/周年;C. 离开;D. 到/周到。,C,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元方时年七岁/四时之景不同 B. 太丘舍去/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C. 下车引之/属引凄异 D. 去后乃至/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 【解析】A. 当时/季节;B. 舍弃/学舍;C. 拉/延长;D. 离开。,D,句子翻译,1. 陈
14、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_2.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3. 尊君在不?_4.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陈太丘不再等候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令尊在不在?,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内容理解,(一)内容理解简答题。1.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人物形象)_,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2. 文章在
15、为人处世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在性格方面有什么特点?(人物形象)_,做人要明礼、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友人无礼无信,但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二)综合分析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 友人能自我反省,他由“怒”到“惭”,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有无信无礼之过。C. “尊君”是谦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敬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C,D. 本故事表明“信”和“礼”很重要,告诉人们要做信守承诺和讲究礼节的人。,1. 【解析】“尊君”是敬辞,“家君”是谦辞。,2. 下
16、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陈太丘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不守信用。B. 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懂得了 “信”的重要,但他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 陈元方落落大方,他指出友人的“无信 ”“无礼”,终使“友人惭”。D. “友人”下车,是想引起陈元方的注意,并向陈元方表达自己的愧意。,C,2. 【解析】A.不守信用的是友人,不是陈太丘;B.“教训长辈,目中无人”有误,陈元方只是据理抗辩,合乎情理;D.“引起陈元方的注意”无中生有,文中的“引”是指“拉”,而不是“引起”。,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
17、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探友,【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
18、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整个城都因此获救。,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生病) B. 子可去(离开) C. 贼既至(到) D. 不忍委之(委屈),【解析】D. 舍弃;与“相委而去”中的“委”同义。,D,2.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3. 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谢 谢,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七年
19、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3 论语十二章,02,基础知识,03,综合分析,04,考点演练,05,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01,全文精析,3论语十二章子 曰:“学而 时习 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字词解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字词解释】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吗?”,【字词解释】愠(
20、yn):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曾 子 说:“ 我 每 天 多 次进行自我检查:,【字词解释】吾(w):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xn):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 传不 习乎?”(学而),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字词解释】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
21、己的心力。信:诚信。传(chu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字词解释】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 而 耳顺,,四十岁思想上没有了疑惑;五十岁体会到了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字词解释】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过法度。”,【字词解释】
22、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此做老师了。”,子曰:“学 而不 思则 罔 , 思 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子曰:“贤哉 ,回 也!,孔子说:“颜回真是个贤人啊!,一箪 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 不堪 其忧, 回也不改 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 小屋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长久不变。颜回真是个贤人啊!”,子曰:“知之 者 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 不如 乐 之 者。”(雍也),孔子说:“(对于
23、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述而),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而言有如浮云。”,子曰:“ 三人行, 必有 我师 焉 。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 改 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择 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子曰:“
24、三军 可夺 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不可以被夺去。”,子夏曰:“博学而 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 在 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趣,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 德就在这里面了。”,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当、做),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温故而知新(理解),不亦乐乎(快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名句默写,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2. 子夏曰:“_,_,_。”3. 论语中反映颜回面对很差的物质条件与常人态
25、度截然不同的句子是:_, _。4. 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后交还给失主,他的这种行为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来形容:_,_。,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 子曰_2. 学而时习之_3. 人不知而不愠_4. 吾日三省吾身_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6. 传不习乎_,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按时温习,生气,恼怒,自我检查、反省,诚信,复习,7. 温故而知新_8. 可以为师矣_9. 学而不思则罔_10. 思而不学则殆_11. 博学而笃志_12. 切问而近思_13. 子在川上曰_,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下册 文言文 精练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9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