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性的概念课件.ppt
《血压变异性的概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压变异性的概念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压变异性的概念,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一定水平的血压是维持组织器官有效血液灌注的前提,为保证机体更好的适应内稳态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血压的水平也在不断变化(波动),这种搏动称为BPV。 随诊间(或内)BPV变异分类 短期BPV 日间BPV 长期BPV 季节BPV 年度BPV 月间BPV,1,收缩性变异性 舒张性变异性 脉压性变异性 生理性BPV 病理性BPV 药物影响性BPV一、影响的因素1.生理状态下,BPV受着内源性机制的调控。2.又受到机体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3.正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者,降压药物的活性及服用方式亦可显著影响。,2,二、血
2、压的昼夜节律大量的研究显示,多数健康人血压水平表现以24h为周期的规律性波动,即基本特征是睡眠时血压下降,在凌晨2-3点血压降至最低,之后逐渐上升,在早晨6-7点,血压上升速度加快,形成血压高峰现象,这种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近日节律。血压在中午稍回落,在16:00-20:00又形成一高峰,总体曲线类似长杓状,通常为杓型模式,也称双峰模式,此外人在不同的应激状态下,血压必然发生不同的波动,血压还会随季节变化,夏天低些,冬天高些。,3,1.杓型:指夜间血压均值较日间血压均值低10-20 2.超杓性或深杓型:指夜间血压降低20 3.非杓型:即夜间血压下降达不足10 4.反杓型: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
3、压者)夜间血压水平高于日间,此种血压节律一般被视为非杓型血压分布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非杓型)或超过20(深杓型)其靶器官损伤的危险性明显升高。,4,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清晨觉醒后血压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这一现象称血压晨峰,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也是导致相应时段内心脑血管事件簇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降压治疗中应关注。四、BPV与高血压者靶器官损害有个研究结果发现,在血压水平相当的情况下,BPV高,靶器官损伤严重,这是首次提出了有关BPV的病理学意义的临床证据。五、BPV发生机制1.生理学BPV,5,1)生理情
4、况下,虽然血压呈波动性,但24h波动范围通常在平均血压10-15mmHg范围内,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值,这是因为体内存在着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着血压的正常波动。2)这种调节机制有短期调节(主要为压力感受器反射)和长期调节(主要为神经体液调节及肾脏的调节)。通常的杓型血压就是一种生理性的BPV。2.病理性BPV动脉弹性降低,神经调节机制受损,容量负荷,动脉内皮受损,血管收缩等会导致病理性BPV,病理性BPV通常表现为BPV增大。,6,1)反杓型昼夜节律2)晨起血压增高: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晨起血压增加幅度过大,称为“晨峰现象”,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发生率在清晨时明显高于其它时段,清晨血压升高幅度
5、大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3)体位性低血压由坐位或卧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如果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管内皮受损和功能紊乱,就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这是BPV增大的一种典型形式。研究显示,体位性低血压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MRI显示这种无症状性脑梗死往往伴有微血管出血,且是临床脑梗死的高危因素。4)体位性高血压5)深杓性高血压,7,6)其他:病理性BPV还可以表明为生理性的BPV减小或消失,如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日间下降幅度10,不下降甚至反而升高,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紊乱或肾功能不能及时、有效排泄,过多摄入的钠盐,导致血管血容量增多有关。这种夜间高血压增加了心脑
6、血管事件的风险。3.药物性BPV有些患者由于经济或者观念间断服用短效降压药,如短效硝苯地平、这些降压药不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但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短,经多次服用,会导致血压高低的明显变化,明显增加短时BPV。同时,由于降压药物服用剂量不合适,也会导致过高或过低的血压,而且血压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8,六、临床意义BPV在不同的年龄人群中也有差异,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逐渐升高,BPV也增加,且老年人BPV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年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24hBPV的独立相关因素。女性在更年期后BPV较男性增大,可能是由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急剧下降所致,而雌激素影响脂类代谢,可能降低T
