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脑电监测研究进展课件.ppt
《围术期脑电监测研究进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术期脑电监测研究进展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围术期脑电监测进展,1,对心功能异常的患者都会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但是,监测麻醉患者或是危重患者的脑功能却不是标准的常规做法,即使在有脑部病变或昏迷的患者中也不进行。这是为什么呢?显然不是因为大脑不重要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是因为监测大脑功能比监测心功能困难。幸运的是,当今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持续记录危重患者的脑活动变为可能。因此,继续忽视患者脑功能的监测是不合理的,思 考,From: Hirsch L. Brain monitoring next frontier of ICU monitoring.J clin Neurophysiol 2004; 21: 305-306,2,麻醉医师
2、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可靠,客观,实时的麻醉深度监测大部分麻醉药都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因此麻醉深度应该在脑电图上表现出来,3,理想麻醉深度监测,与麻醉药血药浓度变化相关与意识及镇静水平变化相关与伤害性刺激变化强度相关,4,目前临床常用的脑电监测系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Narcotrend 脑电监测 熵指数(entropy)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 麻醉意识水平监测仪(IoC-View),5,脑电双频谱指数(BIS),BIS(Bispectral Idex)是指测定脑电图线性成分(频率和功率),同时分析成分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位相和谐波),把能代表不同镇静水平的各种脑电信号挑选出
3、来,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最后转化为一种简单的量化指标 BIS是目前以脑电来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深度的较为准确的一种方法,6,发展历程,Barnett等于1971年提出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分析方法1996年,BIS作为监测药物镇静及催眠作用的技术得到美国FDA批准2003年美国FDA声明:使用BIS指导麻醉,可以降低成人患者在全麻和镇静过程中知晓的发生率到目前为此全球以超过了1100万人应用BIS,其中包括手术室、ICU以及各种需要镇静监护的病人 在美国有95%的手术室应用了BIS全世界有160个国家使用BIS全球已装机器35000台BIS文献资料超
4、过2500篇 95%发表于全球前4位的国际麻醉期刊上,7,原理,脑电波形显示出脑细胞群自发而有节律的电活动,一般用波幅、频率和相位等特征来描述。全身麻醉时,脑电图频率随麻醉加深或变浅呈顺序变化,与麻醉药浓度呈函数关系,因此能被用来反映麻醉深度。,8,9,A 与BIS值相对应的临床指征. (摘自Johansen JW, Sebel PS: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bispectrum monitoring. Anesthesiology 93:1336, 2000.) B 随麻醉加深而变化的脑
5、电图信号(摘自 Monitoring Level of Consciousness during Anesthesia and Sedation. Natick, MA, Aspect Medical Systems, 2003.),10,研究表明,在丙泊酚、咪哒唑仑、七氟醚、异氟醚麻醉下,BIS值与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镇静评分及语言指令反应及血药浓度有高度相关性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during sedation with sevoflurane,midazolam and propfol.Anesthesiology,2001,95:1151-159,1
6、1,Cochrane rewiew 对1990-2007年的文献进行搜索,20个RCT,4056例病人 BIS指导麻醉缩短 睁眼时间 2.43min 语言反应时间 2.28min 拔管时间 3.05min 定向恢复 2.46min PACU停留 6.83min,BIS指导麻醉可改善麻醉给药,改善术后恢复。但有人质疑早清醒节省的费用,能否抵消仪器使用的费用 Bispectral index for improving anaesthetic deliver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unjasawadwong Y;Boonjeungmonkol N;Phongch
7、iewboon 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VN4:CD003843,12,高危外科人群术中知晓的预防,13,背景 意外的术中知晓(可发生在未达到或维持全身麻醉时)可累及多达1%有这种并发症的高危病人。采用如下假设进行了验证:对于(术中)知晓的预防,一种结合了脑电图源双频指数(BIS)的方案优于一种结合了潮气末麻醉剂浓度(ETAC)标准监测的方案。 方法 在3家医学中心进行了这项前瞻性、随机、评估者盲化的临床试验。将6041例(术中)知晓高危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BIS指导下的麻醉(根据0100分量表,0分表示可检出的脑电活动性受抑制,100分表示清
8、醒状态,如果BIS值60分,则发出一种声音警报),另一组接受ETAC指导下的麻醉(如果ETAC1.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则发出声音警报)。除了可听得到的报警以外,方案还包括结构化教育和检查清单。采用了一种单侧(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BIS方案的优越性。,14,结果 在术后接受采访的BIS组2861例病人中共7例(0.24%),相比之下ETAC组2852例病人中共2例(0.07%)出现了明确的术中知晓0.17个百分点的差异,95%可信区间(CI)为-0.030.38,P=0.98。因此,BIS方案的优越性没有得到证实。共19例(0.66%)明确或可能的术中知晓病例发生在BIS组,相比之下8例
9、(0.28%)发生于ETAC组(0.38个百分点的差异,95%CI为0.030.74,P=0.99),BIS方案的优越性再次没有被证实。就给予的麻醉量或主要的术后不良转归率而言,两组之间没有差异 结论 BIS方案的优越性没有得到确定。与预期相反,ETAC组比BIS组经历(术中)知晓的病人少 这个试验适时地提醒我们,BIS和所有监测系统一样,是有缺陷的,15,BIS与患者转归,Sessler DI;Sigl JC;Kelley SD;Chamoun NG;Manberg PJ;Saager L;Kurz A;Greenwald S ;Anesthesiology.2012V116N6:1195-
10、203,麻醉期间“三低”与手术患者转归,16,MAP,BIS和MAC数值降低增加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17,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MAP,BIS,MAC三项数值降低的持续时间与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的相关性,作者团队得出以下结论:低呼吸末麻醉气体MAC期间发生低MAP是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死亡独立预测因素:若同时伴有低BIS,死亡率更高,18,BIS与POCD,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麻醉深度相关,19,方法 湘雅医院麻醉科课题研究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方式,对96名面神经手术患者麻醉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寻麻醉深度是否影响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围术期脑电 监测 研究进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1570.html