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数量遗传学 基础资料课件.ppt
《第七章 数量遗传学 基础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数量遗传学 基础资料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一、质量性状,能够从表型明显区别的性状,如牛、羊的有角、无角;猪、鸡的黑色、白色。,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单基因,表型变异是间断的。,第一节 性状的分类,二、 数量性状,可以计数和度量的性状,如牛奶的产量、猪的日增重。,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表型变异是连续的。,三、 阈性状,可以用等级或分类表示的性状,如猪肉颜色分为5级;蛋黄颜色分为9级。,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表型变 异是间断的。,最极端的阈性状是“两者居一”性状,又称“全或无”(all or none)性状。如发病与不发病,存活与死亡等只有一个阈的性状。,问题:1、有没有遗传基础是单基因,表型 是连续的性
2、状?2、如有,应叫做什么性状?,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一、 多基因假说 (polygene hypothesis),假说的提出 瑞典植物遗传学家Nilsson-Ehle (1908)通过对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研究发现有三对不同的基因控制着小麦籽粒的红色与白色。,第一类杂交试验:,P 红色籽粒 x 白色籽粒,F1 粉色籽粒,F2 1/4红色,2/4粉色,1/4白色,这是一对无显隐性关系(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子1代为中间性,子2代以1:2:1的表型比例分离。,第二类杂交试验:,P 红色籽粒 x 白色籽粒,F1 中等红色,F2 15红色 :1白色,经仔细观察,红色中还存在不同等级。 1/16
3、深红:4/16次深红:6/16中等红:4/16浅红:1/16白,第三类杂交试验:,P 红色籽粒 x 白色籽粒,F1 中等红色,F2 中白色比例极少,约1/64。,F2中红色也有程度上的不同,经仔细分类,可得到: 1/64极深红,6/64深红,15/64次深红, 20/64中等红,15/64粉红,6/64浅红,1/64白。,设 小麦籽粒颜色受三对基因控制。籽粒红色程度与决定红色的基因数目有关。大写字母为对红色有效基因,小写字母为对红色无效基因,,则 P AABBCC(极深红) x aabbcc(白) F1 AaBbCc(中等红) F2 大写基因数 比例 6 1 5 6 4 15 3 20 2 1
4、5 1 6 0 1 ,F2中分离的比例可由二项分布中杨辉三角第2n+1层的系数求得。(n为基因对数)如 1 n=1,2n+1=3(层) 1 1 n=2,2n+1=5(层) 1 2 1 n=3,2n+1=7(层)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如用图形表示,随着n的增加,二项分布逐渐成为正态分布,从间断变异过渡为连续变异。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增加了表型变异的连续性。,多基因假说要点:,(1)数量性状是受许多对微效基因 (Minor gene)控制;,(2)微效基因间无显隐性关系,其效应 是累加的;,(3)微效基因不能被单独识别,而
5、是从 表现的性状作为整体来研究;,(4)由微效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易 受环境影响。,二、对数量性状的新认识,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除了微效基因,也 可以有主效基因(Major gene);,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有加性效应,也有 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更多的情况是几 种基因效应同时存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统计方法,可以对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从整体到局部进行 研究,如QTL。,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一、 表型值剖分的数学模型,1.表型值的剖分 P = G + E P:表型值 G:基因型值 E:环境离差,一个群体内,环境对不同个体施加影响,从而使个体的表型值偏离基因型值,称之为“离差”。