7、C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研究表明增高的BPV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甚至更强的预测因素。英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后研,9,究(united kingdom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stady,uk-tia)结果就表明随访间收缩压变异预示者脑卒中的发生,它的预测价值高于平均收缩压,且不受平均收缩压的影响,在接受降压治疗及没有没有降压治疗的患者中都得到证实。表明随访期间BPV是脑卒中及冠心病事件的更强的预测因子,而平均收缩压对二者的预测性相对较差,研究表明,BPV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BPV越高的患者靶器官损伤越严重。这些靶器官包括心、脑、肾、血管,其中对心、
8、脑的影响最大,增加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发生及死亡率。,10,血压晨峰,人体的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性,通常具有夜间血压下降和清晨觉醒后血压迅速升高的特点,伴随清晨觉醒起床,血压急剧升高,出现血压晨峰现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研究显示,MI、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异常及脑卒中等都于早晨高发,而夜间发生率较低,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时间高发的时间所一致。因此,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可能密切相关。最近一些发表的研究证实,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确实会增加心血管风险。一、定义血压的昼夜节律在清晨最为清楚(显著),此时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迅速上升到较高的水平,这种现象即为高压
9、晨峰。,11,血压晨峰或晨峰高血压的标准:1.常用计算方法6:00-10:00血压最高值和夜间血压均值之差,若收缩压晨峰值55mmHg为异常升高,有的患者可达70-80mmHg。2.起床后2h内收缩压平均值一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的1H的平均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四、清晨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病理生理机制,12,1.神经内分泌作用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于清晨醒来时明显增加,儿茶酚胺及血管紧张素可增强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的收缩;皮质醇可增加儿茶酚胺对血管的敏感性,一方面使血压急剧上升,产生血压晨峰;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儿茶酚
10、胺增加心肌收缩及心率,不仅使心脏对血氧的需求增大,导致心肌缺血,而且还会降低心律失常的阈值。2.血流学因素:清晨血栓形成的危险较高,清晨起床后,血小板活性在6-9am急剧升高,维持血液纤溶系统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PA)和纤维蛋白激活剂抑制剂(PAI-1)呈相反的昼夜节律,PAI-1水平清晨最高,傍晚最低;PA则与之相反,其血浆水平于傍晚达高峰,而清晨最低。因此清晨纤溶的活,13,性最低。另外,清晨起床后,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水平,导致血粘度,这些都是使清晨血栓形成的危险升高。3.内皮功能即使正常人,血流导致的肱动脉扩张在清晨相对其它时段也显著,其它因素引起的扩张则基本相当。正常人早晨的内皮细胞
11、功能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危患者相似。三、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研究许多临床研究显示,24H动态血压较诊室血压更准确的预测靶器官的损伤与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事件于清晨高发,而血压昼夜节律又存在血压晨峰的特点,因此,血压晨峰很可能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14,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传统高血压的诊断依据是诊所就诊时临床医生或护士采用汞柱血压计量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的血压140/90mmHg而诊断的。多年来随着家用电子血压计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改善和发展,使长期以来以诊所血压为依据的诊断高
12、血压受到挑战。与诊所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通过一定间期的重复多次测量,更准确的反映患者真实血压情况,这3种测压方法结合,分成4组;,15,血压正常组:诊所血压正常,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 压也正常。 持续性高血压组:诊所血压升高,动态和家庭血压升高 白大衣高血压:诊所血压高,动态和家庭血压正常 隐蔽性高血压:诊所血压正常,动态和家庭血压升高一、定义:相关术语和诊断1.1992年Pickering使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在诊所血压正常者中,首次发现部分对象的动态血压值升高,并将此现象命名为“隐蔽性高血压”,这一术语被广泛应用,文献中表达同一概念的术语还有:逆白大衣高血压(inv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压 变异性 概念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9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