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课件.ppt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培训项目,首都儿科研究所,概 述,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居门诊就诊数、住院数和病死数的首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s):包括了以急性鼻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 ,病原学因感染部位不同-有同有异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s):是指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包括肺泡和肺间质)等部位的炎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病毒病原 在婴幼儿CAP初始阶段十分重要,单纯病毒感染约占小儿CAP的1435%,常见病毒:RSV、PIF、IF、ADV、鼻病毒、呼肠病毒细菌病原 在发展中国家仍
2、为小儿CAP重要病原,但培养阳性率仅515%肺炎支原体 重要性在增加,但季节、流行年份的影响很大,占病原1030%以上;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以6个月内,尤其3个月内婴儿多见,肺炎衣原体5岁以上多见,约占病原015%混合感染 占840%,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机率越高,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2)84,Pathogen 5 years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 +Viruses + + +Enteric bacilli + + + Group B streptococci + - - Chlamydia trachomatis + + Staphylococcus
3、aureus + + +Haemophilus influenzae + + +Group A streptococci - + + Mycoplasma pneumoniae + +Chlamydia pneumoniae - + + +, very frequent; +, moderately frequent, +, rare, , very rare; -, absent,CAP 病 原 学,美国多病原学研究,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154名住院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年龄2月-17岁,病原检出率79%: 细菌 60% 病毒 45% 肺炎支原体 14% 肺炎衣原体 9% 混合感染
4、23% Michelow IC, et al. Pediatrics, 2004;113(4):701-707.,苏州地区儿童肺炎病原,2002.9-2003.5 1230例肺炎住院患儿病原检测结果 细菌 460例(37.4%) 病毒 233例(18.9%) 细菌+病毒 75例(6.1%) 肺炎支原体 126例(254%) 肺炎支原体+细菌/病毒 85例(917.1%),流感病毒与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结构,正粘病毒科,含8个核酸的单链 RNA 病毒外层包膜由一脂质双层构成,上面嵌有三种 血凝素(HA) 病毒蛋白 神经氨酸酶(NA) 基质蛋白(M2),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
5、性的差异将病毒分为A、B、C三型,A型 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有H和N变异,H有15个亚型,N有9个亚型 B型 可以引起局部地区流行 症状较A型轻,不再分亚型 C型 只引起散发病例 不再分亚型,小儿流感的特点,520岁儿童和青少年是流感高发年龄,在大流行期该年龄段流感感染率可达50%左右,比成人高1.53倍临床表现常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持续高热、头痛、畏寒、四肢肌肉酸痛、明显乏力等 呼吸道局部症状:流涕、流泪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咽痛、咳嗽,年长儿流感 症状与成人相似,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随后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婴幼儿流感 症状不典型,患儿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轻微流涕,常
6、伴胃肠道症状,部分表现为喉支气管炎新生儿流感 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常伴肺炎,病死率高小儿流感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 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多发性肌炎、脑炎或 Reye综合征等,小儿流感的特点,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图,一个单位、地区出现大量呼吸道感染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1.急性起病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血常规1.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少2.淋巴细胞相对增加,或,医院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疾病初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疑似诊断流感,1. 分泌物中找到病
7、毒颗粒 2. 呼吸道上皮细胞流感病 病抗原阳性,回顾性确诊流感,1.早期抗病毒治疗2.对症治疗3.休息,早期确诊流感,排除其他疾病,流感的治疗,M2通道阻滞剂:阻止病毒脱壳过程。金刚烷胺(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 )对A型流感预防效果8590%,作为流感流行期间高危人群的预防用药。轻症流感起病48小时内用药可降低发热程度,缩短病程;对B型流感病毒无效国外文献报道人群对金刚烷胺耐药性达33%付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头晕、嗜睡、失眠、易激动,共济失调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扎那米韦(Zanamivir
8、 ),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苷酶,阻止唾液酸的分裂,抑制病毒的释放和传播对甲型和乙型流感均有效,不良反应少,不受抗原变异的影响,耐药性较低,是治疗流感的首选药物不良反应:恶心,与食物一起服用可以减轻 抗病毒药物治疗必须在发病后3648h内开始才有效果,疗程5天左右,流感的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毛细支气管炎,概况,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80%以上病例在1岁以内,26 月龄是发病高峰年龄段,男婴重症较多早产儿、未成熟儿、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病是严重病例的高危因素首次患病后可有再发,1/3患儿日
9、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病 因,病毒是主要病原,约占90%,RSV是毛细最常见的病原体(占5970%),其次是PIF、ADV、IF、hMPV和呼肠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细菌不是主要的原发致病原两种病毒或混合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可能性存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SV属RNA病毒,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因接种于细胞培养后产生细胞融合病变而被命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A、B两个抗原型,各有6个和3个亚型,抗原变异主要存在于G蛋白上,RSV为非节段性的单链负股RNA病毒,15222个核酸,10个蛋白质 G蛋白病毒的吸附 表面蛋白 F蛋白病毒的穿入和胞膜融合 SH蛋白增强膜融合作用 非
10、糖基化膜蛋白 M、M2 蛋白 P、L、N NS1、NS2,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病学,RSV通过飞沫或被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RSV感染呈常年散发和间歇流行 在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 南方则发生于春夏和夏秋,临床表现,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急性发病,突然发作性喘憋是本病的特点在上呼吸道感染23d后出现持续性干咳、阵发性喘憋。发作时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增快,鼻翼扇动,吸气三凹征、紫绀明显体温高低不一,多在38以下或不发热,高热少两肺听诊广泛哮鸣音,不喘时听到中、细湿罗音或捻发音,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征象散在点片状或条
11、索状实质性浸润影(小片肺萎陷所致),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属正常病原诊断:早期进行咽拭子或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抗原快速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测定可早期明确病原鼻咽抽吸物病毒培养,疾病初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或4倍以上升高可明确病原,治 疗,治疗原则疾病一般呈自限性,阵发性喘憋常持续35 d,全病程约714 d治疗关键:控制喘憋,解除呼吸困难,保持气道通畅和湿化对症治疗:居非常重要地位,如预防和纠正酸中毒和心力衰竭,病因治疗,抗RSV的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对毛细支气管炎的预防有肯定效果,但价格昂贵、应用受限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雾化吸入干扰素(IFN-)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病毒性 呼吸道 感染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9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