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性研究与评价——科研方法硕士课件.ppt
《疾病防治性研究与评价——科研方法硕士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防治性研究与评价——科研方法硕士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疾病防治性研究与评价,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教研室杨洁,内容,第一节 实验流行病学概述第二节 防治试验的评价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与评价,观察(observation) 利用一些方法,在不干预、自然的情况下认识自然现象的本来面目,描述现状,分析规律。 观察性研究并不刻意改变研究对象的自然暴露。,观察与实验,概述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实验(experiment) 采用一些人为方法改变自然现象,从而使一些本来在自然情况下并不显露的现象显示出来。 实验性研究中,为了达到研究者的目的,对研究对象刻意安排了特殊暴露。,
2、概述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概述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定义 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施加对照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研究人群中所研究结局的差别,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结局,结局+,实验组(干预措施),对照组(对照措施),样本,目标人群,结局+,结局,第一节 概述,特 点,前瞻 前瞻性研究干预 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随机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对照 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组和对 照组,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相同点,
3、都属于前瞻性研究,两者都可以针对某一可疑病因或因素进行研究,即都可以用来检验病因假设。两者都要求除研究因素以外,其他因素在两组要有可比性。在研究的开始时,两种方法都要求研究对象不具有且有可能发生研究结局,观察在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作用下,研究对象中结局变量的发生情况。,与队列研究的异同不同点,分组: 实验随机分配原则 队列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干预措施: 实验实验组给予干预措施,对照组无 干预措施或安慰剂 队列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两组疾病发生验证病因的效力: 实验在人为控制的现场条件下进行观察, 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被很好的控制。 效力强。 队列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影响研究结 果的因素复杂,效力弱。,
4、第一节 概述,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原则盲法原则,分类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现场试验(field trial)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概述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是病人;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主要用于评价某药物或者治疗方法的效果。现场试验:研究对象为健康人;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主要用于评价某疫苗预防疾病的效果。社区试验:研究对象为健康人;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社区或亚人群。如:评价食盐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效果。,概述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
5、ment),防治试验的评价方法随机对照试验,一、疾病防治研究与评价的重要性,1、英国1976年对药物疗效作了调查,结果2657种制剂里,被认为不合格的有35%2、美国16500种自称为有效的药物中,只有434种是与其说明相符的。3、在肝硬化病人中做门腔静脉分流术既往被认为是有效的,但经设置对照加认比较后,发现此种手术与对照组相比,实际上缩短了病人的寿命。4、多年来,认为孕妇注射雌激素能预防流产。而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注射雌激素与注射安慰剂者的流产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别。反而发现注射雌激素保胎的孕妇所生女儿中有多人患了阴道腺癌。,二 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一)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 1、对照的原则 2、
6、随机化的原则 3、盲法的原则 4、重复的原则 (二)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 (三)要考虑医学伦理道德 (四)要科学评价临床疗效,三 临床疗效研究的方法,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随机对照试验,1 概念 随机对照试验是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随机对照试验,2 特点 (1)研究对象分组时必须采取随机原则;实验 组和对照组的每个成员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 抽样人群,并且是随机分配到两
7、组中。 (2)实验必须设立对照。 (3)实验方向是随着实验的开始向前进行的。 (4)为了控制人为主观心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最 好使用盲法观察结果。,随机对照试验,3 实验步骤 (1)制定实验计划 (2)确定研究人群 (3)样本含量的估计 (4)设立严格的对照 (5)随机分组 (6)盲法应用 (7)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随机对照试验,3 实验步骤 (1)制定实验计划 明确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对象的具体要求和来源(诊 断标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明确规定研究因素和观察指标 确定观察时间及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 应说明要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随机对照试验,3 实验步骤 (2)确定研究人群 原则: 研究对象的选择
8、必须使用统一的诊断和排除标准 被选的对象应该能够从中受益。 尽可能选择症状和体征明显的研究对象 尽可能不用孕妇做研究对象。 尽量选择依从者作研究对象(避免偏倚),随机对照试验,3 实验步骤 (3)样本含量的估计决定因素 某种指标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P; 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比较的数值差异的大小d; 检验的显著水平(第一类错误)和检验效力1-; 单侧检验还是双测检验 。,随机对照试验,3 实验步骤 (3)样本含量的估计计数资料计量资料,1:对照组发生率p2:试验组发生率,:(p1+p2)/2Z:为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Z:为1-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为估计的标准差d:为两
9、组连续变量均值之差Z、Z和N所示意义同上述计数资料的计算公式以上公式适用于N30时,随机对照试验,3 实验步骤 (4)设立严格的对照 必要性: 在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时,直接观察到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的效应交织在一起的综合作用,合理的对照成功地将干预措施的真实效应客观地、充分地暴露或识别出来,使研究者有可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八 确定对照的方式,对照的意义:1、区分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效应,是比较 的必要基础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气候转暖,自然缓解;药物治疗,对照组:,处理组:,比较结果,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2)最大可能地避免下列因素或现象对临床试 验研究结果的影响:不能预知的结局 疾病的自然史霍
10、桑效应(Hawthrone effect):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s): 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 3)确定不良反应,八 确定对照的方式,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不能预知的结局 指由于个体生物学差异的客观存在,使得同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自然史在不同的个体中表现出来的疾病特征不一致;且不同个体对于同一种治疗的反应也可能不同;不同病型或病情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也可能不同。,疾病的自然史 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有些疾病有自愈倾向,有些有季节性或周期性波动。如果没有对照就不能说明问题。对于一些疾病自然史不清楚的疾病,其效应也许是疾病发展的自然结果,不设立可对比的对
11、照组,很难与干预措施的真实效果区分开来。,霍桑效应(Hawthrone effect) 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了其行为的一种倾向,与他们接受干预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疗效多产生正向效应。,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s): 患者由于依赖药物而表现出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若以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时,更应排除安慰剂效应。,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 一些可能未被我们认识的影响干预效应的因素的作用,随机对照试验,3 实验步骤 (4)设立严格的对照 常见对照方式 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 安慰剂对照(plac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疾病防治 研究 评价 科研 方法 硕士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9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