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气候学:第2章 气候系统课件.ppt
《现代气候学:第2章 气候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气候学:第2章 气候系统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气候系统,2.1 气候系统的组成2.2 气候系统的物理、化学过程2.3 气候系统的基本特性2.4 气候系统的可预报性2.5 气候系统的研究,2.1 气候系统的组成,气候系统的定义: 由大气圈、水圈(海洋)、冰雪圈、岩石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组成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宇宙空间,地球辐射,H2O,N2,O2,CO2,O3,气溶胶,太阳辐射变化,大气,冰雪,大气成分的变化,陆地,大气生物陆地耦合,海冰,海冰海洋耦合,陆地性质、地形、植被和反照率的变化,海底形状、盐度等的变化,海洋,热交换,降水,风应力,大气海洋耦合,生态,大气冰耦合,气候系统示意图,蒸发
2、,大气+水 = 气候的内系统 (大气、海洋、冰雪等)全部陆地+地球外的宇宙 = 气候的外系统气候系统的变化中最为重要的外强迫因子:太阳辐射、地球本身的结构作用 (地球旋转、地轴倾斜和轨道运动等),大气圈,1)结构2)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态和液态微粒(气溶胶)3)特点:薄(地球半径的0.5%厚)最活跃,响应时间短相互作用基本过程:热量、水分和物质交换动力、热力性质:热惯性和动力惯性小,特征时间为15天左右。,Vertical Structure,Air pressure and density,大气垂直结构:根据垂直方向上大气温度变化、运动状态、密度及成分的变化等,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
3、间层热层外逸层,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H2O是大气中唯一具有三态的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不定,H2O evaporates in NUIST,Composition,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分布,Composition,大气臭氧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NASA,南极臭氧洞:南极地区上空大气臭氧总含量大幅度异常下降的一种现象 。,Composition,CFCs对臭氧分析子的破坏过程,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CO2 cycle,Composition,Early
4、spring MAX,Summer MIN,1.8ppm/yr,CO2 at Hawaii,Composition,CO2 in Antarctica And Hawaii,Composition,CH4 - Methane,Another greenhouse gas, also increasing,太阳辐射,长波辐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温室气体包括: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 (N2O)、甲烷(CH4)和臭氧(O3),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补偿地
5、面因放射辐射而损失的能量,使地面气温升高的效应。,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温升高的贡献,CH4,N2O,CO2,固态微粒、液态微粒,气溶胶 (Aerosols),Volcanoes transport H2O,CO2 and SOx.,Composition,29,气溶胶的阳伞效应,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引起地面气温的下降,其效应类似于阳伞效果,故称为阳伞效应。,水圈,1)组成:由分布在地球上的所有液态水构成,包括海洋、内海、湖泊、河流及地下水。2)结构:海陆水平结构海洋垂直结构温度结构盐度结构,地球表面,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由于海水热容量大,若仅考虑100
6、m深的表层海水,其热容量占整个气候系统总热量的95%,32,海洋温度垂直廓线,大洋平均温度典型垂直分布,图6 大洋中典型的密度铅直向分布,海洋上层的温度受到大气影响,在海洋表面向下的几十米的水层里,风浪和海流引起的湍流混合十分强烈,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很小,因此被称为混合层。但到某一个高度以后,很快遇到一个较薄的水层,其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特别剧烈,这一区域被称之为温跃层。,温跃层,混和层,35,海洋盐度垂直廓线,3)海洋性质,海水密度大于纯水,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盐度增加时密度增大温度升高时(高于最大密度的温度)密度减小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随盐度增加而降低动力、热力性质反射率小、热容量大、流
7、速小,动力、热力惯性大变化的时间尺度:几个月几年(上层海洋) 世纪尺度(深层海洋),盐度(),4)海洋的影响和作用,对地球大气系统热力平衡的影响对水汽循环的影响 (通过蒸发、凝结过程)对大气运动的调谐作用对温度效应的缓解作用,冰雪圈,1) 组成:大陆冰原、高山冰川、海冰和地面雪盖2)热力性质:反射率大3) 变化的时间尺度陆地雪盖:季节年际变化海冰:季节几十年际变化大陆冰原和高山冰川:几百年几百万年4)对气候的影响:淡水;冰雪面-大气相互作用,冰岛的Eyiafjalla冰川(制高点1666m),天山的积雪和冰川,这张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的卫星照片显示了2006年9月北极地区海冰的景象 ,面积约为
8、530.95万平方公里,2012年9月16日北极地区海冰最小面积仅为341万平方公里,岩石圈(陆地表面),1)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表面,由岩石、土壤和沉积物组成。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2)热力性质:热容量小,热惯性小3)变化的时间尺度山脉形成:105108年;大陆漂移: 106109年;陆块位置和高度变化:109年以上.4)对气候的影响:动力作用、热力作用、物质循环,生物圈,1)组成:陆地上和海洋中的植物,以及生存在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动物,包括人类本身。2)植被:影响地表反照率、蒸发、蒸腾、径流、表面粗糙度、CO2平衡等3)变化时间尺度:10-1103年(季节千年)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气候学:第2章 气候系统课件 现代 气候学 气候 系统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9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