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课件.ppt
《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火焰分类,预混合火焰锥体,按火焰面位置:移动火焰和驻定火焰,移动火焰,基本概念,层流火焰火焰面通过热传导和分子扩散把热量和活性中心提供给临近尚未燃烧的预混气体薄层,使火焰传播下去。湍流火焰火焰面的热量和活性中心向未燃混合气输运是依靠流体的涡团运动来激发和强化,受流体运动状态支配。,层流火焰 湍流火焰,按预混气流动状态:层流火焰和湍流火焰,火焰前沿(前锋、波前),新鲜混气,火焰前沿,已燃的区域和未燃的区域之间形成的分界线,特征尺寸极薄,可看成几何面,发光的火焰层,化学反应区,火焰的传播速度,已燃气,未燃气,n,dn,火焰的传播速度: 火焰前锋沿其法线方向相对于新鲜混合气移动的速度。,平面火焰的传
2、播方式,正常火焰传播速度(缓焰波),预混气,不正常火焰传播(爆震波),层流火焰传播理论,层流火焰传播理论分为: 热力理论:火焰传播过程主要是由于反应区向预热区的热量交换的传热过程。 扩散理论:火焰传播过程取决于活性中心浓度的扩散过程。 实际中两种机制同时起作用。,火焰结构及其特征,Cf,0,T0,Ti,Tm,火焰前锋驻定,u0=uLTm,Cf,0,up,Tm,w,火焰结构及参数分布示意图,Cf00,火焰结构及其特征,火焰前沿分两个区:物理预热区和化学反应区前沿厚度很小,但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很大,存在强烈的热传导和物质扩散火焰前沿在预混气中移动,是由于反应区放出热量不断向新鲜混合气传递及新鲜混合
3、气不断向反应区中扩散。,燃烧前沿的导热微分方程,对于绝热条件,火焰面的边界条件为,能量微分方程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L表达式(1),在预热区:,反应速度W近似为零,积分后:,泽尔多维奇和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的分区近似解,边界条件:,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L表达式(2),在反应区:反应区温度升高所消耗的能量近似为零,积分后:,边界条件:,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L表达式(2),拐点处:,则求得传播速度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L表达式(3),因为预热区反应速度很小,因为反应区温度变化不大:,火焰传播速度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与预混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在固定火焰、稳定燃烧条件下:,导入热量,获得热焓量,火
4、焰传播速度,宏观角度分析:,选定燃料的火焰速度计算公式,往复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在典型温度和压力下的经验公式:,参考温度下:,式中:,时:,例题:针对下述几种工况,对汽油空气混合物在 下的层流火焰速度进行比较:(1)参考状态:(2)典型的电火化点火的条件,即: (3)条件与(2)相当,但有15的废气回流量。,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燃料、氧化剂性质及其混合比压力初始温度添加剂,燃料、氧化剂性质及其混合比影响,燃料种类 火焰传播速度不同是由于燃料的热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质不同造成。,常用燃料层流时的火焰传播速度(=1),燃料浓度的影响,火焰传播只发生在一定浓度界限内,燃料气过贫或过富,火焰都无法传
5、播。在火焰传播浓度界限之外,传播速度等于零。 两者都在化学恰当比浓度XFS附近达到最大火焰传播速度。氢气预混气比一氧化碳预混气的火焰传播浓度界限要窄得多。,压力的影响,压力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的压力指数(n-2)/2,压力指数对uL的影响,初始温度的影响,初始温度提高,实验结果,m=1.52,经验公式,cm/s,预热到着火的时间缩短燃烧反应带温度提高反应速度加快气体导热系数增加 气体密度减小。,火焰传播速度增大,添加剂的影响,活性添加剂(H2) 火焰传播界限和火焰传播速度随活性添加剂浓度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惰性添加剂(CO2、N2、He) 火焰传播速度减小,火焰传播界限缩小,火焰传播
6、极限向燃料浓度减小方向偏移。催化剂(铂、钯、铯) 加入混合气中对火焰传播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加入H2对CO预混气uL的影响,加入CH4对CO预混气uL的影响,活性添加剂,惰性添加剂,加入N2对甲烷uL的影响,加入CO2对甲烷uL的影响,0%N2,50%N2,58.8%N2,0%CO2,25%CO2,32.1%CO2,催化剂的影响 CO/空气反应中加入水蒸汽: 干CO/空气: 潮湿CO/空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肥皂泡法球弹法平面火焰法本生灯法,测定方法分类,移动火焰测定法,驻定火焰测定法,测定方法:,肥皂泡法,实际火焰传播速度公式:,其中,缺点:,并非所有混气适用受水分影响实现困难,
7、移动火焰测量法,球弹法,火焰传播速度,优点,可测定不同压力下、温度下的以及高压情况下的火焰传播速度,只适用火焰传播速度快的混合气,移动火焰测量法,平面火焰法,驻定火焰测量法使用专门的火焰烧嘴火焰传播速度等于气流速度测量的结果准确适用于火焰传播速度较低的预混气体。,网格,平面火焰,整流网,预混气,惰性气体,本生灯法,平均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或者,驻定火焰测定法,湍流火焰传播,不同燃烧速率时湍流火焰表面,窄缝燃烧湍流火焰表面,层流火焰和湍流火焰的不同,湍流火焰传播,特点:,层流火焰,湍流火焰,湍流使火焰面变弯曲,增大反应面积湍流加剧了热和活性中心的输运速率,增大燃烧速率湍流缩短混合时间,提高燃烧
8、速率湍流燃烧,燃烧加强,反应率增大,预混气火焰传播速度的实验结果,Re2300,实验图形,,层流状态,2300Re6000,,小尺度湍流火焰,6000Re18000,,大尺度湍流火焰,1)邓克尔实验,小尺度,大尺度,返回,3) 达郎托夫经验公式,预混气火焰传播速度的实验结果,2)博林杰威廉姆斯经验公式,预混气火焰传播速度的实验结果,湍流火焰传播经验公式总结:,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因素: 混合气性质、浓度、初温、初压,流动状态,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湍流火焰传播理论,皱折表面理论 湍流脉动火焰面皱褶变形燃烧反应表面积增大燃烧速度增大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增大 实质:火焰面褶皱到那里,就燃烧到那里。容积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焰 传播 稳定性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