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全套ppt课件).ppt
《学前儿童卫生学(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卫生学(全套ppt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卫生学,绪言,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健康因素和理解身心健康的标志。 教学重点:健康的定义和身心健康的标志。 学时分配:2学时。,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健康概念的演变,健康-疾病本体论的疾病观(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疾病观自然科学的疾病观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帕森斯 紧张情绪现代的三维健康观(早
2、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法提法198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提法20世纪90年代重新修订),1977年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医学模式应向“生物- -心里-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强调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为目的。,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一)身体健康(1、生长发育良好2、适应能力增强3、身体素质逐步提高)(二)心理健康(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发展正常3、情绪健康,发应适度4、性格特征良好5、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三)社会性发展良好(1、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能尽快融入集体生活。2、人际关系良好,乐于与他人交往,具有较好的人际交
3、往的能力3、自我意识发展良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能主动应对各种压力,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三、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一)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二)保健设施的易得性(完善程度、服务质量)(三)生物学因素(遗传、生理因素)(四)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生活意识。,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任务,学前儿童卫生学以卫生学的原理为基础,研究早期儿童教育中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学前儿童卫生学以卫生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健康、身心发育状况与学前儿童的生活、教
4、育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和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以指导托幼机构、家庭和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利用和创设各种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科学地组织早期儿童教育,以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一、研究幼儿机体本身二、研究幼儿心理卫生问题三、研究各项教育和保育措施中的卫生问题四、幼儿营养问题五、幼儿园环境设备、建筑等问题六、研究对幼儿危害较大的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的处理,以及安全教育问题。七、托幼机构保健制度问题,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四节 研究方法(调查
5、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第二章 学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与保健,名词解释:生长 发育 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保健,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有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主要特点:骨组织不断骨化;骨富于弹性,易变形;关节、韧带较松弛;肌肉力量差,易疲劳。(一)骨与骨骼 骨头的化学成份,除水分外,还有无机盐和有机物。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主要赋予骨骼硬度,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骼弹性。成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3:7,儿童含量之比1:1。(青枝骨折现象),脊柱,生理性弯曲:出生时脊柱呈轻微后凸,随着抬头(3
6、个月)会坐(6个月)能走(1岁),相继出现颈椎前凸、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使脊柱形成生理性弯曲,能保持身体平衡,缓冲从下肢而来的冲击力。不良的姿势易致脊柱变形,颅骨,颅骨的发育可通过头围、囟门及骨缝闭合情况来反映。新生儿出生时前囟门1.5-2厘米, 头几个月头围增长快,前囟也随着变大,约至6个月时最大达到2.5-3厘米,以后随着颅骨逐渐骨化,前囟逐渐变小,有的小儿1岁时前囟己闭合,最迟在1岁半时也应闭合。面骨、鼻骨及下颌骨发育迟于头颅。后囟门-后囱门位于宝宝的脑后方,枕骨与两块顶骨之间的骨缝交点,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太到。后囱门在宝宝出生时已接近闭合,或仅可容纳指尖,约在出生后 2-4 个月闭