6、有时也称为“环境效应”。,问题: 这里所说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指“同样的”环境条件还是指“不同的”环境条件?,在一个大群体中,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方向可正、可负,正负抵消后,其总和为零。所以 P = G + E 说明群体平均数的重要性,它反映了群体的遗传水平。,2.基因型值的剖分 基因型值还可进一步剖分为 G = A+D+I A:基因的加性效应 D:基因的显性效应 I:基因的上位效应,由于显性效应中有分离,上位效应中有重组,所以这两种遗传效应在群体中不能被固定。能固定的是基因的加性效应。这一点在育种中很重要,所以A又叫做育种值。,3.环境离差的剖分 E = Eg + Es Eg:一般环境效应
7、Es:特殊环境效应,一般环境效应又称永久性的环境效应,能长期甚至是终身影响个体的表型值; 特殊环境效应又称暂时性的环境效应,只影响个体某个阶段的表型值。,这样 P= G + E = A+D+I+Eg+Es = A + R P:表型值 A:育种值 R:剩余值,二、 群体基因型的值及其平均数,1. 基因型的值 考虑一对基因A, a所构成的三种基因型AA,Aa,和aa,设A对性状有增效作用,a对性状有减效作用,三种基因型定义值分别为+, d, - 。如图8-1所示。 aa 0 Aa AA - + 图8-1 一对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d,上图中,d表示由显性效应引起的离差。d值的大小决定于基因A的显性程
8、度。 表12 d值与显性度的关系 d值 显性程度 d=0 无显性(加性) d0 A部分显性 d= A完全显性 - A为超显性 d - a为超显性 ,例:有一种侏儒型小鼠(pg pg)六周龄平均体重为6g,正常型小鼠纯合子(Pg Pg)六周龄平均体重为14g,杂合子(Pg pg) 同龄的平均体重为12g。设饲养管理条件相同,试计算m,和d。,1、亲本均值(中亲值)m=2、基因的加性效应 = 或 = 3、显性离差 d=,(14+6)/2=10g,14-10=4g,12-10=2g,(14-6)/2=4g,,2.基因型值的平均数 有了基因型值,再与基因型频率结合起来就可以计算群体基因型值的平均数。
9、设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p和q,且p+q=1。则AA、Aa和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p2、2pq和q2。群体平均数可由表13算出。,表8-1 群体基因型值平均数的估计_ 基因型 频率(f) 基因型值(x) 频率x值(fx) AA p2 p2 Aa 2pq d 2pqd aa q2 - -q2 _ f=1 (fx)= (p2-q2)+2pqd = (p-q)+2pqd 所以群体平均数 = (fx)/ f= (p-q)+2pqd,3.基因频率对群体平均数的影响由 = (p-q)+2pqd 可以看出,任何基因座上的基因,对群体平均数的贡献可以分为两部分: (p-q),为纯合子的加
10、性效应; 2pqd, 为杂合子的显性效应。,无显性 d=0, 则 = (p-q)= (1-2q) 即群体平均数与基因频率成正比。,完全显性 d= , 则 = (p-q)+2pqd= (1-2q2) 即群体平均数与基因频率的平方 成正比。,由上可知,群体基因型均值是基因频率的函数,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都将引起基因型均值的改变,也必将引起群体表型均值的改变。所以育种工作就是要增加增效基因频率,降低减效基因频率。,举例:设基因A,a与育成牛的体重有关,个体AA型体重200kg,Aa型体重160kg,aa型体重100kg。试计算p=0.9, q=0.1 与p=0.1, q=0.9时群体的平均体重。答:,
11、由于m=(AA+aa)/2=(200+100)/2=150 (kg)=(AA-aa)/2=(200-100)/2=50(kg)d=(Aa-m)=160-150=10(kg),所以 (1) p=0.9, q=0.1时, = (p-q)+2pqd=41.8 (kg) 这是与中亲值的离差, 所以实际的群体 平均数还要加上中亲值: +m=41.8+150=191.8 (kg),(2) p=0.1, q=0.9时, = (p-q)+2pqd=-38.2 (kg) 实际群体平均数为 +m= - 38.2+150= 111.8 (kg),三、 数量性状基因对数的估计,n :基因对数 :两个亲本该性状的平均数
12、 :F1和F2该性状的方差,该公式成立的条件:,1、亲本为两个极端品种;2、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不连锁;3、无显性,无上位;4、基因型与环境无互作。,举例:已知玉米的短穗品种穗长为6.6cm,长穗品种穗长为16.8cm;F1和F2的穗长标准差分别为1.52和2.25,试估计决定穗长的基因对数。,答:即玉米穗长约受5对基因控制。,第四节 遗传参数 一、数量性状方差的剖分,1. 遗传方差与环境方差 设 P=G+E (符号定义同前) 则 VP=VG+VE (CovGE=0),2. 遗传方差的剖分由于 G=A+D+I 则 VG=VA+VD +VI (CovAD= CovAI = CovDI =0),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数量遗传学 基础资料课件 第七 数量 遗传学 基础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