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从短期看长期.docx
《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从短期看长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从短期看长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从短期看长期城镇就业形势及其性质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城镇就业遭受持续时间较长的冲击。可以依据失业的三种类型,即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两者合并为自然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来认识这一就业冲击的严峻程度。2020年2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6.2%的高位,系2018年1月该指标正式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后虽然有所回落,但是,如果假设5%为中国的自然失业率的话,那时以来在更多的月份里,城镇调查失业率显著高于该水平。2022年4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再次提高到6.1%,之后虽然回落,但保持在显著高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这意味着中国面对着周期性失业的冲击。然而,周期
2、性失业还不足以刻画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的性质。1624岁青年失业率的节节攀升,标示着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以及相应的就业困难十分严重,并且与周期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图1显示的一些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认识劳动力市场形势及其性质。从大幅度提高的青年失业率来看,一方面凸显其周期性特征,另一方面也显现其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特征。与整体劳动力市场表现相同,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这个群体的失业率常态化地处于比疫情前更高的水平,每年7-9月份毕业季的失业率峰值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在2022年,青年失业率从4月份开始就大幅度高于上年毕业季最高点水平。巨大的提高幅度和强烈的波动性固然表明青年群体遭遇
3、的周期性就业冲击,鉴于他们中很大部分系新成长劳动力,其所面临的结构性困难和摩擦性障碍也是十分突出的。25匚二)2559岁岁20图1分年龄观察中国城镇失业率的性质(2018年1月-相比而言,虽然2559岁群体的失业率也随宏观经济波动表现出周期性变化,但幅度明显平缓得多。这是由于该群体覆盖的年龄幅度太大,具有极强的异质性,因此不同细分年龄段的劳动力市场表现特征很可能产生相互抵消的效果。不过,这个群体相对平缓的失业率变化特点,总体来说是可以解释的。一是年龄偏大的劳动者群体倾向于接受较低的保留工资,或者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使其失业率及其波动性相对低;二是这个群体通常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就业状态,也是援企
4、稳岗等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有较大概率幸免于遭到各种类型失业的冲击;三是该年龄段包括在工作经验和技能方面处于最佳状态的人群,譬如说年龄在2535岁的劳动者,他们往往颇受雇主的青睐,从长计议的话,企业不会因暂时的经营困难而解雇他们。从城镇劳动力市场统计数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出乎意料的变化。从2021年1月起,官方发布的数据区分了两个劳动者群体的调查失业率,分别为“全国本地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全国外来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后者主要反映农民工的失业状况。自这两个失业率指标发布以来,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外来户籍人口的失业率都低于本地户籍人口。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也是吻合的。然而,从2022年2月开
5、始,情况发生了逆转,外来户籍人口的失业率显著超过本地户籍人口,并且攀升到很高的水平。长期以来,由于人户分离的群体特点,农民工的就业困难具有一种独特的表现。作为城市的外来就业者,一方面,他们通常以降低保留工资和接受较为不利工作条件的方式,克服面临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就业障碍;另一方面,在遭遇周期性就业冲击时,他们往往以返乡的方式退出城镇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说,城镇调查失业率一般不能充分反映这个群体面临的就业困难和遭受的失业冲击。因此,将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外出规模缩减与高失业率结合起来,足见城镇就业形势的严峻性。I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不平衡近年来,中国的人口数据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6、数据,首次揭示总和生育率已经处于L3这一极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长处于急剧减速的趋势;2021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0.34%。;联合国2022年最新预测表明,这一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随着人口达到峰值并转入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也将进一步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速度加快。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变化不仅不意味着就业矛盾的任何缓解,反而标志着中国就业形势相对宽松的时期已经结束。在过去十余年就业的总量矛盾让位于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可以预期今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矛盾将更为突出。这主要可以通过观察三个变化因素来理解。首先,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里,青年劳动者和大龄劳动者在劳动年龄人口中的
7、比重都将有所提高。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在中国全部16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相对年轻的1624岁人口占比,预计从2022年的14.8%提高到2035年的17.0%;与此同时,46-64岁人口占比从40.4%提高到43.1%,25-45岁人口占比从44.7%降低到39.9%(见图2)o鉴于新成长劳动力缺乏就业经验,在技能上面临较大的匹配困难;大龄劳动者的技能难以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就业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困难将显著加大。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其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各类毕业生的数量增长进一步放慢,导致劳动力存量的人力资本禀赋改善速度降低,加大了劳动力市场匹配的难
8、度。500004500040000(5彘5000CNgZmgZ寸gCSlLngZ9gZgZ8gCSJ6gCM年份图2劳动年龄人口的构成变化(2022-2035年)其次,在2004年经历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普遍短缺的刘易斯转折点,以及在2010年经历劳动年龄人口峰值之后,中国经济发生了以资本替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下降,就业吸纳能力也明显减弱,经济增长对更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相应提高。虽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早已开始下降,但是,制造业增加值本身仍然保持较快增长,2004-2019年期间年均名义增长率为11.5%,同期制造业的城镇单位就业年均增长率仅为
9、1.5%,而且从2013年以来处于负增长。如果说(全国)制造业增加值与(城镇单位)制造业就业在口径范围上不尽一致的话,可以用在城镇单位外就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本地和外出)农民工就业数据作一个补充性证明。2008年以来农民工的制造业就业比重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在2008-2021年期间,该比重降低了10.1个百分点。最后,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对就业特别是非正规就业的冲击。一方面,经济明显下行时期往往也是创造性破坏的时刻,作为长期趋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替代,在压力加大的条件下会加速并提前发生;另一方面,年龄偏大的劳动者特别是其中的农民工,以及一些灵活就业人员,会
10、从此退出劳动力市场,即便是那些仍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也可能长期难以回到劳动力市场。因此,受疫情及其经济冲击损失的就业岗位,有很大的部分不能指望失而复得。根据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相关规律,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将是逐渐减速,因而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减少。同时,潜在增长率降低导致的经济增长减速,也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结果。这种内生性决定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总量上是平衡的,总体而言中国不再面临就业总量的压力。然而,中国也将处于科技进步与运用,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最急剧的发展时期。在新技术革命及其引领的产业革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在破坏旧岗位和创造新岗位之间的不对称,突出表现在失去岗位的职工并
11、不具备新创岗位所要求的人力资本,导致技能供需之间的不匹配。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性质来看,其变化速度之快,传统的人力资本培养机制难以与之匹配,因此,岗位创造在数量上常常难以弥补岗位破坏。这将表现为结构性失业,或因长期面对技能不足的就业困难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现象。1500-500口破坏;创造O净增-1000CMOQTT年份图3中国城镇就业的创造、破坏和净增(2010-2021年)在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的条件下,之所以每年城镇就业仍有净增,主要是因为每年仍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且越来越多地被城镇就业统计所覆盖。从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可以得到岗位“创造”数和岗位“净增”数,两者之间的差额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面临 就业 挑战 短期 长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