7、合。,骨盆,学前儿童的骨盆尚未定型,髋骨是骨盆的一部分,小儿的髋骨不是一个整体,由骼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借助软骨连接在一起,16岁(25岁)三块骨头愈合成一块完整的骨头。骨盆正常发育:小儿的骨盆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位移,发生不正常的结合,影响骨盆的发育。因此在学前儿童运动时避免从高处往硬的地方跳,引起骨头错位,致使骨盆变形。女孩尤其注意。,腕骨、足骨、关节,腕骨:大约1013岁骨化完成,女性比男性早完成2年。儿童不宜长时间作业。足骨:预防扁平足防止脱臼,肌肉,小儿肌肉的特点:1、容易疲劳,肌肉收缩力较差。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根据小儿运动系统特点,我们应注意:(1)注意培养正确姿
8、势(2)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防止胸廓、脊柱畸形(3)防止髋骨错位、脱臼、扁平足(4)保证儿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学前儿童呼吸系统基本特征: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受到损伤,在黏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一)上呼吸道 鼻、咽、喉,鼻、咽:易发生感染,引起呼吸困难。鼻咽部、咽腔相对狭小,方向较垂直,易患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注意:1、教会幼儿擤鼻涕正确方法 2、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喉:喉炎、哑嗓子(二)下呼吸道(三)肺,(四)呼吸运动,呼吸肌不发达,小儿胸腔狭窄,肺活量小,但代谢旺盛,所以机体就以加快呼吸的频率来满足生理需要,年
9、龄越小,呼吸越快。新生儿4044次/分,13岁25-30次/分,5岁25次/分左右,1014岁20次/分,三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一) 、心血管系统( 心脏和血管组成)1、心脏特点 (1)锻炼适当 (2)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2、血液(1)儿童发育时期血容量增长较快,出生时血液总量约300毫升,1岁时加倍,10岁时为出生时的6-7倍(2)儿童年龄越小,血管壁越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加厚,弹性加强。(3)儿童血液中,盐类较贫乏。虽然幼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与成人差不多,但对机体防御和保护机能较强的嗜中性粒细胞较少,而防御机能较差的淋巴细胞较多,因此这个时期的幼儿抵抗疾病 能力
10、较差,易患传染病。,消化系统,(一)消化管的特点1、牙齿 2、食道 3、胃 (少食多餐)4、肠(注意肠绞痛、肠套叠)(二)消化腺,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1、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2、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生殖系统十二岁以前发育缓慢,青春期发育迅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内分泌细胞组成,皮肤,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2、调节体温的功能差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第二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生长规律: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 。 生长发育是由量变质到质变量的复杂过程。幼儿的生长
11、发育是由细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是身长、体重的增加,而且组织细胞也在逐渐分裂。一、连续性、阶段性。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有的特点和其他阶段相区别,并且每一个阶段与它的前后阶段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着。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好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受到阻碍,都会对后一阶段的发育起着不良影响 从动作上,先是头部、上肢、躯干,下肢。从小儿学走路以前,要学会站,站之前要先会坐,会做之前要会直起头来。从上肢动作,最初是无意识乱动,手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然后学会大把抓,最后才学会用拇指和食指拿细小的东西。,二、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头尾发展规律、两个生长发育高峰 头尾发展规律:胎儿从一
12、个特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及短小的双腿发育为儿童期身体各部较匀称的比例,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第一次突增) 第一次突增时,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 第二次突增期的过程恰好与第一次相反,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三、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幼儿身体各部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协调的。(1)身高、体重的增长不均衡性(呈波浪式) 第一年:身长50厘米-增长25厘米左右(生长速度最快)体重3000克-增长6000-7000克(增加最多)。第二年,身长增加约10厘米,体重增加2500克3500克,速度也是较快的。2岁以后,增长速度急
