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docx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知识结构1、荒漠化概念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地区土地发生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广义的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2、土地荒漠化分类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2、、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类型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石漠化土镶盐渍化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20.5万平方公里36.6万平方公里21.1万平方公里23.3万平方公里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北部、东北地区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东南丘陵、云贵高原西北绿洲、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原因治理措施3、土地荒漠化原因(1)自然原因:环境变化不利于植物生长如全球变暖,长年降水偏少等;风力作用、流水作用等外
3、力作用强烈,对土壤有机物的侵蚀作用强。(2)人为原因:过度破坏植被、不合理用水等4、土地荒漠化防治(1)防治内容:(2)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政策法规:二、拓展提升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生态问题自然背景主要分布区域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东北、西南、华南林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善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半干旱、干旱草原区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殖湿地萎缩湿润的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资源丰富地区林区、草原、近海海域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
4、放牧、实行休渔期制度水土流失半湿润或湿润的丘陵黄土高原、东南丘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改坡为梯地区陵、东北平原荒漠化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西北、华北半干旱地区严禁乱砍滥伐、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随堂基础巩固右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右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A.治理盐碱地C.保护沼泽地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C.黄土高原中部B.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 防治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