13、剧下降,身长每年平均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2千克。以后逐渐慢下来,到青春期又达到新的高峰。(2)身体各部的发育不均衡(身体各部的增长速度和比例变化不均衡)(3)各系统发育的不均衡性,有四种不同的发育趋势。神经系统发育最早;淋巴系统发育也较早,在出生后发育迅速;肌肉、骨骼和一般内脏器官发育趋势和身长、体重增长规律相似,呈波浪式;生殖系统的发育在儿童时期几乎没什么发育,到青春期迅速发育,并很快达到成人水平。,四、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是密切联系的五、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1、营养的影响2、适宜的体育锻炼和适当的劳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3、
14、生活制度的影响 4、疾病的影响5、社会因素的影响6、遗传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的测量与评价,一、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1)形态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2)生理功能发育指标:脉搏,肺活量,血压等(3)神经精神发育指标:包括动作,语言,适应能力,认知,行为等,第三章 学前儿童身体的疾病及预防,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常见呼吸道疾病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1、病因: 非感染性腹泻:小儿常见病。可因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食物不易消化等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感染性腹泻:食物或食具被病菌污染,引起胃肠道发炎,可致腹泻。或感染病毒、霉菌、
15、原虫等病原体,引起胃肠炎,多发在秋季。因患感冒、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气候变化,2、症状:病情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或几十次,大便里水分多,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口唇发干,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甚至会发生昏迷而危及生命。,三、常见营养性疾病,(一)营养型缺铁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1、病因:先天储铁不足饮食中铁、叶酸、维生素B12的摄入量不足生长发育过快疾病的影响:长期腹泻引起铁和叶酸、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肠道疾病等2、症状 贫血可降低血液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枳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出现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等现象由于大脑供氧不足,可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受大脑直接
16、控制的四肢肌肉变得软弱无力,内脏活动出发生障碍。出现面色苍白等.,由于脑组织缺氧,可能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等表现。食欲不振,怕冷。少数还有异食癖。 由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使皮肤、粘膜苍白,甲床最为明显。肝、脾、淋巴可有轻度肿大。,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此类贫血较为少见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原因:1)摄入量不足:维生素B12在某些动物性食物中含量较多,如肉类、肝、肾。叶酸在新鲜绿叶蔬菜、酵母、肝、肾中含量较多。2)疾病影响症状:面色苍黄,易疲倦,头发稀疏,肝、脾、淋巴可轻度肿大。神经精神症状: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映差,很少哭、笑。哭时泪少,无汗。智力、动作发育缓慢,或有倒
17、退现象。,3、预防1)补铁(什么食物?)2)补叶酸(什么食物?)新鲜绿叶蔬菜、酵母、肝等3)补维生素B12(什么食物?)动物性食物较多,奶类较少。4)运动:为什么有预防贫血的作用?5)及时治疗各种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钙磷的吸收和利用收到影响,引起骨骼发育障碍及全身生理功能紊乱。1、病因 (1)接触日光不足:(2)生长过快:早产儿、双胎,先天储存在体内的钙少。(3)疾病的影响:慢性腹泻,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胆道疾病或脂肪代谢障碍。(4)喂养不当。钙的吸收利用障碍:牛奶含磷多,钙、磷比例不适宜。,2、症状(1)一般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小儿易激怒、烦躁、不活泼
18、,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睡眠不安,夜间常惊醒哭闹。患儿明显多汗,枕秃。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爬行能力迟缓,肌张力下降,甚至出现动作倒退现象。 出牙迟,头发稀疏。 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条件反射形成迟缓,语言发育较晚。(2)骨骼改变 颅骨软化;串珠肋;鸡胸、漏斗胸;佝偻病手镯或脚镯。,3、预防和防治措施倡导母乳喂养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晒太阳预防性补充钙和维生素D(鱼肝油),肥胖症,肥胖症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热量超过消耗热量,引起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
19、者为高度肥胖症,病因、症状、预防肥胖症的危害肥胖除了使人行动笨拙、体型不美观以外,还会影响健康。呼吸不畅,儿童易感疲乏。儿童期肥胖易致扁平足,即使走路不多也会感到腰疼、腿疼。肥胖继续发展,延续到成人,更易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患。肥胖还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预防婴幼儿常见病,早发现疾病:生病的迹象1、精神 2、吃喝 3、大小便6、睡眠 7、囟门 8、体温,五、常见五官疾病,学前儿童五官疾病常见的有龋齿、弱视、中耳炎等,在学前儿童有较高的发病率。(一)龋齿 病因: 1)细菌的破坏 2)食物残渣的作用, 3)牙齿结构的缺陷。 症状:黑点,黑洞,疼痛预防:1)注意口腔卫生2)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善
20、3)多晒太阳4)使用含氟牙膏 5)定期口腔检查,弱视(斜视),(1)斜视伴有病眼弱视(2)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与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称屈光参差。就屈光性质而言,可以一眼为近视,另一眼为远视或散光。就屈光不正的程度而言,两眼有显著差别,一只眼屈光不正的度数高,另一只眼低。这样双眼形成的物象大小和清晰度差别较大,不能被融合成单一的物象,日久发生弱视。(3)形觉剥夺性弱视。(4)先天性弱视,危害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查。常见的治疗方法:常规遮盖法视觉刺激疗法 红色滤光胶片疗法五、常见的皮肤病痱子、头癣、体癣等。,常见的寄生虫病,学前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病、
21、蛲虫病、钩虫病。(一)蛔虫病 是蛔虫寄生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是寄生于人体最大的线虫之一。成虫分雌雄,雌虫长2025厘米,雄虫长1517厘米,色乳白或淡红,体圆两头尖。雄虫每日产卵20余万个。1、传播途径:蛔虫病感染率很高。蛔虫的受精卵自粪便排出,如温度、湿度适宜,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儿童在地上爬滚玩耍,不洗手,吃未洗净的瓜果等,将感染性虫卵吞入。虫卵于小肠内卵壳溶解,幼虫穿破肠粘膜经毛细血管入静脉至右心,经肺动脉至肺泡毛细血管,钻入肺泡,经支气管、气管移动至会厌,再经吞咽至消化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自吞入感染性虫卵至雌虫成熟开始排卵约需2个月,成虫能存活1-2年。,蛲虫病,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于
22、人体小肠下段或直肠引起的疾病。蛲虫虫体细小,呈乳白色,雌虫长813毫米,雄虫长25毫米,似短线头,故名线头虫。1、传播途径 蛲虫病寄生于人体小肠道内,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沿结肠下行,一般在入睡后2小时活动在肛门周围、会阴部产卵。雌虫在产卵后死亡。卵经6小时可发育为有感染性的虫卵。由于雌虫产卵肛周奇痒,小儿用手瘙痒,手指沾上虫卵。小儿的内裤、床单、被褥等也可沾染上虫卵,再传到手上。手沾染了虫卵就会造成自身感染或相互感染。含有虫卵的灰尘经呼吸道进入鼻咽部,被吞下也可造成感染。,钩虫病,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小肠所致的疾病。1.传播途径钩虫的成虫形似细小绣花针,寄生于人体小肠及十二指肠。虫
23、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经2428小时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钩蚴。人感染钩虫的途径如下:钩蚴钻入皮肤皮下组织侵入血管及淋巴管-右心肺泡支气管会厌咯出或吞咽入胃小肠发育为成虫。此外,钩蚴亦可借污染的食物经口侵入人体而直接到小肠。当小儿赤足或臀部接触具有钩蚴的泥土时,钩蚴即能钻入皮肤而使小儿受感染。幼婴则多因尿布沾染上有钩蚴的泥土或经污染的奶瓶、食具二受感染。,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 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一、传染病的特性1)有病原体感染,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2)有传染性,病原体自人体排出,通过一定的途径进
24、入他人体内,传播疾病。3)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4)流行性,在人群中造成流行。5)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6、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叫潜伏期。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力的不同,潜伏期的长短不一。根据某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可以确定这种传染病的检疫期限。2,前驱期:为起病缓慢的传染病所共有的一般性症状。(已具传染性)3,症状明显期:逐渐表现出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有特异性。4、恢复期:体温、精神、食欲逐渐恢复正常。,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是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
25、、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2、传染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又侵入他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自然称为传染途径。3、易感者:是指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传染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又侵入他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自然称为传染途径。主要的传染途径有:空气 传播饮食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好传染原,做到“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二)切断传染途径儿童患传染病如果在家中治疗,要做到隔离病人,并对病儿的各种排泄物随时进行消毒,清洗、蒸煮、熏(醋)、空气喷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卫生学 全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9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